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回归交接仪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缓缓升起、高高飘扬……
一份份独家记忆,印在他们的脑海。
20年后,他依然记得心中默数的46秒,以每秒0.123米的速度,让五星国旗匀速升起;她最难忘的是庆回归骑行车队沿途所见的风景、历经的风雨和共同的爱国心;而她们的脑海总是萦绕《七子之歌》那熟悉的旋律,浮现着那段属于青春的印记。
他们,是澳门回归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港澳媒体将朱涛誉为“超级美男子”。1999年,他是三军仪仗队二中队长,在1997年担任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升旗手后,又在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上担此重任。
虽说有经验,但他直言压力空前。因为,受领升旗手任务是在1999年国庆阅兵后几天,准备时间只有两个月;而且,政权交接仪式升旗任务属于临时性重大任务,任务形式和动作流程都与日常训练有着很大区别。如,中葡两国仪仗队要同时入场,但两个国家走正步的形式及步幅、步速均不一样,要做到同步必须经过反复训练与磨合。
10月中旬,澳门回归升旗仪式总策划、总指挥程志强在实地考察后将升旗仪式的“现场”搬到了北京。他们按1:1的比例在北京搭建了一座模拟广场,旗杆的高度、位置、主席台的台阶完全对标交接仪式现场,毫厘不差。
时值北京冬日。朱涛他们每天穿着薄衣在寒风中训练,而且为了适应政权交接仪式在零点进行的这一情况,在晚上还得“加码”。冬夜,气温已跌至零下几度甚至十几度。朱涛戴着升旗手套,被冻得瑟瑟发抖,但他始终咬牙坚持。
没想到,第一次到现场彩排便发生插曲。“好几次国歌奏完了国旗还没有升到顶,我们完全按照训练的要求却出现这种误差。”这让朱涛和队员们摸不清头脑,急忙找人询问才得知,旗杆刚安好,未调整好高度。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从国歌响起到结束有46秒,需要拉8下绳子……”“即便是非常小的闪失都关系到国家的荣誉……”体能和心理的反复训练,早已让朱涛对升旗仪式形成肌肉记忆。
1999年12月20日零时,朱涛与队员们圆满地完成任务。
这些年来,每到香港、澳门回归的纪念日,熟悉的场景总会在他脑海浮现,那份关于国旗与国歌的记忆,也已融入他的血液,烙在心里。
99名大学生,接力骑着49辆变速自行车,象征着1999年澳门回归的年份以及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年份。
作为1/99,黄嘉颖的独家记忆很深刻。
1995年,刚从澳门圣罗撒女子中学毕业的黄嘉颖面临升学选择。她做了一个与当时大多数澳门学子不同的决定——回内地读大学。那么,在她毕业那一年,正好是澳门回归。
4年后,担任全国学生联会副主席、暨南大学学生会主席、澳门学生的她参加了全国学联会议,作为澳门学子发言。她心中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脑海中也冒出一个想法——在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之际,能否举办一场有意义的活动以庆祝这一历史时刻?
黄嘉颖的想法迅速得到学校支持。6月20日,“岐关穗澳学子单车迎澳门回归行”活动启动了。除了暨南大学外,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学子热情参与。他们从广州暨南大学出发,途经番禺、中山、珠海拱北,最终把代表广东高校学子深情厚谊的横幅和纪念品送到澳门校友会和新华社澳门分社。
一路上,尽管烈日与大雨交替,风景在身边,憧憬在心中。
20年后回望,黄嘉颖说了三个词:感触、感恩、感动:“感触是因为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感恩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成为历史的见证者;看到澳门回归后在祖国的支持下越发繁荣安定、欣欣向荣,我十分感动。”
对周诗敏、戴小璇和廖淑贞等人而言,《七子之歌》是他们的青春记忆。
澳门回归前,不满9岁的澳门女孩容韵琳作为领唱,为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澳门岁月》演唱了主题曲——由闻一多诗词谱写而成的《七子之歌》,并受邀在1999年的春节晚会表演。周诗敏、戴小璇和廖淑贞作为合唱团成员之一也参与其中。
周诗敏说,合唱团面临最大的挑战便是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为了唱得标准,他们提前半年便开始不断训练,希望在历史性时刻到来时有出色的表现。
如今,时光带走了他们脸上的稚嫩。已为人母的戴小璇每每重温当年的影像资料,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会跟儿子说自己的‘威水史’,成为合唱团成员,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
他们说,熟悉的歌声已沉淀在时光里,凝成一份家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