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运龙
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接受羊城晚报专访:做好“加减乘除” 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金羊网记者 严丽梅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近日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省财政系统要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支持和推动完善制度和治理体系上担当作为、勇于实践。
戴运龙就广东推动健全完善财政治理体系、提升财政治理能力等问题与记者展开对话。
1 充分发挥预算管理改革引领作用
羊城晚报: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广东财政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戴运龙:广东财政严格按照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各项部署,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目标和主线,扎实有序推进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制度、财政分配、财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初步建立了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支出结构合理优化、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监督问效透明有力的现代财政制度框架,为广东做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有力财政保障。
一方面,深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省委、省政府将这项改革作为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省这项改革实施一年多来,财政部门主责主业更加突出,预算单位和市县谋事管财责任感显著加强,获得了市县和预算单位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财政部高度关注。稳步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在2018年度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通报中,广东位居优秀等次第1名。大力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通过涉农资金“两个50%”双控要求,市县可统筹财力上升35倍、达到133亿元,实现涉农资金使用从低效到高效转变。
另一方面,协同推进其他重点改革,包括制定实施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形成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清晰框架;深入推进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等;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民生财政保障体制机制创新和配套措施落实等工作。
2 做好“加减乘除”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羊城晚报:《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请谈谈近年来广东财政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实践成果和主要经验?
戴运龙: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部门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制定完善财政政策措施的基本依据,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着力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突出发挥好财政资金政策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的引导带动作用和服务保障作用。
做“加法”,加大支出力度,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支持科技强省战略,2018年起省财政三年统筹安排100亿元,落实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省级财政统筹相关资金130亿元,支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增强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2015—2019年,省财政统筹安排188亿元,着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同时,综合利用股权投资、贴息、基金等方式支持引进重大标志性项目,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支持生态文明建设,2018-2020年省级财政累计安排683亿元,突出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外贸平稳发展,2018年省财政新增5亿元资金用于外资项目奖励政策,解决我省在吸引优质大型外资项目落户、增资扩产和总部经济方面的不足。
做“减法”,严控经费支出,坚守节用裕民正道。在年初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5%的基础上,2019年全年一般性支出压减10%。
做“乘法”,落实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9年1-9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520.4亿元。从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实体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获益最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等四大行业新增减税额占总新增减税额近八成。
做“除法”,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体制等等。
3 民生类支出占比维持在七成左右
羊城晚报:《决定》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提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请谈谈近年来广东财政在加大民生投入、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方面的特点。
戴运龙:近年来,我省财政持续加大民生财政投入,突出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制度机制“全”。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设计和规划引领,2009年率先全国编制实施《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经两次修编,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制订覆盖十大领域104个项目清单,全面构筑符合省情、涵盖全面、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投入力度“大”。2013-2019年,全省各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超6万亿元。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整体跃居全国前列,208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民生类支出占比维持在七成左右。
民生实事“实”。优化项目遴选方式,选取群众关切、兜底线的民生项目。2013-2019年,投入十件民生实事资金超过1万亿元。
保障标准“优”。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主要保障项目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达到94%。同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如,2013至2019年期间,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小学、初中分别从每生每年750元、1150元提高到1150元、195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从每人每月65元提高到170元。
供给方式“多”。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补助、奖励、竞争性分配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网络,形成公共服务事业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4 三方向发力支持重大发展战略
羊城晚报:请问在落实广东重大发展战略上,广东财政将通过怎样的举措来进一步服务大局?
戴运龙:广东财政部门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在新时代下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财政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四个出新出彩”、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等重大发展战略实施。
一是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实现“双区驱动”效应。我省财政将通过支持人才集聚、资金过境、债券联动、平台互通、民生共享等“五个支持”,全力推进“双区”建设,积极推动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双区驱动”效应。
二是严格落实特事特办工作机制,推动增强“双核联动”作用。制订《省财政厅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广州“四个出新出彩”特事特办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财政统筹协调、服务保障作用,及时对接广州、深圳诉求,积极协助争取中央支持。大力支持广州市、深圳市开展财税领域相关试点改革,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实施差异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省财政将通过健全省级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制度安排,以差异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支持推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全省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