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建行营业部团队开展户外团建活动
为特区“账户”“充值”40年
文/何叶舟
图/受访者提供
40年来,珠海建行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公司机构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领域累计投放的表内外贷款金额超2500亿元,服务公司机构客户超过5万家、个人客户超300万户。
1978年,建设银行在珠海“扎根”。40年弹指一挥,建设银行珠海市分行(以下简称“珠海建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支持珠海特区建设发展为己任,发挥金融服务优势,积极践行国有大行使命担当。与特区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共繁荣。
亲历
从手写卡片到智能芯片 科技赋能服务
1992年入职的李方,现在任珠海建行督导经理。由于入行时间早,他见证银行业40年来记账方式的变迁。看着如今绝大部分业务已智能化的柜台,李方感慨万千。“当年没有电脑,记账结息都要用手工记,也容易出错。”李方说,“右手珠算,左手记账是当年每个建行人的必备技能。”
回忆起过去的工作经历,让李方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结息日”。因为每到这一天他和同事们都要通宵一整晚才能完成庞大的结息工作。“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账户,都只能通过手工计算,然后结息。”李方说。
在没有电脑、没有大数据存储的年代,个人账户就是一张纸质卡片,银行柜台里有一个大箱子,装着所有的“卡片”,这是最早的银行账户“系统”。客户来办业务,银行工作人员就要翻找出“卡片”,在这张“卡片”上进行记账。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网络刚刚起步,网点之间没有信息传输,数据没有集中,跨网点存取款(也即通存通兑)无法实现。1994年,珠海建行在全国系统内首家实现对公会计通存通兑,并在1995年年底实现个人、对公账户的通存通兑以及“大同城”票据交换,跨网点存取款、跨行汇划才得以初步实现。
科技进步给建行人、珠海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数字金融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银行转账“秒到”,90%的业务都可以足不出户在手机银行上成功办理;现场业务90%也可以在智能柜员机自助完成……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而曾经这样简单的数据往来,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据李方回忆,早年汇款全部需要手工交换、人力跑腿。“以前在人民银行有一个地方专门用于交换汇款单,无论是跨行还是本行跨网点的汇款,都需要去到那里人工交换。每天有固定的时间,一天两次,去的人要向各家银行‘派单’,分发完再由人行做清算。”李方说,“汇款到外地就更麻烦一些,因为无法实现远程网络数据交换,只能通过‘拍电报’的方式。例如,银行收到客户要汇款到中山某银行的指令,如何将信息传达经对方呢?就是要根据汇款内容写一封电报,然后拿到邮电局发报,那边收到电报后对款项进行解付入账,这样一个过程大概需要两天才能完成。”在这种模式下,即使是珠海本市的汇款,市区和西区汇划最快的也要隔天才能到账。
如今,一部手机就可让市民通过银行的手机App足不出户办理多种多样的银行业务,同时网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也为市民开展各类支付结算提供了便利。今年以来,珠海建行大力推进“百项政务”进网点工作,极大地拓展了银行厅堂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将社保、司法、公安、不动产等政务服务嵌入智慧柜员机,原本需要在上班时间去各个政府部门或行政服务中心才能办理的繁杂的政务服务,现在可在珠海建行遍布珠海市城乡各个角落的46个网点、148台智慧柜员机上自助实现,相当于为政府开辟了148个“政务服务窗口”。值得一提的是,在珠海建行营业部设置了两台24小时对外服务的智慧柜员机,彻底打破了政务服务的时空限制。
建行员工走进社区普及金融知识,为百姓提供触手可及的服务
见证
跨境金融先行先试 感受时代脉搏
2007年入职的周彤,如今是珠海建行跨境金融中心总经理,十多年跨境金融业务的工作经历,让她亲历了珠海跨境金融领域的发展变化,见证了珠海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先行先试、开拓创新的辉煌历程。
“十年前跨境金融业务比较简单,主要是服务外资外贸企业做国际结算。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开放和国际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如今我们的服务主体已经从外资外贸客户,扩大到现在的本外币客户。”在周彤看来,业务种类的多元化,也体现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概在2016年,我们就感觉到了明显的不同,发现原来跨境金融业务不仅仅只是国际业务,也包括了国内一些比较强的中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以及一些境外企业在国内进行股权投资。”
