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气质解读]
潮汕地区是著名华侨之乡。历史上,潮汕地区的天灾和战祸频繁,人民饱受煎熬,在背山靠海的地理环境中,潮汕人民早开海事,并逐渐把眼光投向海外:“过番”——即到“番邦”去谋生,成为许多潮汕人绝境中的唯一选择。
《清稗类钞》一书中有载:“潮人善经商,窭空之子,只身出洋,皮枕毡衾以外无长物。受雇数年,稍稍谋独立之业。再越数年,几无一不作海外巨商矣。”这些一批又一批过番的潮汕人,身上有一股子与生俱来的“大海精神”,他们惊人的适应能力、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吃苦耐劳、团结拼搏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既为自己创造了生存环境,也为居留地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据资料显示,在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万潮汕籍侨胞中,来自汕头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达500多万人,汕头市的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达200多万人。在离家闯荡多年后,这个庞大的潮侨群体历经风雨飘摇后乡音无改、潮风依旧,怀着一颗桑梓之心为家乡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门打开,来汕头投资办厂、造桥修路、建校兴学等的华侨络绎不绝,为经济特区40年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贡献了无可替代的“家己人”力量。
汕头东海岸演绎了“沧海桑田”的伟大奇迹 张烈华 摄
潮人三江出海,一纸侨批还乡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潮人漂洋过海、筚路蓝缕,用勇闯世界的足印在风浪中开辟出一条海上之路,更有不少潮汕籍华侨工商业家迅速崛起,这些心系家乡的“家己人”,逐渐通过“侨批”的方式照拂亲友。侨批也称“番批”,即汇款和信函的结合。一时间,潮籍华侨寄回的侨批如同满天星斗,极大地贴补、改善了内地亲友的生活条件。潮汕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民谚——“番畔钱银唐山福”“七成食番畔,三成靠唐山”,番畔即海外,唐山即指中国故乡,这些民谚无不体现侨汇是不少潮汕侨属的主要生活来源。
潮籍华侨汇寄回乡的侨批款项,除了用于赡养侨眷家属外,有的还用来买田建屋、修祖墓、建祠庙,又或扶贫恤难和兴办教育公益事业。另一方面,收到款项的家乡亲友消费力增强,极大活跃了当地经济和商品流通,更有家庭经济宽裕或富有者,用收到的钱扩大农业和工商各业,发展起家乡的产业经济。可以说,侨批曾是潮汕地区的经济“生命线”。饶宗颐先生曾在著作中说,潮汕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实在对东南亚华侨有很深的依赖。根据1946年的调查,潮商在潮汕本地经营侨批的商号有131家,其中汕头市区的批局就有73家。
数以千百万计的侨批,是潮汕人出海闯拼历史的真实见证,不仅渗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更蕴含着潮籍华侨对祖国和故里的桑梓之心。它们不仅极大催生、推动了汕头内生经济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经济特区建立后,更为许多本地潮商积累了事业起步的初始发展资本。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特殊凭证(资料图)
心系家国故土,潮侨汇资聚力
除了纷至沓来的侨批外,心系桑梓的潮籍华侨也踊跃回到潮汕大地投资,或进行商贸往来,或扶持亲属创业走发家致富道路,不仅带来资本,而且引进先进设备、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极大促进了潮汕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了潮汕大地工业现代化进程的脚步。
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大门打开之后,海外潮人利用国家对华侨、港澳同胞捐赠生产设备的优惠政策,支持其亲眷利用海外亲人的资金在汕开展“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业务,兴办起各种企业,既使广大归侨侨眷走上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道路,更为汕头解决劳力就业出路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华侨在汕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加工工业、房地产、宾馆和餐饮等为投资领域,进入90年代后,投资领域扩大至基础设施、高新科技产业、金融、开发性农业等方面,投资的产业也逐步优化。
资料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海外潮人在汕头经济特区投资兴办的企业,平均投资额近100万美元。1996年,海外潮人在汕头市投资兴办实业款额在1000万-3000万美元的已增至159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深汕高速公路东段、汕头海湾大桥、货柜码头等合作项目。而近年来,全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以“经济文化合作”为纽带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批复成立后,潮籍华侨华人的身影和外资项目更是接踵而来,据汕头市商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至2019年底,累计设立外商投资项目6218个,其中华侨投资项目占88.8%,实际吸收侨资78.6亿美元,占汕头市吸收外资总量的80.7%,绘就了汕头经济特区“侨力”之路的新里程碑。
40年逐梦前行,打造特区“侨”牌
改革开放后,华侨政策得到逐步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海外潮人关心桑梓的积极性,除了建设投资家乡经济和产业外,文教兴学、公益慈善事业方面更进入一个新高潮。
在汕头,多个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落地,包括续建汕头市林百欣宝珠图书馆、林百欣中学、汕头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汕头市潮汕体育馆、谢易初中学、汕头正大体育馆、汕头大学、汕头大学多家附属医院等。许多企业家更是把经济投资和社会公益结合起来,如李嘉诚与汕头市政府的首个合作项目为“汕头第一城”,其投入的本金及所得之利润全数拨归汕头大学作为发展之用,两个项目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另一方面,潮侨群体作为文化的融合者、传承者、传播者,他们在海外讲述家史、村史、传统民谣民谚、传统文化习惯,既将中华文化和潮汕文化引入海外,同时也为汕头经济特区的建设带来更多海外新事物、新元素,极大拓宽了本土潮人的视野和见识。
在汕头经济特区40年间的建设浪潮中,华侨群体功不可没。当经济特区站在40年再出发的全新起点上时,侨心、侨力、侨魂更将是汕头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逐梦前行之桨。
汕头东区新貌(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0001 号”外企创始人当年为何有“疯狂”之举?
