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豪
图/羊城晚报记者 柳卓楠
11月21日下午,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平行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的主题,展开思维碰撞。
多位中外专家学者表示,全球科技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加强全球科技合作是大势所趋。“‘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就是要阐述中国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刻认识,去展现中国开放合作共赢的坚定信念。”“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说,当前,全球面对气候变化、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这些挑战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重道远,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全球合作和共同治理是唯一有效的应对途径。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麦肯锡原合伙人唐睿思也表示,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世界上很多人因全球化受益。在逆全球化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重复研究,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他认为,全球各国应该寻求合作,比如在碳排放等问题上是可以达成共识。
如何建设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和利益共享机制?在主题对话环节,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薛惠锋表示,全球科技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加强全球科技合作是大势所趋。
作为科技企业代表,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坦言,面对世界个别大国的打压,公司确实面临困难。她认为,技术之间的交流是无国界的,未来在与国外合作交流不会中断,而要在自身擅长领域继续进行源头创新,同时对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保持敏锐的嗅觉。
“全球化进程有逆流、有反复,但终究势不可挡,不断向前发展。“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刘亚东表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各国科技经济合作日益密切,不以任何人意志转移。他表示,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努力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在他看来,中国自主创新之路既不排斥拿来主义,又强调以我为主的知易行难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开放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