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题报道组
文字/刘艳芳 罗雪辉 实习生吴映霖
摄影/吴映霖
通讯员/肖醉
大米,是人间最质朴的美味。而丝苗米是具有明显南方地方特色的籼稻优质稻米,外观品质美观靓丽,长粒形、细长苗条、晶莹洁白、米泛丝光、质地软硬适中,煮饭爽滑可口,具有清新香味,口感佳,饭粒条状而不烂。素有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的美誉。
近日,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及南方农村报组成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题报道组一行人前往惠城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海纳农业研究院航拍图。海纳农业研究院供图)
在座谈会上,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徐海亮局长向专题组介绍,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已于2018年被列入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获得省财政补助资金5000万元。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规划范围包括横沥镇、芦洲镇和水口街道,国土总面积623平方公里,基本农田面积12.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8.87万亩,水稻年种植面积10万亩。实施主体总共11家,其中牵头实施主体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
(座谈会现场实习生吴映霖摄)
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主要开展农业设施、产业融合、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三大方面建设,省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产业融合(稻米烘干、加工、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和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品种繁育、引进推广、技术开发应用等)两个方面,其中产业融合2827万元,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1310万元,占省财政补助资金的83%。园区计划建设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2.11亿元,其中省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统筹其他财政资金3100万元,实施主体自筹1.3亿元。截至目前,项目开工率100%。
“2018年,我区编制了《惠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2018-2022年)。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发展定位是:建设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知名的集高新科研示范、现代生产装备、仓储加工、现代商贸、科普教育、岭南农耕文化、农业培训、生态休闲旅游、有机美食体验于一体的独具岭南特色的绿色优质‘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广东丝苗米’重要产区和‘鹅城大米’的对外‘窗口’。规划到2022年,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达12亿元以上,带动本地农户3300户以上,园区农民收入达3万元左右。”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徐海亮局长补充说道。
(专题组走访种植基地。实习生吴映霖摄)
据了解,该区是丝苗米的天然分布区,自然环境优美,水质清新,拥有未污染的土地等宝贵资源,具备生产、加工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资源条件,有利于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水稻是惠城区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多年建设,整体产业基础较好。产业园统筹布局了生产、加工、研发、示范、服务、旅游等功能板块,突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主体功能,形成“一心、两区、一聚落”功能布局。其中,“一心”指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位于水口街道下源、洛塘、万卢、万年村;“两区”指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丝苗米原料生产区,分布于横沥、芦洲、水口;一聚落指“产村融合发展聚落”,主要是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区。
(园区规划图。受访者供图)
“我们区政府专门召集了财政、审计、法制、环保、自然资源、交通等相关部门为实施方案编制及项目建设提前把关。明确了责任分工,项目推进中遇到问题的,属于区政府责任内的事,区政府领导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及镇(街道)协调解决;属于区直部门责任内的事,由部门协调解决;属于镇(街道)的事,由镇(街道)解决;属于实施主体责任的,督促并指导实施主体解决。”惠城区副区长刘政振接受记者采访说道。
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1310万元
立体种养突破稻田产值“天花板”
针对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园区内科技技术的建设,政府积极发挥实施主体的主动性。钟振芳向专题组介绍了他们科学规划的新亮点,“园区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为主,即推广稻鸭渔共生立体种养、稻-薯-菜、花生-水稻-薯类等水旱轮作、间套种等种植模式,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三控’施肥技术、精量播种、节水灌溉、秸秆综合利用等水稻绿色生态环保技术。”
(科技对接技术。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目前园区内牵头实施主体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等机构积极发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园区内建有现代农业院士工作站,包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牵头的土肥院士工作分站和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牵头的农业装备院士工作分站。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重点在功能性、直播机专用、测土配方有机肥料、有机无机肥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研究。另外,海纳农业与广东省农科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中科院土壤所联合成立“广东海纳农业研究院”,整合人才、技术和市场等资源优势,开展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
