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叫小宝宝起床,辅助年纪小的宝宝穿衣服。
人才缺乏、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 托育师资问题怎解决?
国家卫健委透露,目前我国3岁以下托育服务人才缺口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直接影响到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托育机构存在从业人员待遇不高、持证从业人员稀缺、学历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完善、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幼儿得到更专业的照顾呢?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有省政协委员建议,要实施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政府、高校、专科院校联动培养专业人才。
【案例】
一名保健医生照顾一百多名孩子
每天下午2时多,在越秀区的唐尼翰博保育园里,穿着白大褂的范红(化名)行走在各个班级间,为午睡刚醒的孩子检测体温。作为保育园里的保健医生,范红的日常工作是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天为他们测量3次体温、检查手足、定时喂药、根据食谱合理调整饮食等。
新快报记者见到,园内相关细则要求保健医生每日深入班级巡视2-3次,发现病患、疑似传染病儿童应当尽快隔离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诊治,密切跟踪诊治结果。并要求定期对儿童健康教育进行记录,评估儿童对知识的知晓率等。
对于曾经在三甲医院当过十几年护士的范红来说这些都显得驾轻就熟。范红考取了保健医生上岗证,成为托育行业的一名保健医生,至今已有3年多。
她说,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晨检。有时当医生提出让家长把生病的孩子带回家照料,一些家长会不理解、不愿意配合,这些情况会比较考验耐心。整个园区只有她一个保健医生,要面对一百多名孩子,她也感到一定的压力和风险。
保育工作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罗霞(化名)是一名刚入行一个多月的保育员。由于喜欢孩子,她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考取了初级保育员证,并正式上岗。她说,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如何照顾孩子和健康常识等,“包括一些很细致的东西,比如洗手的时候,不能扶着孩子的手腕,而是要扶着手臂等。”
实际工作中,要做的事情则更加琐碎。比如有些孩子睡醒之后会出现汗背,为了防止感冒要及时换衣服,可谓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她目前比较关心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未来可能会去考取幼师证和更高级的保育员证。
【现状】
专业师资不足 相关人才缺乏系统培训
2019年,民盟广东省委员会曾在提案中指出,目前广东省乃至全国早教专业师资队伍总量供给不足,且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提出托育机构应当根据场地条件,合理确定收托婴幼儿规模,并配置综合管理、保育照护、卫生保健、安全保卫等工作人员。然而多名家长表示,托育机构一般只有教师与保育员,并无医护人员或保健人员。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有托育机构尝试与医院开展合作,弥补这一块的“短板”。新快报记者此前走访唐尼翰博国际保育园越秀分园时了解到,该机构在园区配备了一名保健人员,且联合广州市妇幼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组建保健医生专家团,并开展“育医教”一体。
有调研发现,目前托育机构存在从业人员缺口较大、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培训和上升途径窄等现状。早教机构求贤若渴,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尽快解决人才缺失的问题。广州幼师学校校长丘毅清说,希望社会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职业认同度,尽快出台婴幼儿养护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拓展提升早教人才培养层次。
省卫健委在回复省政协委员赖燕芬的提案时提到,教育部门结合自身职能,鼓励高等院校及教研机构在早教领域师资培养培训、课程开发、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宽早教人才培养渠道,细化人才培训方案,为早期教育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部门做法】
举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培训班
今年1月10日,为推进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发展,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举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培训班。市、各区卫生健康部门有关负责人、部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负责人共约200人参加培训。
在培训班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表示将协调各相关部门,根据国家、省的推进情况,尽早启动广州市托育机构备案工作,完善科学育儿指导体系,加强对家长科学育儿指导;落实相关政策,着力推动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加强对托育服务综合监管等方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委员献策
建议1
将婴、幼教老师纳入教师职称体系
省政协委员、江门市副市长、民盟江门市委会主委赖燕芬一直关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相关提案,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
省卫健委在回复赖燕芬的提案时提到,广东大部分学校尚未设置专门面向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培养体系。赖燕芬也指出,现有从事早教服务的人员大多未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相关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缺乏专门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培训。照护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认定、审查及其能力素养、行为要求等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管理。
她建议,加强照护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实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机构注册管理和专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职称评审等。并建议规范课程设置,制定早教课程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家长养育能力的提升。
另外,要积极与大专院校合作,开设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业和开展托育师资培训,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并将婴、幼教老师纳入教师职称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省政协委员、省九三学社社员王卫芳认为,托育机构要实施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管理员、育婴员、育儿辅导师、园医和生活员等需到专业育儿培训机构接受专业培训,并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同时,需分批次、不定期接受专业育儿保健培训,提升保育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育婴水平。
此外,要加强专家交流平台建设。省政府要敦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对幼教统一管理,构建人才培养、教学和信息交流等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
建议2
进一步明确托育师资准入标准
省政协委员、河源市慧君教育咨询服务公司董事长倪丽君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说,她一直关注0-3岁托育问题,目前幼教专业每年能够供给的教师力量严重不足。
她希望,0-3岁托育师资准入标准能进一步得到明确。各大高校增设0-3岁托育课程和专业,让有志于此行业发展的学生得到专业培训。
倪丽君指出,由于0-3岁阶段的婴幼儿每个月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一样,需要教师对其发育、技能培养、心理有更精细的关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不仅要有医学护理的知识,还要懂营养学、幼儿心理学等。而在实际操作中社会依然对0-3岁的托幼早教存在误区,例如认为这部分孩子只需要乖乖等候被照顾即可,忽略了培养这部分孩子主动探索能力。
因此,在幼师培训学校中,单独开辟0-3岁早教老师的专业是很有必要的。倪丽君希望,主管部门在对托育机构资质认定设置标准的同时,不忘推动托育师资建设。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吴晓娴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何生廷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何生廷 肖韵蕙 李佳文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李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