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点睛
深圳经济体量占大湾区比重超过20%,出口总额连续26年居全国城市第一,拥有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中国第五大航空港,有实力、有底气、更有信心当好核心引擎,成为大湾区建设中动力澎湃的“发动机”。
深圳中轴线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旭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自去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大湾区建设从开局起步转向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阶段。目前,深圳正在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联通、深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好核心引擎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澎湃动力,推动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耕耘大湾区融合发展“试验田”
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项项探索敢为人先,前海已成为粤港澳合作最紧密最成功的地区之一。在深港金融合作上,前海推动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资产转让、自贸区FT账户等“六个跨境”。
在深港法治合作上,前海构筑接轨香港的法治环境,打造最接近香港的投资环境,先后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第一家按法定机构模式治理的仲裁院、第一家借鉴香港廉政监督模式的廉政监督局、第一家粤港澳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等。目前前海共汇聚26家律师事务所及分所,全国11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中7家落户前海。
深港合作另一大平台——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发建设正在有力有序向前推进。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将在科研管理上全面学习借鉴香港卓越高效的制度,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科研效率提升。
根据规划,合作区深圳园区将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合作引进一批港澳及国际化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机构,围绕集成电路、5G通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深港优势产业领域,合作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与中试支持计划,共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移动支付、基因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参与或牵头开展国际标准的制定。
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设立全国首个5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组建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两个省实验室;建起11家诺奖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凸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湾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技术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产业链完备等优势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一面旗帜,而港澳、广州科研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深圳将抓住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要契机,把自身的产业化、市场化、科技创新优势与港澳、广州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等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全面提升创新型国际化城市创新能级,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4月份,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曾坚朋表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离不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关键和核心的支撑。而作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被深圳市寄予厚望。记者了解到,光明科学城将更加聚焦应用基础研究,主攻方向比较明确,致力于解决制约发展的“卡脖子”的技术。另外,光明科学城利用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在市场需求的最前沿催生创新成果,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迅速运用和转化,通过大规模产业应用正向回馈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富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环。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关键在于“通”,深圳正在实施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行动中,可谓是设施“硬联通”与“软联通”无缝对接,即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同步推进。
具体来说,深圳将创新深港港口快速通关模式,开展“深港自贸通”试点,同时深化深港港口信息开放共享和业务协同,打造大湾区智慧港平台。此外,深圳将以多元化方式提升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加快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并构建国际航空枢纽航线网络。加强与香港、广州机场合作,推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航线服务产品,培育欧美澳等洲际远程国际航线及“一带一路”国家航线。加快完善大湾区城际轨道网和干线道路网,打造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软联通”方面,深圳将加快大湾区信息基础设施联通共享,加强深港澳智慧城市建设交流。深圳将联合港澳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规范,共建时空信息云平台和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在深港澳三地加快实现数字证书应用互认,推进三地网络可信身份在相关领域互联互通。
见证传奇
吸引港澳青年来深发展
炎炎盛夏,绿草如茵,鲜花绽放。从空中俯瞰,占地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内,交织纵横的小路贯通栋栋现代化办公楼。作为国内首个国际化青年创业社区,梦工场持续推进港澳青年内地发展“第一站”建设,开园6年多来,吸引1500多个港澳、国际项目来园交流展示,累计为港澳台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000个,孵化创业团队446家,帮助国际青年在内地发展安营扎寨,安心创业。
人才发展,政策先行。为了给港澳青年来深圳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更好条件,深圳市去年出台《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从政策层面加强集成,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例如,深圳将推动更多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纳入香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及创业资助计划”。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在深圳创办企业可享受社保补贴、场租补贴、初创企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
另外,深圳还将下更大的功夫营造宜居宜业双创环境。住房方面,符合条件的在深创业就业港澳青年可申请租购人才住房,在缴存、提取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同时,将研究制定对符合条件的新来深创业就业港澳青年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的优惠政策。教育及医疗方面,进一步完善在深港澳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在深就读初中的港澳籍毕业生可按规定参加中考,与非深户籍初中毕业生同等条件录取。同时,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
数看特区
前海实施针对港人港企的“万千百十”工程,坚持1/3以上土地面向港企出让,目前累计出让土地19宗,面积39.55公顷,实际占比达43.2%。
截至2020年4月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2292家,注册资本13257.95亿元。其中前海片区港资税收30.45亿元,占前海片区整体税收的16.5%。港企作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有效助推香港服务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