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忠震(右)与观众、网友交流 中山一院供图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走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金羊网讯 记者符畅报道: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27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发布第四季度“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从医从教70年的肿瘤化疗医生管忠震、坚持十余年下乡义诊的心血管医生廖新学、伶仃洋边守护健康的海岛医生王桂湘、以爱防“艾”的宋本莉、“超级义工”邹德凤等,现场讲述了自己践行崇高医德、服务百姓健康的故事,并与网友交流互动。
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依托中国文明网联合开展的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之“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活动,按照网友推荐、点赞评议、有关部门审核等程序,每月推出约10名入选人物。活动自2017年6月启动起来,共推出312名个人和12支团队,走进不同城市和医院举办12场交流活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引导医务人员修医德、行仁术,倡导全社会尊医重卫,吸引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好评,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管忠震:老医生要帮助年轻医生更好成长
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跨进肿瘤化疗领域的研究者,从医从教70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管忠震见证了中国肿瘤化疗药物从无到有、肿瘤诊疗团队从弱小到逐步壮大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参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组织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只有5个人,是日本参会人数的十分之一。当时我就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把中国肿瘤诊疗团队壮大起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管忠震说。
1992年,管忠震开始担任卫生部及SDA抗癌药物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他主笔起草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成为指导国内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第一个蓝本。在他的带领下,中肿内科建立了国内第一家部属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基地,新世纪初,组建成为我国首家国家级抗肿瘤新药基地。
何杰金氏病,又被称为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系统的独特恶性疾病。过去世界上治疗何杰金氏病,最出名的是斯坦福大学,其主要采用放射治疗方法。管忠震主张“不做探查,而以全身化疗治疗为主”,摸索出何杰金氏病治疗的“中国模式”,挑战了当时世界通用标准,成为现在最普遍使用的临床治疗模式。
管忠震表示,年轻一辈是医学进步的希望,年长的医生应努力培养接班人,让他们更好成长,从而推动中国医学不断进步。
廖新学:医生是打捞“落水者”的人
1990年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廖新学已扎根临床一线29年,如今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医师。
师从“体外反搏之父”郑振声,廖新学时常把郑教授的教诲放在心上。“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好医生,首先要有仁心、同情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同时要有仁术,有过硬技术才能挽救病人;还要勤奋,不怕苦,有24小时待命的责任感。另外要有耐心,尤其是对危重疑难病人,细节是决定病人能否成功抢救的关键。”廖新学说。
正因为时刻心怀病人,他从不拒绝患者的问诊请求,每次门诊号都增加到少则100个、多则120个,年均门诊量达1万至1.5万人次。由于每天等候的患者太多,他不得不在个人办公室外另设两排导诊椅。多年来,他用最短的时间制定最优的方案,追求患者“零死亡”,使近百位濒临死亡的心血管患者重获新生,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及同行的充分认可。
在廖新学眼中,病人就像“落水者”,而医生是打捞“落水者”的人。“如何帮助病人不‘落水’,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我们永远在路上。”他说。
王桂湘:驻守海岛32年守护居民健康
珠海桂山岛上,有一座文天祥雕像。珠海市人民医院海岛分院、珠海市桂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桂湘每每经过,都会想起《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其实我们不论在哪里工作,都应该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王桂湘说。
桂山镇中心卫生院是岛上唯一一家医疗单位,原本王桂湘驻守5年海岛就能回到市区工作,但他却主动申请留下,这一留就是32年。他每天散步的范围从不超出卫生院1公里,就怕手机一响,又有患者要来。桂山岛上住着3000多人,有140多个高血压病患者、20多个糖尿病患者,王桂湘清楚地记得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凭借着这份朴实、长久的坚持,他甚至感染了几位年轻医生同他一起坚守。
王桂湘说,从医32年的时间还不算多,“我很羡慕从医70年的老前辈,他们为了初心,一干就是70年。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有能力的话,继续为当地老百姓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