“没问题,那是我的祖国和家乡”
由来自潮籍华侨创立的正大集团是经济特区的“0001号”外企,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企业,也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后的第一个外资企业。与汕头携手相伴40年来,正大人凭借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守“三利”政策,不仅是汕头经济特区飞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开拓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正大集团副总裁、卜蜂莲花执行董事长 李闻海 受访者供图
[点睛释义]
潮汕话“自己人”“自家人”的意思,蕴含着潮汕人的乡情和乡愁。潮汕人四海为家,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拼搏,艰辛可想而知,所以遇到同乡的自家人总是分外亲切。潮汕人也深知只有团结携手、合纵连横才能共赢的道理。潮汕有句俗谚这样说——“家己人,拍死无相干”,意思是为了自己人,就算肝脑涂地也无所谓。而汕头作为潮汕地区重要的华侨之乡,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大量潮籍华侨返乡投资建设,这些极具家国情怀、桑梓之心的“家己人”,更是为经济特区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家己人”心得】
“三江出海,势不可当;一纸还乡,情不敢忘。正是‘家己人’的家国情怀、海外华人对祖国家乡的感恩之心,使他们在改革开放后为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正大集团副总裁、卜蜂莲花执行董事长李闻海
[特区故事]
1860年汕头开埠前后,数以十万计的潮汕人从这里出发,在不同国家地区、各个行业领域里谱写和演绎着“爱拼才会赢”的传奇故事。而改革开放大门全面打开后,汕头经济特区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环境为海外潮人报效故梓提供了广阔平台,他们积极回乡参与特区建设。其中,第一家进入汕头经济特区的外企——正大集团,正是由来自广东潮汕的泰国华人谢易初、谢少飞兄弟于1921年在泰国曼谷创立。经过40年稳扎稳打的发展,已成为汕头乃至粤东地区零售、饲料等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
“疯狂”回国投资1500万美元
潮籍华侨圈中发生过这样一个感人故事,据正大集团副总裁、卜蜂莲花执行董事长李闻海回忆——当时,泰国潮籍华侨、泰国正大卜蜂集团创始人谢易初老先生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眼看家乡经济仍落后,提出要把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回中国,并拿出1500万美元用于投资中国内地。当时中国很穷,没有一个外资企业敢进来中国投资,许多人不能理解谢易初这种“疯狂”举动,万一这1500万美元打了水漂可怎么办?但谢易初只道:“没问题,那是我的祖国和家乡。”
“这就是海外华人对祖国家乡的感恩,也是这种桑梓情怀,让正大集团作出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件了不起的事!”李闻海动情地说。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谢易初多次到广州、汕头等地洽谈投资项目,1979年,在谢易初的倡导和影响下,正大集团第二代掌舵人谢国民从泰国远道而来,正式加入祖国改革开放建设的洪潮中。当年,正大集团领取了深圳经济特区的“0001”号中外合资企业批准证书,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企业,1981年,正大集团在汕头特区投资700万港元创办独资企业地毯厂,这也是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后第一个外资企业。此后,正大集团在中国各地兴办饲料厂、摩托车厂、百货商场等,40年来投资逾1200亿元人民币,设立企业400多家,遍布除西藏以外的中国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员工人数超过8万人,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办什么事业,都要对国家有利、对消费者有利、对企业有利”——“三利”政策是正大集团始终如一的经商理念,也是每一个正大人坚守的职业信条,正是怀揣着如此深厚的家国情怀,使得这家“0001号”外企在改革开放40年的浪潮波涛中始终坚守回国初心。
正大集团是最早进入汕头的外资企业,厂区里有“0001”标志 蚁璐雅摄
根植本土基因打造特区新地标
率先迈进汕头的正大集团,为其他正在“观望”的外资企业先行探路,响亮敲开了经济特区的大门。从汕头经济特区第一家外资地毯厂、第一家饲料厂正大康地,到第一家易初莲花连锁超市(后改名卜蜂莲花)、粤东第一家卜蜂莲花中心,正大集团在汕头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向前,并从人才本土化、产品本土化等方面发力根植本土基因。
目前,正大康地饲料厂已从1985年投产时的1000多吨月销量提升至如今的2.6万吨,成为国内饲料行业中的“黄埔军校”,助推中国饲料产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完美转型,而卜蜂莲花品牌更是树大根深,在粤东地区共设立了16家连锁超市,2019年营业额逾20亿元,约占粤东地区零售总额的45%,已牢牢占据粤东零售业龙头的地位,更为当地创造了2500多个就业机会。
据李闻海介绍,正大集团进军汕头也遇到过不少挑战,如卜蜂莲花曾面临其他500强零售巨头进军潮汕市场的巨大压力,但正大集团根植潮汕本土文化、及时调整策略,布局更符合汕头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采购和服务,增强产品差异化优势,更通过公益活动、援助灾区救助受灾农户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美誉度,从而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如今,在汕头经济特区40年的新起点上,正大集团也再次扬帆起航。李闻海向记者介绍,由卜蜂莲花超市旧址升级改造的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三年后落成为集大型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商务办公于一体的汕头经济特区新地标,内更拟建占地4000平方米的“改革开放40周年”博物馆,不仅将提高市民生活便利性和丰富性、提升汕头的城市品质,更是正大集团扎根汕头经济特区40年的又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