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题报道组
文字/刘艳芳罗 雪辉 实习生刘畅
摄影/刘畅
通讯员/谢建娜 通讯员 粤农农轩
青梅是我国特有果树,栽培最早,《诗经》、《山海经》、《尔雅》等古籍均有关于梅的记载。普宁是青梅的原产地,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一百多年前,青梅种植主要分布在南阳山区的高埔河、梅林河一带,青梅收获后被加工为梅脯,由船运送至惠来县隆江河后,又经惠来神泉港转运至世界各地。民间曾流传“高埔河沉船,神泉港水酸”的话来形容当年普宁梅脯数量之多和运载外销的繁荣程度。其中,“梅林”、“梅塘”、“梅峰”、“梅光”等山区乡镇村名称,都与昔年盛产青梅有关。1995年3月,普宁市被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截至目前,普宁市一直是国内最大的青梅产销集散地。
近日,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及南方农村报组成的省级现代产业园专题报道组一行前往揭阳普宁市,深入了解普宁市青梅产业园以梅为“媒”,以梅兴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普宁青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受访者供图
普宁市水果蔬菜局局长陈洪民向专题组介绍普宁市“一颗青梅铸就一个产业”的快速腾飞。“2018年广东省批准创建揭阳市普宁市青梅产业园。全市青梅种植面积16.6万亩,年总产量5万多吨;青梅加工企业68家,其中省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量达8万多吨;产品畅销国内外,年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成为带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30多万梅农增收的新亮点。时至今年6月,产业园正式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座谈会现场图片。刘畅摄
据介绍,普宁市青梅产业园规划建设范围包括马鞍山农场、高埔、大坪、后溪等4个乡镇场,面积达27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建设500亩,青梅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占普宁市青梅种植总面积的63.25%,拥有40多家青梅加工企业,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普宁市青梅产业园建设计划总投资20191.6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青梅良种苗繁育、青梅精深加工区、青梅观光园、污水处理厂、物流仓储、青梅产品展示中心、品牌培育等26个建设项目。
高位推进产业园区制度与人才建设
明确分工并行合力推进
座谈会现场。刘畅摄
“产业园建设受到多方面的全力支撑,比如成立以市长林钢捷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产业园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形式,开展对青梅产业园建设项目指导、督导检查。”普宁市水果蔬菜局局长陈洪民介绍,“每一步我们严格把控,严格部署,可以说省级产业园建设的工作是前所未有的重要,自上而下‘扭紧一根绳’,各自明确分工,确保责任落实,人员到位,工作有序推进”。
为此,确定以揭阳中元现代农业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为产业园建设牵头实施主体,产业园建成后实行“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牵头实施主体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对照省印发的工作方案、建设指引、资金管理规定、绩效评价办法等工作,“我们对资金管控非常严格,从发放到审计、监管都有相关部门负责到位,不能随便给钱给企业,而是把每一分钱用到实实在在的产业园建设,如果发现实施主体滥用资金不仅要收回,我们政府还要对企业问责的”。陈洪民非常严肃地说着“钱经”。
另外,普宁市还计划出台促进青梅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对产业园基地建设、人才引进、创新驱动、出口奖励、企业入园等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对接普宁市农业银行、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农业信贷担保资金等单位,大力支持普宁青梅产业园建设。
40多家梅企造船“中元”抱团发力
打造“生产 +加工 +科技 +营销(品牌)”新业态
“我市有青梅加工企业68家,青梅种植户更是数以万计,虽然拥有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但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加工技术不精,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社会效益不明显。而且,众多的青梅加工企业分散在普宁云落、高埔等山区镇,‘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结果,是质量管理跟不上、生态环境管理缺失所带来的社会压力。”陈洪民遗憾地解说普宁市青梅产业发展不强的原因。
青梅加工生产过程。刘畅摄
为此,普宁市希望通过创建青梅产业园,努力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中开发、污染集中治理”的良好愿景。而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普宁市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始为40多家青梅企业牵线搭桥,造船“中元”合力发展。
“为了打破之前被海外订单控价的风险,我们自主成立由40多家青梅企业共同组建成立‘揭阳中元现代农业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轮股金5000万元已基本筹集到位,将重点用于研发深加工技术和完善加工设备设施,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并统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签订购销保护价,将统一推广良种、标准化种植;制定产品标准,统一研发新产品,统一交易平台,统一开拓销售渠道,打造‘生产 +加工 +科技 +营销(品牌)’新业态的示范园,从而推动青梅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元现代农业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彬自信告诉记者。
