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广州>社会百态

省吃俭用花363万竟买到凶宅,一查竟是中介低价购入凶宅后转卖

来源:金羊网 作者:董柳 发表时间:2019-12-16 14:24
分享到

法院判决:撤销买卖合同赔偿买家36万

金羊网 记者董柳,通讯员倪丽珠、庄薇

省吃俭用购买房屋,没想到买到了凶宅,后才发现,这套凶宅是当地产中介低价购入后再转卖的!广州市番禺区法院今天(12月16日)上午通报了该案办理情况:法院判决撤销买卖合同,返还买家相关费用并赔偿买家36.3万!

省吃俭用买套房,没想到买到了凶宅

2017年12月9日,原告彭某和被告岑某及某地产中介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购买岑某名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的房屋。合同履约期间,彭某依约向岑某支付了购房首期款(含定金)、办理按揭服务并支付中介费等费用,岑某亦依约将涉讼房屋交付给彭某,后双方到房管局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买了房屋后,彭某开开心心来到房屋查看,打扫卫生,并计划对房屋进行装修。

期间,有邻居告诉彭某这房屋曾有人自杀,是凶宅,已经空置好几年了。彭某听到这一消息,大吃一惊,随后到小区管理处及派出所了解核实,得知在2015年8月,当时房屋业主的儿子在该房屋走廊上吊自杀,2017年将该房屋卖给了岑某。

确认上述信息后,彭某及家人都感到震惊和恐慌,至此再也不敢独自到该房屋,更不敢搬到该房屋居住。为了购买房屋,彭某及家人多年以来一直省吃俭用,购房首付已经倾尽了全家人多年的积蓄,但万万没想到自己花363万元买到的竟然是凶宅。

网上一查不简单,卖家竟然是地产中介

随后,彭某到网上查询岑某信息,发现岑某是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员工,是一名地产中介。这让彭某感到愤怒,为何岑某购买上述房屋后一直不入住、也一直没有对外放租?为何岑某刻意隐瞒自己是地产中介的身份?为何岑某自己作为地产中介,不直接在自己公司放盘出售涉讼房屋,而要伪装成社会人员向其他中介公司放盘出售?种种迹象表明,岑某利用自己从事地产中介的信息优势,恶意隐瞒涉讼房屋曾发生非正常死亡这一重大信息,恶意炒卖凶宅,岑某的行为已经构成欺诈。

据此,彭某向岑某交涉,要求撤销《房屋买卖合同》,并要求岑某返还已经支付的购房款并赔偿损失,但岑某拒绝彭某的要求,彭某遂诉至番禺法院。

岑某:我对事件不知情,不存在恶意炒卖房屋

岑某辩称,其在地产中介公司任职行政人员,其在本次房屋买卖交易中仅为普通买家,对涉讼房屋曾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知情;由于涉讼房屋是否发生有人自杀事件并不会影响其是否购买房屋,故其未向前业主了解询问情况,而前业主亦未向其告知情况。即使假设涉讼房屋确为凶宅,经过其中间的隔断,已对房屋起到洗白作用。其于2017年3月从前业主处购买涉讼房屋的成交价为208万元,属于当时的市场价范围内,故不存在恶意炒卖房屋。

岑某出售房屋时是否存在隐瞒或欺诈行为的问题,成为本案的争议焦点。

法院认为,首先,岑某作为一名中介公司的员工,在购买涉讼房屋之前,对涉讼房屋相关情况的了解本身较普通购买者有更为便利的优势,更容易了解接收到涉讼房屋的相关信息资料;而且岑某在出售涉讼房屋时亦未主动向彭某告知其职业情况。其次,岑某虽主张其是符合当时市场价格购买房屋,但从岑某所提供的支付凭证来看,仅显示其向卖方支付的款项为179万元,另29万元岑某虽表示是现金支付,但并未提供相关的收据予以证实。故岑某主张其系符合涉讼房屋当时的市场价购买涉讼房屋,缺乏理据,法院不予采纳。且当时交易的中介公司就是岑某就职的公司。最后,岑某声称涉讼房屋是其自住的目的所购买的,但未提交相关的证据证实其在购买后有在房屋进行居住使用。

