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策划/陈骁鹏 马勇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翔宇 李海婵
近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广东省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推荐及现有文明城市复查检查的报告》,共推荐5个地级提名城市、5个县级提名城市参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其中,惠州市惠东县入选县级提名城市。
今年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验收之年,每三年测评一届。惠州自2008年首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四连冠”。博罗县与龙门县于2017年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惠州全市只有惠东县暂时还未获评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此次惠东县成功通过省检,进入省级推荐名单,这意味着该县拿到文明城市国检“入场券”,朝“国字号”又迈进了一步;同时也意味着,惠州距离实现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全域覆盖地级市的目标更近一步。
惠州每5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惠州总面积约11599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为488万,是座典型的地广人稀型城市。然而就是在这样一座人口不到500万的地级市,拥有注册志愿者105万人,平均不到5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发动群众做志愿者有利于推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志愿服务现在已经成为惠州的城市文化符号之一。”惠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韩维斌告诉记者,在惠州的105万注册志愿者中,有30多万是非惠州户籍的外地人。“本土居民志愿者将志愿服务养成了习惯,引领道德风向标,从而促使更多的人来做志愿者。同样,外地人也能将他们原本的城市文化带来惠州,让惠州这样一座兼容并包的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走进惠州的居民社区,随处可见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学习雷锋精神、做新时代志愿者已然成为惠州的城市风尚。记者从惠州市文明办了解到,惠州志愿服务网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活跃度全国排名第一,惠州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几乎到处都有文明窗口,形成了“10分钟志愿服务圈”,采取就近就便原则,开展志愿服务。今年疫情期间,惠州共有20余万志愿者为防控疫情贡献力量,志愿服务文明成为城市最靓丽的底色。
“好人之城”力抓青少年文明教育
惠州是座名副其实的“好人之城”——有“中国好人”32名、“广东好人”76名、“惠州好人”700多名。通过对好人好事的大力宣传,能够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增强社会道德修养,对提振城市精气神来说大有裨益。“一个好人可以带动一个团队向上向善,不同岗位的许多团队形成固定有力的组织,而这些组织最终凝聚成一座城,惠州。”韩维斌说。
一个人想要成为“好人”,需要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和自身素质的培养,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全社会的文明水平提高也起到积极作用。这种良好风尚,对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尤为重要。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文明与文化教育,惠州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办城市学校少年宫,使教育普惠大众,让更多孩子受益。
记者了解到,惠州城市学校少年宫充分发挥学校老师的积极性,老师们主动担任志愿者,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接受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韩维斌表示,开办学校少年宫有三个目的:首先,能夯实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教会他们生存应变的能力;再者,希望通过学校少年宫,传承学校所在地的文化遗产,尤其是非遗项目。
“文化是伴随人最久的,学生们学习到的家乡非遗文化,是走到哪里都不能忘却的‘乡音’。”韩维斌说,等这些小孩子长大了去外地上学,本身就能传播惠州文化,有利于惠州城市品牌的打造。因此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
惠州创文迎来史上最严“国考”
在日前召开的城市管理提升工作现场会上,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玲在讲话中提到,今年是惠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2年以来首次接受中央文明办组织的真正意义上的“国考”。今年的测评工作比往届提前了3个月,由原来的11-12月调整到8-9月份。同时,也是机构改革后城市管理部门首次接受的全国统一“大考”,还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一次“特殊大考”。今年迎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为此,惠州各级有关部门十分重视。
韩维斌告诉记者,今年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验收,会对所有的城市进行排位,这也是历史首次。“测评结果对于城市经济建设和长远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也会影响到营商环境,所以各个单位都很重视。”韩维斌说,今年突击迎检是绝对行不通的,好在惠州已有强大的阵地,已建立起领导干部奖惩机制,与创文工作挂钩,责任落实到人:“下一步,惠州还会将文明城市条例立法,真正将文明城市融入到城市血脉中。”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城市品牌。在一届又一届的评选过程中,从280多条创文测评指标大幅减少至180条,淡化了外在形式,注重群众的内在感受,重视民意、民生、民情成为新趋势。
随着创文工作的连年开展,惠州文明创建广开言路,倾听民声,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去年年度测评结果显示,多达99.67%的群众支持惠州创文工作,然而满意度仅接近90%,这是因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群众对创文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要求更高了,也使创文工作越做越精、越做越好,推动惠州城市发展更上层楼。
【文脉访谈】
韩维斌:“一睁开眼就是创文”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翔宇
作为东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惠州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各种文化活动盛行,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历史一以贯之,文化一脉相承。如今的惠州,已连续四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正面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检。为此,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惠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韩维斌,和他探讨惠州创文工作的得与失。
羊城晚报: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大的优势特色是什么?
韩维斌:惠州是座“好人之城”,有庞大的志愿者和好人群体。在城市发展和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好人风尚、志愿服务、崇文厚德的城市特色。城市的核心是人,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而人民的文明层次和水平提高了,能极大地推动文明城市的创建。
羊城晚报:您认为,当前惠州创建文明城市,面临的最大困难和不足有哪些?
韩维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已经持续了五届,同样,测评工作也已进行了五次。由于先前检查验收的模式和时间都较为固定,所以让部分基层单位养成了依赖心理,等候上级有关部门通知,有突击迎检的思想。普通群众对一些不良行为现象,如占道经营、随地乱吐乱扔、赤膊出门等,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没有真正树立起文明的意识,仅仅是为了迎接检查,那么对于创文工作来说,是最大的问题和困难。
羊城晚报:针对创文工作,政府和个人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助力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呢?
韩维斌: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而言,我们提出“对标冲刺、对表整改、对点保障”三项要求,责任落实到具体分管部门甚至是个人。对于全市统一规划安排的任务,进行天数倒计时工作检查,督促各单位按时保质地完成创文相关工作。此外,打造创文工作新常态、新长效机制,真正将创文工作落到实处,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对于个人来说,其实创文工作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跟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市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影响测评。大家如果都树立起“一睁开眼就是创文”的意识,将良好的文明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中,那样才是真正的文明城市,怎么检查测评都不用担心了。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