文字/罗春梅 刘艳芳 罗雪辉
摄影/刘艳芳
通讯员/彭子恒 粤农农轩
吹着清新的海风,仰望湛蓝的天空上,时不时飘来一团团白云,云层低垂着头,仿若触手可及。山水相间,陆岛相望,珠海市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如此优质的海陆天然生态资源,为珠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石。近日,省级现代产业园专题报道组一行来到了珠海市斗门区白蕉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考察,深入了解产业园建设近况,探秘白蕉海鲈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法宝与亮点。
星罗棋布的海鲈养殖基地。受访者供图
近期,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园正式纳入珠三角地区自筹资金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据了解,斗门白蕉镇是全国最大的海鲈生产基地,年产量约占全国的50%以上。随着省级产业园建设政策的积极推进,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园正逐步克服发展瓶颈,渐入佳季。
侧重农产品加工设备建设
多举措统筹规划产业转型发展
座谈会现场。金羊网记者 刘艳芳 摄
“我从事农业工作二十年的梦想就是建设一个农产品精深加工园,现在实现了!”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张少良在专题组座谈会上表示,“我们农业发展最大的短板就是农产品加工,尤其是水产品加工。白蕉海鲈在珠海目前的产量是12.28万吨,对水产加工需求量太大了。现在政府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给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张少良介绍产业园发展状况。金羊网记者 刘艳芳 摄
为解决产业园建设用地问题,斗门区政府积极配套600多亩建设用地,用于水产加工厂建设。因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产业园办黄小建副处长赞叹不已。实施主体珠海集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少波补充道,“特别是农产品加工这块,在全产业链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产业发展缺少加工和物流,那么产业的附加值是做不起来的。珠海本地加工基础薄弱,以前在海鲈渔业旺季的时候,养殖户只能把白蕉海鲈低价收购到北方去卖,所以价格一直起不来。现在产业园建设了精深水产品加工厂,就可以扭转向外省低价甩卖的形势,这对我们增强白蕉海鲈市场竞争力是非常好的。”
据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张少良副调研员介绍,斗门区白蕉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白蕉镇和鹤洲北片区,拥有国家级的“五区-基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中国河口渔业示范区、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中国海鲈之乡。
自助分拣系统。金羊网记者 刘艳芳 摄
斗门区政府立足珠海自然地理条件、农业渔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特点,充分考虑区位交通条件及生态关键保护要求,制定了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园规划。为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立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区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包括白蕉镇、莲洲镇等部门一把手,主要负责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过程中重大事项决策,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现代农业产业园日常工作。
作为自筹资金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斗门区政府出台了《斗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斗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斗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项资金项目评审办法》、《斗门区现代产业园非公益项目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等政策性文件。并加强农业资金投入,每年安排白蕉海鲈产业化发展扶持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加工、销售、开拓外省市场等;在白蕉镇进行水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购买,其保险费用80%由市、区财政承担;此外,由市、区两级财政配套资金各3000万,合共6000万进一步加大产业园资金投入。目前,园区逐步形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中部枢纽,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农户为载体,现代农业科技为动力,基础配套设施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海鲈鱼加工生产车间。金羊网记者 刘艳芳 摄
园区拥有8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带动的国家级、省级农业示范基地14个。拥有集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和休闲渔业示范于一体的河口渔业示范基地1个,“互联网+产业带+园区+金融+政府”5.0电子商务园1个。目前,在建的重点项目主要有白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白蕉海鲈加工物流园)、鱼塘标准化建设项目和水产养殖低压电网改造。
“精深加工+冷链物流”1.5小时即上餐桌
在加工厂,工作人员穿着无菌衣在流水线上熟练作业,冷链车正准备将白蕉海鲈的加工品运往各个商场。实施主体珠海集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谢祖铭告诉记者,“这条鱼从捕捞到餐桌只要一个半小时。”“从鱼塘捕捞、运输、开背、放血、冰鲜、冷链到成品,我们研发了一套生产设备用于全产业链生产,并且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因而初始农产品附加值低,存储不易,但经过加工后附加值就提升了。所以我们未来的主要精力侧重于鲈鱼深加工处理。”
实施主体广东强竞农业集团总裁助理杨俏枝说:“我们的冷链物流运输干线采用最先进的制冷设备和运输设备,具备专业化、信息化、技术化。尤其是,公司自主研发先进水产活体运输设备,在水产品活体运输中水产品的存活率高达97%以上。”
加工园所在地白蕉镇生产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产业园加工区包括了白蕉海鲈加工物流园和全产业链升级的加工厂。在加工物流方面,引进强竞供应链、诚丰优品产业园、绿兴冷链物流中心、国际鲜活水产品加工贸易中心等六个水产品加工。就冷链物流项目而言,园区规划建设36万平方米水产品深加工厂房,投资20亿元打造水产品深加工物流企业,园区配备低温和超低温冷库以及世界顶级冷藏运输车,预计拥有18万吨的冷库储存量、40万吨的年水产加工能力,每年新增产值可达25亿元、税收贡献1.2亿元,有效地帮助解决珠海渔业深加工、冷链、物流和仓储存在的疑难问题,助推产业发展。
在全产业链升级方面,之山水产、强竞农业、海龙生物、利洋种苗、湖江渔业、年丰水产等水产企业通过升级加工设备、研发创新、发展深加工农产品、质量监控等措施,打通了白蕉海鲈产业中种苗、养殖、饲料生产销售、海鲈收购、海鲈加工、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全面保障产品的健康、安全和优质。
培育农业经营主体
带动2000多农户增收致富
作为本土龙头企业,为积极配合产业园建设,在联农带农方面创新摸索了一条与养殖户合作的新模式。杨俏枝介绍,“我们与养殖户签合同,不仅为养殖户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免费捕捞等服务,而且根据市场行情进行保底收购,一个农户养殖10个月,一塘鲈鱼甚至可能赚一两百万,因此我们的养殖户赚到钱开豪车的也不少。”
据了解,斗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两种方式,构建了海鲈产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发展格局及完整产业链,海鲈一二三产业有力带动辐射周边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深度参与”的运营机制,带动2000余户农民人均增收2万多元。
实施主体加工车间。受访者供图
深度挖掘和梳理品牌故事
大力扶持品牌建设与推广
“咱们白蕉海鲈市场还真是一不小心就做大的产业!”斗门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笑着告诉记者,“80年代时,斗门区有个村民挖了一口鱼塘,没有鱼苗,就在海里抓了些鱼苗养了起来,结果,养的很好,也好卖,慢慢地吸引到周边的渔民都跟着一起养,结果就把一个产业做起来了!在90年代,一斤能卖10-30元,价格很好。”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产业园办黄小建副处长建议,“咱们产业园产品品牌建设完全可以挖掘农产品品牌的起源,梳理特色产品蕴含的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重新塑造品牌故事,为打造独特的品牌内涵‘锦上添花’。”
随着海鲈产品深加工生产链不断延长、从生鲜海鲈到初级研制海鲈再到海鲈鱼酱、即食海鲈、窑香系列腌制海鲈。其一二三产综合产值已过百亿,带动当地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多样化的海鲈鱼产品。受访者供图
为此,斗门区出台了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和促进农民合作社组织发展、示范性合作社评选、示范性家庭农村评选等扶持政策,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其中培育了市级以上水产类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以上水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目前产业园拥有水产类家庭农村42家,市级菜篮子基地4个。还出台了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品牌名牌奖励办法,扶持企业单位申请农产品质量认证、省名牌农产品认定,进一步打造白蕉海鲈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据了解,目前已拥有“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个、认定省名牌农产品10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2017年“白蕉海鲈”入选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