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一百”精品文艺展演让乡村群众享受到文化盛宴 赵映光 摄
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第四批下基层活动圆满收官
文/金羊网记者 王漫琪
暖冬送晴,惠风和畅。12月10日至12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第四批下基层活动分别走进深圳、汕头、河源、汕尾、潮州、揭阳六地,送去暖心的志愿服务、丰富的文化盛宴、实用的培训援助等“七个一百”精品项目。
寻找榜样力量
在这次“七个一百”精品项目第四批下基层活动中,无论是百姓宣讲、主题教育实践,还是走访慰问,都能强烈感受到一股榜样的力量在人们心中涌动。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汕尾宣讲员曾晓容动情地讲述了出生于汕尾红海湾畔的中国核潜艇功勋黄旭华院士的榜样故事,让许多台下听故事的村民都红了眼眶;当省直志愿服务队员走进深圳南山区招商街道探望刘会中时,这位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全国最美家庭”、“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的五星级志愿者,一直默默地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潮州意溪镇的“孝老爱亲”类“广东好人”刘秋燕,面对中年丧夫、儿子伤残的生活重担,她任劳任怨、勤劳肯干,长期逆境中乐观而积极的事迹为四乡八里所传颂;揭阳市的“95后”白衣天使陈晓佳,为了救援受伤路人竟被丧心病狂的歹徒狂砍数十刀,倒地的那一刻,她心里只想早一分钟救助伤者,能让他们多一分生还的机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个鲜活的好人故事,一场场感人肺腑的宣讲,通过此次“七个一百”活动中媒体宣传的镜头和文章,让社会公众熟知。
文化根植基层
羊城晚报多路记者跟随“七个一百”精品项目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走访,开启一场融入地域民俗风情、特色精品的“文化之行”。
在各地的广场展演舞台上,除了来自省级的文艺节目精品之外,最大的特点是注重与地方本土文化的结合。龙川的客家山歌调子与木偶杂技、船灯、马灯等非遗文化创新结合,潮州大锣鼓、潮剧、诗文诵读、潮州童谣、歌舞等多元形式的演绎,富有潮汕韵味的华侨元素的淋漓尽展,更显接地气,让各地基层群众既能欣赏到高大上的表演,又提升了对本土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感、自豪感。
“七个一百”精品项目走基层,不仅仅送去文化,更送去培育文化、发展文化的“种子”和“钥匙”。省直志愿服务队的专家志愿者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到各地送去“种文化”文化培训,“种太阳”科普活动等,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为基层播洒文化种子,传授科技发展的“金钥匙”,成为本批“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活动的一大亮点。
各市活动风采——
深圳南山关爱好人送温暖
金羊网讯 记者李天军报道:10日下午3时,深圳市南山区文体中心广场临时搭起来不少红色帐篷,健康医疗、法律援助、科普、政策宣传……各个档口都有不少市民前来咨询。这里,正在举行南山区惠民志愿服务活动。
在南山区助老志愿者协会档口前,记者采访了助老协会负责人陈志友,他介绍说,当天提供的“U”爱——医务志愿者陪伴计划,主要依托南山医院为场地,为老年人提供陪伴导诊挂号问医等服务,而他们的助老协会,每年要对南山辖区内三个老人院提供扶助,每个月固定两次,选取50位空巢独居老人,送去免费爱心午餐。接着,服务队进行了“一次走访慰问”,到南山区招商街道四海小区慰问曾获得“广东好人”称号的刘会中。刘会中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中国妇女联合会授予2018年度 “全国最美家庭”,2014年第四季度广东省文明办授予“广东好人”的称号。
惠民便民服务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 王漫琪 摄
潮州湘桥
画家乡“种”文化
金羊网讯 记者王漫琪报道:在“七个一百”精品项目走进潮州市湘桥区系列活动中,由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在湘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种文化”培训独具特色:以“我生长的地方”为主题,以有趣的互动方式与群众分享广东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启发公众对“我生长的地方”的关注以及爱国情感共鸣。
