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住房公积金率先接入全国数据平台,使该省缴存职工最早享受个税抵扣的惠民政策
金羊网讯 记者赵燕华、通讯员岳建轩报道:记者从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全省住房保障事业继续推进,到2019年,全省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约115.5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2.59万户,惠及群众超700万人;全省新增公租房保障对象4.2万户,累计保障73.9万户,惠及住房困难群众约240万人;全年累计筹集共有产权住房3.27万套。同时,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住房公积金率先接入全国数据平台,使广东省缴存职工最早享受个税抵扣的惠民政策,实现“数据互通、业务互助、信用互认”,进一步破解跨市业务办理“痛点”。
公租房惠及240万住房困难群众
2019年全省持续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的指导意见》,推动广州、深圳等5市开展试点探索,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到目前全省累计筹集共有产权住房已达3.27万套。
同时将公租房保障范围扩大至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7500名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公共服务领域人群和2.5万名青年教师、青年医生等城镇“夹心层”得到保障,提前26个月完成公租房“双贯标”国家任务,新开工棚改安置住房27933套,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任务。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新增公租房保障对象4.2万户,累计保障73.9万户,惠及住房困难群众约240万人。
此外,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势头继续保持良好,广州、深圳成为首批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每市可连续3年每年获得中央财政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广州、深圳、佛山、肇庆国家住房租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不仅城市,农村住房保障水平也持续提升。2018年,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牵头下,高州市完成2627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19年获得国务院督察激励。2012年以来,广东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累计完成超过82.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全省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总体平稳运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实现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并提前两个月实现全省房屋交易合同网签系统与全国联网,实现网签备案系统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市场监测预警水平,同时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有效净化了市场秩序。
一系列举措下,全省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不到5平方米提高至34.49平方米,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约115.5万套,惠及群众超700万人,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住房公积金贷款同比大增六成
在住房公积金方面,2019年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广东全面完成住房公积金“双贯标”,率先接入全国数据平台,使广东省缴存职工最早享受个税抵扣的惠民政策。2019年1-11月,全省住房公积金新增缴存2353.97亿元,同比增长15.7%;贷款发放1067.32亿元,同比增长61.4%,支持21万职工家庭实现住有所居。
住房公积金业务改革也取得进展。粤港澳大湾区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平台上线,实现湾区内“数据互通、业务互助、信用互认”,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不再需要提供缴存证明,大大减少群众办事跑动次数,进一步破解跨市业务办理“痛点”。试运行的20个工作日里,通过平台办理珠三角九市异地转移接续1865笔,异地提取409笔,异地贷款771笔,合计3045笔,减少群众提供材料件数达60%,多项业务无需职工在两个城市间跑动,其中异地转移和异地贷款业务审批时长压减50%,释放了4000多个工作日。同时平台上线也推动全省住房公积金事项、流程标准化,有助于改善大湾区营商环境,促进大湾区人才要素有效流动。
全省改造老旧小区惠及30万人
2019年全省继续提升城市品质和乡村人居环境。2019年,全省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高规格召开垃圾分类推进会,制定实施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完善全过程全链条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广州、深圳在住建部每季度发布的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通报中均名列前茅。去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87%,建成17座中大型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处理能力达5300吨/日。
同时,配套治污设施持续推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2019年全省新增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座、处理能力超过130万吨/日、城镇污水管网超过7000公里,新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9座、处理能力2.63万吨/日,完成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公厕2650座。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列入全国监管平台中的461个城市黑臭水体达到“初见成效”,全省建成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面积158.21平方公里,全省城市易涝点从2017年初的358个减少至98个。
城市居住环境也不断改善,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改造完工或开工城镇老旧小区218个,惠及群众超30万,2018、2019年新建成社区体育公园150个。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成效明显,完成珠海斗门镇、汕头前美村等9个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评审,共划定94片历史文化街区,公布3456处历史建筑,全省共有103个村落入选全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城市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去年以来,围绕生态宜居、城市特色等,开展广东省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和数据标准研究;深圳、东莞、中山等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审查完成,全省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条,总里程893.16千米,居全国首位。
另外,建筑产业现代化取得新成效,2019年建筑业生产保持较高增速。前三季度,资质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586.47亿元,同比增长20.9%,同时企业“走出去”势头良好,在省外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25%,占总产值比重为22.8%。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长压减至100个工作日内
较为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度给企业等带来较大困扰,针对这一堵点痛点问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筹推进全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各地市积极响应,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出台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实施方案和各市实施方案,出台联合审图、一窗受理、区域评估等17个方面403份改革配套文件,形成“1+N”政策保障体系。
同时改革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基本统一了审批流程,将审批服务事项由改革前的106项精简至79项,并将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阶段,并建立了各阶段“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审批新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21个地市已经基本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初步实现国家、省、市三级系统的数据对接。基本建成全省审批制度框架和管理体系,基本实现审批时间由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压减至100个工作日的目标。
为提升办理效率,还推行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电子证书。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7项企业资质证书电子化,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范围内“全行业、全链条、全覆盖”的建设工程资质电子证书,提质增效,节约了企业成本。人防、消防职能实现顺利承接。截至2019年11月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共对32件人防监理企业申报乙级及以下资质申报事项实施了告知承诺制审批,全省共受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11034件,办结9724件;受理消防验收9231件,办结8524件。
全省还继续推进绿色建筑量质齐升,推动《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立法,修订、制定、优化绿色建筑的评价、设计、考核等标准指标,2019年全省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0%,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同时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废止7项现行标准,发布29项地方标准,出台全国首部智慧灯杆地方标准,有力助推5G基础设施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