综上所述,岑某作为中介公司工作人员,未能充分举证证实其系按照市场价格购买涉讼房屋,并且结合其在房屋购买后半年左右时间且在明知自己已无购房资格的情况下即将自称用于自住的房屋另行出售给彭某,无法排除其对涉讼房屋曾发生非常死亡案件知情的可能。现岑某声称购买房屋时对涉讼房屋曾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知情,不符合常理,法院不予采信。按公序良俗及交易习惯,涉讼房屋内曾发生非正常死亡的事实,足以影响当事人的交易意思表示,岑某作为交易卖方,负有披露房屋真实情况的义务,应当披露而未披露,有违诚信原则。故岑某隐瞒涉讼房屋的真实情况的行为,应认定构成欺诈行为。

最终,法院判决撤销房屋买卖合同,返还买家相关费用并赔偿买家损失363000元,广州中院二审后维持了一审原判。

法官:二手房买卖中卖方应向买方如实披露房屋真实情况

经办法官表示,在二手房屋买卖中,卖方应当向买方如实披露出售房屋的真实情况,本案中,卖家作为一个中介从业者身份,应当掌握并了解订立合同有关的买卖双方是否与居间人有利害关系、交易房屋的楼龄及曾经发生非正常死亡等足以影响房屋交易价格的重要事实的重视性,却未如实披露。

法官说,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卖方在掌握着信息优势的情况下明知或应当有知道的可能性却不告知买方,在结合证据材料、庭审情况等综合对可撤销合同中的是否存在隐瞒或欺诈事由作出认定,法院遂作出上述判决。

编辑:白茶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置身河西走廊打开大漠风情

  • 使用支付宝、微信就可玩转以色列 2019-12-16
  • 找个理由“泡汤”去! 2019-12-16
  • 宿务太平洋航空 广州直飞克拉克 2019-12-16
  • 当“泡汤老手”遇上野温泉这才叫对味! 2019-12-11
  • 天冷了“泡汤”去 2019-12-11
  • 鲜味巨蟹漂洋过海只待君品尝 2019-12-09
  • 这里是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大区 2019-12-09
  • 沙特航空来穗推广 2019-12-06

沃尔沃全新S60正式开启预售 安全环保打动你心

  • 沃尔沃全新S60上市 售价28.69万-40.19万 2019-12-13
  • 共4款车型售价9.99万元起 「朗逸 启航」上市 2019-12-13
  • 2020款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版上市 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2019-12-13
  • 吉利汽车11月销量超14万 超越上汽通用与日产 2019-12-10
  • 全新一代朗逸获C-ECAP 2019版规程车型评价最高分 2019-12-09
  • RDX即将担任“沸雪”赛事官方唯一指定用车 2019-12-09
  • 荣威RX5 MAX获长三角创意设计智汇大奖 2019-12-09
  • 上汽大众Tharu途岳2020款推出两款豪华版Plus车型 2019-12-09