(“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受访者供图)
钟振芳开心地告诉大家,“海纳农业从水稻种植的土壤肥料和品种入手,建设有数百亩标准试验田,重点就地力提升和品种选育、纯化方面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同时,在稻谷加工方面也深入研发,并取得不俗的成就。通过不断地深化加工/精深加工水平,实现了稻谷的全利用,其中米糠用于生产肥料和饲料,米皮用于生产膨化饼干、速食冲泡剂等,精米用于成品销售,打破了稻谷价值天花板。2018年,海纳农业成为国家稻米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对米皮的精深加工,正是得益于绿色/有机种植做了安全防控,把重金属和农残降至最低,才有利用价值。近年来,海纳农业不断强化现代化装备,已实现水稻从育秧、插秧、施肥、打药、收割等全程机械化。
1
2
(专题组走访丝苗米大型深加工工厂。实习生吴映霖摄)
龙头企业齐发力
塑造品牌助生产
惠城区副区长刘政振介绍,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将规划打造成为“广东丝苗米”重要产区,创建“鹅城大米”、“惠城丝苗米”知名区域品牌。紧抓品牌建设,积极推进丝苗米全程质量监控,计划建立从土壤、灌溉水到稻谷、大米、精米等的全程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保障丝苗米产品既优质又安全,培育“鹅城大米”、“惠城丝苗米”区域品牌,以及“水中鲤”、“东江矮陂”、“金稻班”等企业系列品牌。
同时,农产品基本实现“三品一标”认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营、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
广东海纳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补充说道,“在土壤肥料方面,海纳专门成立广东海纳肥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11月11日依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为技术支撑而成立,是一家集肥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ISO9001认证企业。公司占地20余亩,拥有多条现代化肥料生产线,肥料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各种作物肥效试验示范基地上千亩,公司主营‘禾宜佳’牌系列有机肥通过有机投入品评估,并获‘广东省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
三产融合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惠城区副区长刘政振为产业园的建设做出了科学性的设想。他说到,“我们产业园将围绕‘一产打造优质高效生产基地、二产提升精深加工水平、三产加强休闲旅游配套,以二三产业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丝苗米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发挥丝苗米产业园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区位条件、产业化龙头引领、科技研发基础、产业融合创新等优势,突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兴旺的骨干力量,培育和打造一批企业知名品牌和‘鹅城大米’、‘惠城丝苗米’区域品牌,将园区建设成为集先进技术研发、技术集成转化、三产融合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双创等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集成孵化产业园。”
同时,结合水果、花卉苗木种植,打造新型农业旅游观光模式。通过绿色生态的生产方式,在园区内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促进优质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突破稻田产值天花板和突破稻谷价值天花板,做到真正的增产提质,完成联农带农共同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未来,园区内建有以种植业为主导,融合生态养殖业、加工业、商贸、创意、文化、旅游、娱乐等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综合体——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现有6604平方米地下恒温仓库、2万吨容量物流仓库、5.2万吨容量常温仓库,具备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充氮保鲜、粮情检测“四合一”储粮技术。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2018年9月成功举办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惠州分会场庆祝活动,是广东省首届“十佳最美农田”之一,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农旅融合发展吸引大批游客参观。受访者供图)
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
联农带农2900户
如何带动当地农户发家致富?“园区宣传、动员和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承担起联农带农的社会责任,通过农户土地入股分红、入园打工、订单种植、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长徐海亮告诉记者们。
“我和我老婆目前都在园区内工作,一方面我们的土地流转给园区获得一定的受益,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承包了园区内的种植水稻的服务,又不用承担种植的风险,每月收入加起来也有上万元,感觉挺好的。”园区内种植户代表笑着说到。
为真正有效带动农户收益,惠城区政府强化实施主体的社会责任,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主体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农户能力不断提升,提高了园区农民收入水平。据了解,截至8月底,丝苗米产业园实施主体通过与农民建立农户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紧密型带动本地农户309户;通过订单种植收购、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本地农户2900多户。如:海纳农业,带动水口、横沥等地农户1815户,带动面积约8100亩;家粮合作社,带动横沥矮陂、大岚等地农户400多户,带动面积3130多亩;美康佳谷,与横沥水东、福园等村农户48个农户签订了订单协议,订单面积549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