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点睛
引入第一家外资企业、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实行股份制、开启证券市场……今天的深圳,已经从40年前落后的边陲小镇,变为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第四的国际化大都市,GDP将近2.7万亿元。这其中,“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共同书写了深圳蝶变篇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园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这句话写在了深圳博物馆的墙上。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深圳的发展历程,是“敢为天下先”精神的最好诠释。“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从特区建立之初开始至今,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前往追梦。而今的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敢闯敢试”也被赋予了“先行示范”的新时代内涵。
深圳软件产业基地
五湖四海南下来“闯”
1981年,过了不惑之年的朱元熹来到深圳工作。在此之前,他在武汉一所高校当老师,已经是教研室主任。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他第一次“接触”到深圳经济特区——图书馆有深圳的报纸,报纸上写的改革开放思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已经不算年轻,但报纸上的故事,仍激励着他南下来“闯一闯”。
1983年,18岁的湖北姑娘杜先芳离开老家,南下深圳。那是她第一次出远门。对于这片土地的憧憬,来自于在老家的“耳濡目染”,“广播里好像每天都在谈论‘改革开放’和‘深圳蛇口’。上中学的我们正处于青春萌动之时,充满着对理想的向往。去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搞现代化建设,自然就成了追求理想的第一选择。”
1984年,还在上大学的张少华第一次来到深圳。“当时整个罗湖片区到处都在修路盖房子,俨然就是一个大工地,口岸联检大楼、新华城、国贸大厦等都在施工建设中,工地一片繁忙,热火朝天。眼前的一切,让人们感到巨变的开始。”在大梅沙海边,他心潮澎湃,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大海。“弄潮儿”这个词出现在他的脑海,“我也想成为一名弄潮儿。”次年毕业,他当即到深圳工作。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深圳经济特区建立至今,“敢闯敢干”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的他们,成为特区“拓荒牛”。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也书写了新的时代精神。
创造多个全国第一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朱元熹来深后参与了盐田港的建设。开发前,那里山石嶙峋、人烟稀少。一队队建港施工队伍在这里书写了一幕幕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当代神话。而今,岸吊林立、百舸争流的盐田港世界闻名。杜先芳则成为国贸大厦建设队伍里“铁姑娘班”的一员。国贸“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成为“深圳速度”的代名词。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160米的高度使国贸大厦长期拥有着全国第一高楼的桂冠。张少华入职深圳市交通运输公司,参与建设的梅观高速是深圳自筹资金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全国第二条高速公路。
特区的特,远不止基建和硬件建设的特。理念之先、开放程度之高,多年来一直被世人称道。开放与包容也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和名片。激荡着“变革”之声,深圳创造了许多全国的“第一次”:第一个试行企业劳动合同制,第一个改革工资制度,中国大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敢“闯”也擅“创”
深圳敢“闯”,并非凭借着一股蛮劲。如果说特区建立后20年的深圳,如同意气风发的少年,鲜衣怒马。那么,在时光的磨砺下,少年日渐成熟、智慧,锋芒更加耀眼。敢“闯”的深圳同样擅“创”。进入改革深水区的深圳,改革开放的事业锐气如初。
1999年,深圳取消“荔枝节”,举办首届高交会。首届高交会以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为鲜明特色,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与专业产品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并率先提出了“成果交易与风险投资相结合”的交易形式。其中有个小故事被人熟知——首届高交会上,创立腾讯才一年的马化腾拿着改了6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各展馆,为腾讯拉回第一笔风险投资220万美元。
现今的腾讯,已经是互联网巨头企业。而如今的高交会也成为赫赫有名的“中国科技第一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年以来,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转型与创新贯穿始终,工业快速发展,服务业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的第一经济增长点、第一大支柱产业。深圳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带动经济增长的创新之路,树立起“创新之都”的全球形象。
见证传奇
前海: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1979年,开山填海的隆隆声震醒了沉睡的深圳蛇口,改革开放的“开山炮”打响了。30多年后,一片泥泞滩涂上崛起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前海,与蛇口仅仅一山之隔。
规划之初,前海便承袭了“敢闯敢干”的精神。总面积仅15平方公里的前海,规划就业人口约80万人,定位目标是每平方公里的生产总值要超过100亿元。在全球金融集聚区中,除了伦敦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外,深圳前海将是第二家。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举行揭牌及启动仪式。有了蛇口的加入,深圳的自贸区片区具备了更多优势,可以发挥“1+1>2”的作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以来,便聚焦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以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的前海速度,在全国各自贸区中率先打造出制度创新的高地。
前海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人才、资金各类要素蜂拥而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累计达15.4万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累计达324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企业累计达934家。
前海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严峻挑战,片区主要经济指标逆势飘红、高速增长、再创新高。其中,注册企业增加值增长13.3%;税收收入329.35亿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28.89亿美元、增长15.1%,占深圳市67.5%、全省25.1%、全国4.3%;进出口总额4640.76亿元、增长21.4%。
前海的开发开放,让人们再次看到了深圳特区初创时的景象:敢为天下先,从一张白纸开始,绘出最美、最好的城区发展图景,一片滩涂中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
数看特区
1980-1992年,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强力驱动下,深圳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经济呈现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37.4%,远高于同期全国9.5%和全省14.1%的平均水平。1993-2012年,深圳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确立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GDP年均增长16.8%,高于同期全国10.2%和全省13.0%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