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的乡亲说,要想品味较有家乡风味的点心或美食,不妨去纽约、洛杉矶或三藩市。有一天,由西雅图至纽约去旅行,走进布碌伦唐人街的一家饼店,无意中遇见了久违的“箩底糍”。
之前阅读某段文字如是说:千百年来,食物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走多远,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就像一个定位系统,一头锁定千里外的异地,一头则牵绊记忆深处的故乡。箩底糍,正是我念念不忘的广东岭南地方小食。
何谓箩底糍?做这小吃的摊档上的全部工具就只是一排单孔蜂窝煤炉、几个可自由翻转的格子饼烤制器具,加上几个盘子、一张折叠的小桌子和几张小凳子。格子饼烤制器具拿起来就像个长柄的乒乓球拍,通过上下活动的把柄打开,球拍状的那头打开,里面呈格仔状。先将面粉加水搅拌均匀成面浆。待烤制器具被烧热,打开格子刷些油,将面浆舀进烤制器具。然后合上器具,根据火力大小进行翻转烘烤,三五分钟后,一股熟透的清香便飘逸而出,箩底糍便烤熟了。
烤熟的箩底糍,呈整齐划一的格仔状,与人们常用的竹皮编制的箩筐底部相似,所以有了“箩底糍”之名。
箩底糍分甜、咸两种口味。甜的箩底糍,不用添加其他馅料,用拌好的面浆烤制出来,根据客人的口味添加白砂糖、炼奶、蜜糖等配料;咸的箩底糍,在拌好的面浆中提前放入炒好的芋粒或菜粒。或根据客人要求,对面浆和馅料做出调整,比如加入腊肠腊肉粒、咸猪肉粒、咸蛋黄、鲜鸡蛋等食材,烤制出的箩底糍口味也就不同。箩底糍现点现做,顾客大多趁热捧着吃。软中带脆,或甜或咸,都让人回味无穷。
我头一次品尝箩底糍,至今差不多有40个春秋。那些年家乡的工商个体户刚刚兴起,人们多年不敢触及且近乎遗忘的各种民间传统美食及点心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一天走在小圩,我忽然闻到一阵由远而近的香味,只见一拢炉火前,围聚着一群大人小孩。年少的我凑热闹地挤进去看个究竟。站在炉火前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火光映得她的满脸通红。她两手不停,不断把一块块金黄色的糕点递给等候的客人。一位近70岁的长者,接过糕点便有点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一个小孩两手捧着糕点转身离开,说要带回去给家人,我小声问他:“这是什么糕点?”旁侧的长者接话说:“这叫箩底糍。”我赶紧对中年妇女说:“请给我两块箩底糍。”中年妇女问:“甜的还是咸的?”我不假思索地说:“甜的咸的,各要一块。”不一会,两块箩底糍放进我面前的瓷碟子里,那中年妇女也不急于接我的钱,只催促我说:“快趁热吃,要是放凉了则失去了原味。”记得那时的箩底糍每块才1角钱。
长大后我在海外生活,鲜见往昔美味可口的中餐,更别说这种民间小吃箩底糍。而今又在布碌伦唐人街饼店看到它,我自然喜出望外。我按同行的人数买下许多块箩底糍,还特意提醒服务员说:“我那块箩底糍,请你再放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