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梅县区:热心乡贤出钱出力 建设家乡凝聚人心

来源:金羊网 作者:危健峰、刘洪桥、曾健锋、余文中 发表时间:2021-04-14 07:25
金羊网  作者:危健峰、刘洪桥、曾健锋、余文中  2021-04-14
沿着弯曲的道路进入梅州市梅县区石坑镇岭村,传统客家民居和乡村小楼错落有致,公园、休闲广场、老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

刘林昌协助建设的岭村水口公园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危健峰 通讯员 刘洪桥 曾健锋 余文中

四月芳菲,微风吹过李树枝头,青涩的奈李茁壮成长。沿着弯曲的道路进入梅州市梅县区石坑镇岭村,传统客家民居和乡村小楼错落有致,公园、休闲广场、老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

“2015年村民的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现在达到了12000元。”岭村党支部书记洪国森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一系列帮扶政策和村民乡贤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完善了村道、路灯、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收入越来越高。

岭村“林伯”的家乡情结

“村里有四五条路都是林伯牵头开通的,大家都相信他,他确确实实是为村民办好事。”洪国森指着山上一条条延伸到奈李树下的水泥路说。

“林伯”是村民对刘林昌的尊称。今年64岁的刘林昌,黝黑的脸庞、花白的头发,笑容时常挂在脸上。刘林昌创业成功后一直为家乡作贡献。2016年,他担任村民理事会会长,协助村两委推进各项工作。

“路通才有财通,开路修路是岭村最实际的问题。”刘林昌深知偏僻山村的“瓶颈”,2008年,他牵头发动其他乡贤和村民筹款60多万元实现了出村道路的水泥硬底化;2017年至今,在他的组织下村里又新开通了几个村民小组的道路,同时还兴建了村里的第一个健身小公园“水口公园”。

“我家的土地,只要是林伯开口,就无偿贡献出来。”村民洪伟豪心里认同刘林昌为人的公道和诚信。刘林昌坦言,有些村民难免看重眼前利益,用到土地就要赔偿,因此他经常走家串户去做乡里乡亲的思想工作,一点一点地讲清楚道理,最终让村民自动自觉参与到村庄建设。

一条条道路的贯通为岭村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岭村趁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大力发展奈李特色产业,全村奈李产值达1000万元。

乡村振兴中的“乡贤”力量

少时外出闯荡,归来落迹故乡。梅县区松源镇黄坑村常住人口不过百人,但小有成就的乡贤企业家却有三四十人,他们在外注册成立商会、在村里成立绿色发展公司,真心、真情推动乡村发展。

“建设好家乡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黄坑村乡贤王汉粦创业有成后,先后捐资80多万元支持家乡道路、美化、亮化等基础建设。“现在村里路比较好走了,每天晚上有路灯亮起,整个看起来很整洁,我们回到家里就很开心,很多朋友都想去我们村里看一看”。王汉粦自豪地表示,将和其他乡贤一起继续出钱出力,完善家乡“一河两岸”建设,并寻找适合的项目,发展乡村产业。

“2017年到现在有统计的都已经有四五百万元,还有很多小的工程没去统计。”黄坑村党支部书记王钧明告诉记者,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乡贤就一直支持家乡建设,捐资数额达到两千万元。但他认为,乡贤的支持不单是出钱出力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行为,进一步凝聚了村民在乡村振兴中共建、共管、共享的共识和力量。

聚沙成塔,汇流成海。在梅州客家地区,一番成就之后回归家乡,助力家乡发展的乡贤还有很多。近年来,梅县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通过党建引领,积极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发动乡贤企业家将资源、资金、产业和好的理念带回家乡,助力家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家乡群众拓宽视野、“换脑换心”,不断增加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此外,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实施“百企兴百村”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