应邀开讲的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专员植凯鹏,以广东美术馆珍藏精品中潮汕籍知名画家王兰若《潮州柑市》、方楚雄《故乡水》、肖映川版画《潮汕农家》、林庸《西沙风光》等经典画作为范例,启发现场群众、基层艺术工作者的艺术思考,加深对家乡、对祖国的理解。植凯鹏还与现场听众开展互动,发放互动卡,鼓励听众们以“我生长的地方”为题创作一幅小画。短短二十分钟内,参与者们纷纷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我生长的地方”:广济桥、金山大桥、广济楼、工夫茶、家乡祠堂等等。讲座摒弃了以往讲座“你讲我听”的灌输方式,讲者与听众交流热烈,现场互动氛围活跃,真正达到“种文化”的目的。
汕头澄海
潮汕风情别样浓
金羊网讯 记者赵映光报道: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第四批下基层活动走进“红头船的故乡”汕头市澄海区,连续三天的文艺展演活动充满了浓浓的潮汕味道。
汕头澄海区素有“红头船故乡”之称,昔年华侨先辈正是在樟林港码头上搭乘“红头船”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打拼谋生。如今,“红头船”和樟林港成为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象征,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这一独特元素也因此成为本次“七个一百”文艺展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澄海区东里中学的舞蹈《忆番》以当地先辈乘红头船过番谋生为背景创作,演员们在表演时还特意选用了“过番三宝”之一的水布作为道具,令整个节目充满了浓厚的潮汕韵味。歌舞《潮汕姿娘》《剪纸少女》以及潮剧《苏六娘》选段等极具潮汕特色的文艺节目也在三场展演中轮番上演。
河源龙川
山歌非遗奇妙组合
金羊网讯 记者吴大海、陈骁鹏,通讯员王锭铨报道:入冬以来,河源市龙川县的气温低至十来度,可也挡不住群众对文艺展演的热情。展演中客家山歌加本地非遗的奇妙组合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喝彩。
舞台上,数艘张灯结彩的渔船伴着音乐“航行”,演员们在船头唱着客家山歌载歌载舞。这便是客家民俗表演《风调雨顺》。节目主创、龙川县杂技木偶山歌艺术团歌舞组组长杨丹娜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风调雨顺》的山歌调子是龙川地区特有的调子;而船灯、马灯则有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我们将传统的客家山歌和船灯、马灯等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在了一起,就是希望用这种新颖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本地居民王先生表示,希望“七个一百”这样公益、有益的活动能多到基层演出,让好的群众文化、优秀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汕尾
一碗咸茶敬远方来客
金羊网讯 记者严艺文报道:“牙砵擂茶响咧咧,正有客人到阮家,今日泡茶是咩泡?乌乌油麻地豆茶。”12月10日晚,一阵优美的渔歌旋律在汕尾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百姓舞台上响起,热情的汕尾渔家姑娘将一碗碗咸茶送到观众手中。12月10日至12月12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第四批下基层活动走进汕尾。
咸茶是汕尾人招待来宾的重要交流方式。演出中,汕尾本地渔歌表演《咸茶歌》由汕尾市城区新港渔歌队倾情演绎。表演队员苏姿蓬告诉记者:“为什么要选择表演《咸茶歌》?因为一碗咸茶代表了我们汕尾渔民欢迎远方宾客的诚挚之情,希望大家能多到汕尾做客。”
揭阳
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
金羊网讯 记者危健峰报道:10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第四批下基层活动来到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古村,志愿服务队将便民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记者看到,志愿服务现场人头攒动,义诊桌前医生正在给村民检查,认真解答他们咨询的问题;眼科台前,很多老人在进行眼贴理疗,医护人员还通过仪器为大家进行眼部检查;而最热闹的要数写对联和理发摊位,书法家挥毫泼墨为村民写就一张张红彤彤的对联,理发师们更是忙忙碌碌给村民修剪出新的形象。
“这样的活动很好啊,这么多人来给我们送服务、送温暖,非常感谢他们。”村民吴雪云竖起拇指给志愿者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