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汕头港已与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进行货物往来 记者 梁喻 林桂炎 摄
从“百年商埠”到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汕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正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金羊网记者 王漫琪
160年前,率先通商开埠,被恩格斯称为“远东唯一有商业意义的口岸”;40年前,成为首批国家经济特区之一,迈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汕头,一座向海而生、因侨而兴的粤东滨海城市,在新中国成立70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延续侨乡血脉、根植潮商基因,利用丰富的华侨资源,为汕头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公益设施建设等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汕头着力打好“侨”牌,正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建设成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
凝聚侨心侨智共建侨乡
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198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在当年的汕头市郊龙湖仅约1.6平方公里的荒地上正式成立。近40年里,汕头激发侨胞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迎回了庄世平、李嘉诚、谢国民、林百欣等一大批爱国侨领、海外潮商。
来自泰国的潮裔华侨企业正大集团,在改革开放之初,领取了汕头“001号”外商营业执照,成为最早在汕头经济特区投资的外商企业之一,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外商集团。
汕头人胡春流是侨资企业在汕头发展的见证者。1985年汕头正大康地刚投产时,他是公司的一名业务员。2015年起他开始担任汕头公司总经理。他回忆说:“公司刚投产时,月销售量仅有1000余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如今月销售量已达2.6万吨,产能提高了20多倍。”
近40年来,汕头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的优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率先出台涉侨法律法规,在保护侨胞合法权益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从“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首开全国政府机关承诺制先河,到出台我国首部个人独资企业条例,再到全国第一个保护华侨房地产权益的综合地方性法规发布等,为凝聚侨心侨力、建设经济特区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全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的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落户全国最大的“侨梦苑”,正在成为凝聚侨心侨智、汇集侨资侨力的强力磁石和崭新平台。
推进汕头港5G网络建设
站在历史新起点,汕头正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增强汕头内生发展动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与珠三角核心区发展同频共振、合作共赢。
今年8月初,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在汕头市濠江区整机下线。与此同时,总投资逾5亿元的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海上智能制造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建成后具备年产海上风电主机设备200套的生产能力,可实现产值约100亿元,年纳税1亿元以上。该项目代表了亚洲地区海上风电机组生产制造的最高水平,将以汕头为依托,为广东及全国的海上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更先进的海上风电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2017年以来,汕头港在招商局集团进驻和资源整合下,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与马士基、中远海、达飞等全球前20名班轮公司合作,开通了多条往来汕头港的航线;至今已与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有货物往来。近期,汕头港与汕头移动携手合作,优先投入5G网络资源以完成广澳港区及相关疏港道路、铁路的信号覆盖,并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港口提供5G+全方位信息化解决方案,逐步提升港区运营、物流及监管的5G信息化水平。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前不久,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简称亚青会)主场馆在汕头东海岸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汕头亚青会筹备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2021年亚青会举办权花落汕头,使汕头成为了国内第5个承办亚洲综合性运动会的城市。这也是汕头自1860年开埠以来,举办级别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意义非凡。
亚青会成为汕头推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与文明素养的发展新契机、新引擎。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至今年9月,世界“超级工程”、国内最大直径盾构越海隧道——海湾隧道东线掘进突破2000米、西线掘进达1100余米,总体投资进度完成42%以上;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海上风电整机在汕头下线,全力打造超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广澳港区首个粤东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成功试运营……
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汕头紧抓办好亚青会契机,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和发展能级,正努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建设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和沿海经济带东翼经济中心、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同时,也为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积极贡献汕头力量。
【专家点评】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教授:
既要办好经济特区 也要积极融入湾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汕头飞跃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均得到长足发展。
从手工作坊到完整的工业结构形成,再到目前纺织服装、玩具动漫、化工、生物制药等骨干产业集群的构建,汕头传承“百年商埠”精神,使这座城市的社会消费水平和进出口贸易都实现稳步增长态势。
汕头在城市化方面深度改革开放,从成立经济特区到建立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等,推动了海内外潮人科技、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体育运动等各领域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扩大了汕头的海内外影响力。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汕头应认真总结经验,树立汕头自信,坚持改革开放,继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打造好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高标准的营商环境,提高“放管服”改革覆盖面,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做好湾带联动的大文章,努力擦亮特区招牌,在办好自己的经济特区的同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和广东开放格局中发挥汕头独特的作用。
【数说成就】
●汕头作为全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近40年来历经三次扩容,特区面积从1.6平方公里扩大到2064平方公里。
汕头经济增速年均12.5%,居全省、全国平均速度以上;2018年全市GDP为2512.05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百倍,领跑粤东四市,全省排名第1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特区建立之初增长68倍。
2019年前7月,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2%。上半年的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35亿元,增速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