换个角度看华为前员工事件!到底是谁的错

  • 5G元年,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大咖论剑潼湖科技小镇 2019-12-14
  • 库克否认苹果垄断 承认华为三星是最大竞争对手 2019-12-13
  • 孟晚舟赢下一场法律战 加法院要检方提交更多证据 2019-12-12
  • 苹果起诉前高管背叛公司,却被反诉涉嫌侵犯员工隐私 2019-12-11
  • 任正非批孟晚舟公开信:不合适,全国人民没法跟她一起感受 2019-12-11
  • 2200万元资产被冻结!王思聪要回万达了吗? 2019-12-10
  • 国人对高端智能手机需求大幅增长60%!苹果还是首选 2019-12-10
  • 广州马拉松首次实现5G+4K+AI直播,都是因为它 2019-12-09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临池舞墨》书法入舞别具一格 2019-12-15
  • 中外戏剧人共论戏剧合作 2019-12-15
  • 聚焦深度融合推进创新发展 2019-12-15
  • 为迈向文艺高峰而不懈努力 2019-12-15
  • 司法助力 福建推进古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19-12-14
  • 国博“红楼梦”糕点刷屏 文创美食这么好看舍得吃吗 2019-12-14
  • 内蒙古高校启幕乌兰牧骑主题音乐会:草原音乐轻骑兵在当代传承 2019-12-14
  • 话剧《林则徐》汇聚黄金阵容 2019-12-14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2019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册
  • 无量山樱花谷:茶园泛绿 樱花似霞
  • 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大批天鹅飞抵越冬
  • 探访直通澳门的新横琴口岸
  • 广州萌娃“玩转”网络安全教育
  • 120只珍稀候鸟放飞鄱阳湖
  • 爱护动物在行动
  • 新疆迎来滑雪季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市场怎么看?
2019-12-16 12:14:24
国内油价调整搁浅几成定局
2019-12-16 10:46:37
暴雪蓝色预警 内蒙古、东北三省局地积雪将超8厘米
2019-12-16 09:29:08
香港观塘盗窃案遇袭保安伤重不治,港警将案件改列谋杀
2019-12-16 09:13:21
丧心病狂!香港暴徒又"私了"无辜市民 竟向女士脸上喷黑漆
2019-12-16 09:13:21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省吃俭用花363万竟买到凶宅,一查竟是中介低价购入凶宅后转卖
金羊网  作者:董柳  2019-12-16
法院判决:撤销买卖合同赔偿买家36万。

法院判决:撤销买卖合同赔偿买家36万

金羊网 记者董柳,通讯员倪丽珠、庄薇

省吃俭用购买房屋,没想到买到了凶宅,后才发现,这套凶宅是当地产中介低价购入后再转卖的!广州市番禺区法院今天(12月16日)上午通报了该案办理情况:法院判决撤销买卖合同,返还买家相关费用并赔偿买家36.3万!

省吃俭用买套房,没想到买到了凶宅

2017年12月9日,原告彭某和被告岑某及某地产中介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购买岑某名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的房屋。合同履约期间,彭某依约向岑某支付了购房首期款(含定金)、办理按揭服务并支付中介费等费用,岑某亦依约将涉讼房屋交付给彭某,后双方到房管局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买了房屋后,彭某开开心心来到房屋查看,打扫卫生,并计划对房屋进行装修。

期间,有邻居告诉彭某这房屋曾有人自杀,是凶宅,已经空置好几年了。彭某听到这一消息,大吃一惊,随后到小区管理处及派出所了解核实,得知在2015年8月,当时房屋业主的儿子在该房屋走廊上吊自杀,2017年将该房屋卖给了岑某。

确认上述信息后,彭某及家人都感到震惊和恐慌,至此再也不敢独自到该房屋,更不敢搬到该房屋居住。为了购买房屋,彭某及家人多年以来一直省吃俭用,购房首付已经倾尽了全家人多年的积蓄,但万万没想到自己花363万元买到的竟然是凶宅。

网上一查不简单,卖家竟然是地产中介

随后,彭某到网上查询岑某信息,发现岑某是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员工,是一名地产中介。这让彭某感到愤怒,为何岑某购买上述房屋后一直不入住、也一直没有对外放租?为何岑某刻意隐瞒自己是地产中介的身份?为何岑某自己作为地产中介,不直接在自己公司放盘出售涉讼房屋,而要伪装成社会人员向其他中介公司放盘出售?种种迹象表明,岑某利用自己从事地产中介的信息优势,恶意隐瞒涉讼房屋曾发生非正常死亡这一重大信息,恶意炒卖凶宅,岑某的行为已经构成欺诈。