随着特区发展,以及横琴对澳门金融支持的发展,跨境金融业务也变得更加丰富。“现在我们不仅要做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投融资,还要为一些新金融、基金类企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更侧重资本市场的经营。”周彤表示,近几年来她也深刻感受到了跨境金融工作的着力点与发展定位发生了变化。“近几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平台的搭建成熟、国家金融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同时珠海还面临着广东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以、中拉以及面向葡语系国家好友合作等多重优势,跨境金融红利不断。横琴自贸区的独特跨境金融政策吸引了很多金融投资公司,尤其是一些投融资、基金类的新金融企业,给银行机构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作为本地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之一,建设银行一直围绕这些新业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让跨境金融服务走在前面,为横琴珠澳合作金融示范区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让企业得以快速成长。同时,也为澳门产业多元化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2018年5月,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以下简称“粤澳基金”)正式签约;6月4日“粤澳基金”注册成立;7月4日,珠海建行通过创新“粤澳基金账户监管约定递延通”,成功吸纳首笔资本金20亿元人民币,并作为本基金的唯一主托管行,实现了基金首个资本金户、托管户、募集户的成功落地,为基金的正式启动营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截至目前,粤澳基金已投入资本金累计200亿元,其中珠海建行承接80亿元的资本金。
如今以金融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珠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底,仅横琴新区金融类企业合计5541家,注册资本10287.8亿元。
陪伴
深耕本土企业 留下金融“日记”
入职珠海建行近10年的黄韬,是老前辈们眼中难得的“后浪”。他2011年从基层柜台起步,如今已经是分行营业部总经理。
2012年,刚入职一年的黄韬主动申请前往横琴筹建网点。说起在建行的工作经历,黄韬称,最难忘便是在横琴工作的两年。在黄韬的记忆里,初到横琴时,当时整个岛上的基础配套还不完善,断水断电是经常的事。“所以,我们经常去河边打水,去油站买油来发电。”黄韬表示,“虽然在横琴的日子真的很苦,但是我和同事们很开心,这些经历很难得,因为我们都是带着理想去横琴的,当初一起奋斗的伙伴也都成为最好的朋友。”当时,横琴已经聚集了不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黄韬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投资托管、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经验。
2014年黄韬来到分行营业部,从客户经理到对公团队牵头人,主要做大中型信贷的业务,服务过为数不少的大客户。说起大客户服务,黄韬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牵头研发AG600飞机的中航通飞公司,这些年来,他一直对接企业的资金业务。“我看着AG600成长的,看着它从蓝图到组装下线,再到陆地首飞、水上首飞、海上首飞。”黄韬笑着说,“AG600在湖北荆门水上首飞的时候,我也去了现场。看着AG600飞机从水面跃起,冲向蓝天的时候,我不禁感到由衷的自豪。”说起AG600黄韬言笑间眉飞色舞。
其实,除了航空工业通飞,黄韬还服务众多重点大客户,如纳思达、格力、佳能、中铁建、横琴文创等。近十年间,黄韬也从一个经办者成长成为管理者。他表示,希望在岗位上,为珠海企业、珠海经济特区成长,贡献出一份“金融力量”。
作为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珠海建行40年来一直致力于服务珠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市民福祉。“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建设银行”,建行服务、千家万户。从道路桥梁、城市景观、医院学校到楼盘建设、贷款按揭、创业理财,都闪动珠海建行人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珠海建行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公司机构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领域累计投放的表内外贷款金额超2500亿元,服务公司机构客户超过5万家、个人客户超30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