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通讯员 粤交综
无人机化身疫情防控“急先锋”,人脸识别测温仪成为疫情检测“监督员”,AI识别是疫情阻击“千里眼”……自疫情发生以来,广东交通部门引入了多项新科技,助阵疫情联防联控,交通“战”疫日趋智能化数字化,为确保疫情防控和交通畅顺“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人工防疫到无人机作战
伴随着“嗡嗡嗡”的轰鸣声,数架无人机分别盘旋于京珠北高速、二广高速和渝湛高速等重要入省通道,并把拍摄数据利用5G网络实时接入后台监控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东交通运输部门增加了5G和无人机技术应用试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东交通运输部门增加了5G和无人机技术应用试点,增设了京珠北高速、二广高速和渝湛高速3条重要入省高速公路,对入粤车辆进行有效的疏导。同时,无人机能弥补了固定视频监控无法覆盖的监控盲区,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能有针对性地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减少因事故造成的人员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在平兴高速,无人机则成为了疫情防控“消毒员”。记者远远看到,装载着消毒液的无人机在平兴高速平远服务区进行消毒作业。“相比传统人工地面喷洒消毒,无人机的消毒面积达10万平方米,喷洒面积更广、效率更高。”广东平兴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邓斌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东交通运输部门增加了5G和无人机技术应用试点
从手动测温到红外测温、人脸识别测温
“体温正常!”3月2日上午,准备到体育中心上班的李小姐踏上263路公交车后,车上的人脸识别测温仪快速扫描探测温度,并发出语音提醒。“以往司机手持测温枪给乘客测温,一到上下班高峰期经常要排长龙,现在最快约1秒就完成体温探测,不仅方便快捷,还降低了人员拥挤带来的感染风险。”李小姐说。
人脸识别测温仪是广东加快交通防疫检测速度的创新方式之一。疫情发生后,广东还不断加强火车站、客运站、机场、港口码头“两站一场一港口”和城市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司乘人员的体温筛检,先后在港口、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人流较大的交通场所推出固定式红外快速测温仪,代替早期人为体温枪检测,提高了群众的出行效率。
“固定式红外测温仪已覆盖我们公司全部长途客运站场。”省汽车客运站安全保卫部负责人林风对记者说,与手持测温枪相比,固定式红外测温仪可以一次测试3至5人,且能够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既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提高了检测效率。
从手写填报到扫码登记
据了解,广东交通部门先后推出了“入粤登记”“健康申报”“乘客信息登记与行程追溯”等信息化应用服务,不仅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率,还为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中,“入粤登记”为进广东车辆提供了一键办理信息提前预约登记的渠道,既减少现场登记时间,加快检测速度,又减少了现场检测登记时的接触,降低因接触感染进一步传播疫情的风险。
“健康申报”是广东交通部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支持复工复产的一大有力举措。在广东省交通集团所属南粤交通公司大丰华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施工人员贺龙飞通过“广东交通”微信服务号进入“交通建设实名制”栏目,在“健康申报”中填写完详细的身体健康信息,该实名制系统与省“粤康码”系统实现了数据信息的交互共享,健康状况一目了然。
“我们所有的大巴、公交以及出租车,已启动‘扫码登记乘车’,乘客扫码后,将可有效追溯旅客行程。”粤运交通信息中心负责人曹超表示,粤运交通实行“一车一码制”,乘客只需通过微信扫描车上“公共出行实名登记”贴纸上的二维码,就能够对相关信息开展行程追溯。广州、深圳等地市交通部门也推出了地铁、公交等“防疫乘车登记”二维码,进一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