除了组建中元之外,普宁市还组建了梅干协会、青梅产业创新联盟等民间行业协会,对青梅产业进行行业规划和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带动作用,积极开展青梅收购工作,确保普宁青梅鲜果不出现烂果、积压现象;按照市场行情,规划统一收购时间、梅果质量和收购价格;增加收购网点,为梅农提供便利,保护梅农的切身利益,鼓励青梅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对接,鼓励龙头企业用合同定单的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
科技驱动新活力
全方位激发产业转型升级
“普宁市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青梅产业加速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效应,推动全市青梅产业提质提效,实现转型升级目标。”
研究探索青梅精深加工工艺技术,筹划建设青梅产业科研平台,加强与广东省青梅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省农科院、华农、仲恺、陈李济制药厂等单位技术合作,共建研发工作站、科研特派员工作站,提升青梅精深加工能力水平,努力开发更多高端保健品、食品。其次,择优放劣的选种和向外引进良种,使栽培品种不断优化。目前全市主要有软枝大粒梅、大青梅、白粉梅、普宁矮白梅等10多个适宜加工的优良青梅品种。第四,开展科学栽培技术研究。《万亩果梅标准化栽培技术及应用》等一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先后获广东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揭阳市科技进步奖。
此外,还制定了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果梅生产技术规程》和《地理标志产品 --普宁青梅》,建立了2000亩省级果梅标准化示范区和10000亩国家级果梅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进青梅标准化生产进程。另外,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以普宁市农业、果蔬部门为核心,组成普宁青梅技术指导服务小组,各青梅主产区乡镇相应成立青梅技术推广站,形成技术服务网络及推广体系。据统计,每年培训科技示范户、专业户近5000多人次,编印《青梅栽培管理工作意见》等技术资料10000多份。
注重品牌保护与建设
积极发挥“互联网 +”电商作用提升品牌价值
在农业部门及行业协会的鼓励引导下,该市青梅产业链各类市场主体注重品牌保护,“普宁青梅”先后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确保普宁原产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青梅制品形成盐渍、凉果、果酒、饮料、熏制等5大类100多个品种;先后打造出小梅屋、中梅、绿源等近十个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4个,“青制古原梅”、“真爱梅子”等入选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经营专用品牌目录。“普宁青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且“先后获得“全国青梅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镇”等荣誉称号。在2018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普宁青梅”品牌价值为17.10亿元。
青梅产品。刘畅摄
普宁市农业果蔬部门及行业协会积极鼓励动员企业开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走线上线下结合的“两条腿走路”和“O2O”立体经营道路。企业先后进驻各大电商平台,加快与网库集团共建“中国青梅产业电子商务基地”项目,进一步开拓青梅产业电商平台。普宁东昱公司总经理陈宏涛告诉记者,“目前,大约有40%的青梅产品通过电商销售。而且我认为发展青梅产业在资金供应链上也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只有庞大的资金池,才能带动青梅产业 B2B和 B2C双向发展。”
以“梅”为“媒”促三产互动发展
为政府招商引资带来新的活力
专题组成员们站在观景台,看着眼前层林尽染,梅枝摇曳的梅海,大有“煮酒弄青梅”的闲情雅意。善德梅海房仪梦经理笑着告诉记者们,以“梅”为“媒”,推动了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每逢腊月时节,普宁市青梅主产区梅林、高埔一带,绵延数十里,漫山遍野的梅花,如一望无际的雪原,芬芳弥漫,梅香四溢,这就是著名的“十里梅花香”,众多慕名而来的海外游客,纷至沓来,以先睹美景为快。据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到普宁旅游赏梅人数达到1400多万人次,比平时翻了一番。
风景如画的梅海。受访者供图
“我市在发展青梅产业中,不仅努力挖掘青梅产业链产、供、销及深加工潜力,而且积极以‘梅’为‘媒’,从2015年至今,已连续举办过4届梅花旅游文化节。每届梅花旅游文化节在1月份,为期一个月,市政府每届拨出经费500万元作为活动经费,以观赏梅园梅花美景为载体,带动服装、中药材、农家美食等行业消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普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春池补充道。
以“梅”为“媒”,为政府招商引资带来新的活力与动力,比如在第四届普宁梅花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普宁市与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订《普宁市梅花谷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梅花谷项目规划面积约43.53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约1000亿元。该项目将以青梅产业为品牌,以文旅休闲为主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