据此,彭某向岑某交涉,要求撤销《房屋买卖合同》,并要求岑某返还已经支付的购房款并赔偿损失,但岑某拒绝彭某的要求,彭某遂诉至番禺法院。

岑某:我对事件不知情,不存在恶意炒卖房屋

岑某辩称,其在地产中介公司任职行政人员,其在本次房屋买卖交易中仅为普通买家,对涉讼房屋曾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知情;由于涉讼房屋是否发生有人自杀事件并不会影响其是否购买房屋,故其未向前业主了解询问情况,而前业主亦未向其告知情况。即使假设涉讼房屋确为凶宅,经过其中间的隔断,已对房屋起到洗白作用。其于2017年3月从前业主处购买涉讼房屋的成交价为208万元,属于当时的市场价范围内,故不存在恶意炒卖房屋。

岑某出售房屋时是否存在隐瞒或欺诈行为的问题,成为本案的争议焦点。

法院认为,首先,岑某作为一名中介公司的员工,在购买涉讼房屋之前,对涉讼房屋相关情况的了解本身较普通购买者有更为便利的优势,更容易了解接收到涉讼房屋的相关信息资料;而且岑某在出售涉讼房屋时亦未主动向彭某告知其职业情况。其次,岑某虽主张其是符合当时市场价格购买房屋,但从岑某所提供的支付凭证来看,仅显示其向卖方支付的款项为179万元,另29万元岑某虽表示是现金支付,但并未提供相关的收据予以证实。故岑某主张其系符合涉讼房屋当时的市场价购买涉讼房屋,缺乏理据,法院不予采纳。且当时交易的中介公司就是岑某就职的公司。最后,岑某声称涉讼房屋是其自住的目的所购买的,但未提交相关的证据证实其在购买后有在房屋进行居住使用。

综上所述,岑某作为中介公司工作人员,未能充分举证证实其系按照市场价格购买涉讼房屋,并且结合其在房屋购买后半年左右时间且在明知自己已无购房资格的情况下即将自称用于自住的房屋另行出售给彭某,无法排除其对涉讼房屋曾发生非常死亡案件知情的可能。现岑某声称购买房屋时对涉讼房屋曾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知情,不符合常理,法院不予采信。按公序良俗及交易习惯,涉讼房屋内曾发生非正常死亡的事实,足以影响当事人的交易意思表示,岑某作为交易卖方,负有披露房屋真实情况的义务,应当披露而未披露,有违诚信原则。故岑某隐瞒涉讼房屋的真实情况的行为,应认定构成欺诈行为。

最终,法院判决撤销房屋买卖合同,返还买家相关费用并赔偿买家损失363000元,广州中院二审后维持了一审原判。

法官:二手房买卖中卖方应向买方如实披露房屋真实情况

经办法官表示,在二手房屋买卖中,卖方应当向买方如实披露出售房屋的真实情况,本案中,卖家作为一个中介从业者身份,应当掌握并了解订立合同有关的买卖双方是否与居间人有利害关系、交易房屋的楼龄及曾经发生非正常死亡等足以影响房屋交易价格的重要事实的重视性,却未如实披露。

法官说,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卖方在掌握着信息优势的情况下明知或应当有知道的可能性却不告知买方,在结合证据材料、庭审情况等综合对可撤销合同中的是否存在隐瞒或欺诈事由作出认定,法院遂作出上述判决。

编辑:白茶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新时代“一国两制”事业,习近平这样擘画蓝图
08:59
关于区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这些干货
08:59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2:17
汽车报废后都哪儿去了?报废奔驰宝马200元一吨
07:53
警察爸爸因公牺牲 六岁半儿子作画:他去了很远的地方出差
07:53
国产预警机空警2000总负责人、中航飞机副总李守泽去世
07:54
【粤医奋进70年】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 打造顶天立地大格局
07:54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做大做强做优广佛极点 主动对接支持服务深圳
07:55
“稳”“好”“进”,习近平引领中国经济走向2020
12:19
图解|27条干货速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1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