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点睛 40年沧桑巨变,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高度发展。沿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轨道,深圳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战略,打造“文化强市”。如今,深圳已是一片“文化绿洲”。未来,深圳将跑出“加速度”着力建设“城市文明典范”。
深圳文化成果汇演
着力建设“城市文明典范”,深圳文化之美深入人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对此,深圳有先行一步的认识。”在去年5月30日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的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上,国务院参事,深圳市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王京生受邀授课时如此说。2003年,深圳率先在国内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并获得了很多荣誉;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设计之都”称号;2009年,世界知识城市峰会授予深圳“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称号;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此外,深圳连续四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连续五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去年8月18日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深圳“城市文明典范”的战略定位,提出要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今年7月22日,深圳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实施方案》,对标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求,为深圳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绘就了新的蓝图。
全民阅读引领深圳走出书香馥郁先行路
深圳读书月组织者之一,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昌龙自1995年8月博士毕业即来到深圳工作,当时的深圳文化积淀还较为薄弱。在尹昌龙看来,1996年借着举办第七届全国书市机会建成的深圳罗湖书城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转折点,“这是深圳书城品牌乃至深圳书业的发源地,由此开启了全国大书城发展的新时代。”
尹昌龙回忆,第七届全国书市创下了购书量最多、订数最大等7项全国纪录,“人们突然发现,这个年轻城市蕴含着巨大的读书热情,全国书业界、出版界为之震撼,这在历史上是有标志意义的。”从那以后,深圳开始考虑如何将全国书市引发的读书热情维持下来,留住一年一度的文化狂欢,这也成为“深圳读书月”的发轫。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读书月也已举办了20届。20年来,深圳读书月累计举办各类阅读文化活动8083项,捐赠爱心图书2500余万元,邀请王蒙、金庸、莫言、饶宗颐、周国平、白岩松等100余位名家开坛设讲。以深圳读书月为旗帜的全民阅读引领深圳走出了一条书香馥郁的先行路。
深圳读书月也是自2017年连续推出的深圳“城市文化菜单”的重磅活动之一。文博会、读书月、“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深圳时装周、深圳国际马拉松、创意十二月等这份菜单力求让深圳市民文化消费“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
新增对外文化交流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
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坚持不懈地推动打造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强市。2015年底,深圳制定出台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构建起深圳城市精神体系、文化品牌体系、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五大体系”。
令人瞩目的是,“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作为过去五年深圳宣传文化工作的“总抓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53项创新举措和重点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145项,完成率达94.77%。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影响力正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赋能城市文化发展。
7月22日,《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实施方案》正式出台,相比“五大体系”新增构建以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方向的对外文化交流体系。今后,深圳将通过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核心引擎作用、建设区域性国际会议中心、率先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等举措,提升深圳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建设人文湾区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构建城市文化新地标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打造城市文化地标,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深圳在上世纪80年代和2000年初分别掀起两次文化设施的建设高潮。2018年,深圳正式公布了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名单。此次规划考虑到了原特区内外不均衡的现实问题,在区域分布上更加合理。这也是深圳第三次文化设施建设高潮。
作为“改革开放实干家”的深圳脚踏实地圆梦蓝图。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深圳歌剧院、国深博物馆(暂名)、改革开放博物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加快了推进步伐,构建城市文化新地标。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加快改造提升,“十分钟文化服务圈”正在加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先行示范标准”加速形成,“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构想也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深圳正在不断努力。
【见证传奇】
“家门口”享受高雅艺术
8月19日-23日,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迎来了“大美抱华——伯揆中国写意花鸟画全国巡回展(深圳站)”。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伯揆通过精心准备及创作的百余幅大写意花鸟画精品力作,向社会展示了具有新时代民族气象的美学范式。
8月25日,由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收藏协会协办的“砥砺奋进的40年——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成就展”在深圳龙岗文博展览馆开幕,截至10月8日,展览面向市民免费展出。本次展览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城市建设、时代风貌、大型活动、重大事件等,如首条观光巴士六大工程奠基、首届高交会场馆、大运会倒计时两周年庆典、早期的深南路、深南大道夜景等,充分展示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翻天覆地的城市巨变。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展览均对市民免费开放。这是深圳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8月,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音乐学院正式开工建设。当前,深圳正在加快推进“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以先行示范标准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打造城市文明典范。
相比40年前薄弱的文化积淀,深圳在短时间内用“深圳速度”实现了深圳文化发展的“深圳质量”。“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创意之都”“设计之都”“钢琴之城”……深圳用这些美誉实力证明城市文化的高度繁荣。站在40岁生日新起点,深圳经济特区向着“城市文明典范”的战略定位再出发。
【数看特区】
今年是“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的冲刺收官之年。截至6月,153项文化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了145项,完成率高达94.7%。深圳一年举办30多个大型文化品牌活动,深圳市民文化生活“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深圳还有7座超级书城、600多家公共图书馆、700多家实体书店,“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正在陆续建设等数字的背后,城市文明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