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金羊网讯 记者黄宙辉、蒋隽报道:1月14日,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探索“积极老龄化”政策,推进“互联网+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围绕民生、科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话题,17位委员、列席人员纷纷登台建言献策。
2020年1月14日下午,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图为邓文基发言 金羊网记者 宋金峪 摄
深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建议:申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创新是深圳的最大优势,但创新短板也逐渐凸显。”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邓文基指出,深圳核心技术高度依赖进口,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90%以上的装备制造业关键零部件和90%以上的电子信息产业芯片依赖进口;缺少支撑力强的重大科研平台,仅有11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而北京超过300家;科院118个研究所,全国38个大科学装置,无一设在深圳;顶尖人才和高端研发团队不足,深圳仅有全职院士41人,人工智能、材料基因组工程等科技前沿领域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邓文基建议,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深圳为“主阵地”积极申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先选择深圳落马洲河套及周边地区为核心启动区;推动深圳加快实施大科学装置战略,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深海探测等领域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学科集群。
海归人才服务管理存不足
建议:把握好“四个度”优化和服务
致公党梅州市委会主委张晨委员为海归人才发声。她介绍,目前,广东海归的群体结构以本地人为主,海归72.73%来自省内;教育层次以硕博为主体,硕士占比最高;空间分布主要在广深两地,约占全国的10%,约占广东省的90%;回国动机以家庭和经济因素为主,2019年比2017年回国比例分别提高1.1%与2.3%;生活状况多属中等收入群体,年收入在10万-30万。
张晨委员指出,目前,广东在海归服务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四不”:归口不明,政策琐碎,目前海归面临无对口管理部门、无统一政策、无对接渠道的“三无”问题;底数不清,数据分散,全省暂未建立留学人员数据平台,对出国留学、学成归国的数据统计掌握不全;服务不精,体系滞后;成效不优,激励欠缺。
为进一步优化海归的引导和服务,张晨委员建议把握好“四个度”:要有高度,统一管理;要有精度,做优平台;要有温度,靠前服务;要有深度,人尽其才。具体来说,要搭建大湾区海归联盟,建立政府与海归沟通桥梁。建立全省统一的海归服务信息平台。将更多有建树的海归纳入人才认定范围。鼓励海归到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在招才引智中适当招募海归,鼓励其在开放型经济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
税收营商环境有待改进
建议:高端人才给予15%个人所得税税率优惠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秦鉴委员关注税收营商环境,他认为广东的税收营商环境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大湾区内对港澳台和外籍人士个人所得税优惠税率不能适用于内地人才,不利于人才的引进;办税次数过多,包括广东省在内的中国大陆平均纳税次数为7次,而中国香港地区税种少、税制简单,纳税次数每年3次;电子办税系统稳定性较差,在集中纳税申报期系统容易崩溃等。
秦鉴委员建议,提高税收政策和征管程序的确定性、稳定性和透明性;抢抓大湾区机遇,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尝试给予15%个人所得税税率优惠,以留住人才;降低科技创新企业的税收负担,尝试使其实际所得税税率采用与小微企业持平的5%、10%税率,鼓励他们做强做大;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涉税争议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