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民同招”施行一年:公校生源暴增 普校有望跃升名校

来源:金羊网 作者:蒋隽、谢小蕾、梁凯静 发表时间:2021-04-22 06:34
金羊网  作者:蒋隽、谢小蕾、梁凯静  2021-04-22
在新政下或如愿、或挣扎升学的学生们得到适合的教育了吗?对于对口升学的学校,家长们满意吗?生源结构改变,学校教育教学有何变...

去年“公民同招”新政施行,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一年级增加了6个班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摄

羊城晚报记者深入走访调查广州公办民办初中学校及学生、家长,全方位呈现“‘公’‘民’同招”施行一年后的教育现状:

学生升入普校 遗憾过后也能如鱼得水

公校生源暴增 压力山大亦可乘势而上

策划/黄丽娜 蒋隽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实习生 谢小蕾 梁凯静

去年此时,广州“公民同招”靴子落地——小学、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公校、民校同步报名、同步招生,报名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校电脑摇号派位。

近一年来,在新政下或如愿、或挣扎升学的学生们得到适合的教育了吗?对于对口升学的学校,家长们满意吗?生源结构改变,学校教育教学有何变化?

如今,又到一年招生季,中小学报名即将启动。这一届学生及家长们,可以从上届“吸取”哪些信息?

即日起,羊城晚报推出“公民同招一周年”系列报道,深入走访调查广州公办民办学校及学生、家长,全方位呈现“‘佛系’小升初”之后的教育现状。

今天,首先推出“公校变局”篇。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新政下不少“学霸”留在了对口升学的公办初中,学校初中生源站在了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与此同时,生源回流使一些公办初中新生暴增,面临校舍、师资等压力,有学校临时把校长室改成了教室。生源“拉平”更要比拼教学质量,小组式、项目式、分层走班等教学方式变革不断。专家分析,未来,一批曾经的“普通学校”有望凭借教学改革成效逐渐获得认可,成为新晋“名校”。

学生和家长的故事

读东环的中等生,半年进步40名

去年6月,广州市越秀区初中电脑摇号派位,农林下路小学生小月(化名)被摇到东环中学。小月妈妈几经努力无果后决定不再折腾“认命”读东环,同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有两家知名培训机构。实在不行,就把孩子送去机构补习‘回炉再造’。”

小月妈妈没想到的是,陪孩子去学校注册当天,她就被东环中学常务副校长三小时的讲话打动:“校长真诚坦率,没有夸大学校的优点,也没有隐瞒缺点。我很欣赏东环的两个优点:一是中考体育全区第一,二是培养孩子们写一手好字。”在她看来,女儿小学毕业成绩280分,是一个普通孩子,能体质优良、意志坚定、心态阳光就已不错。

入读东环中学近8个月,小月没有上任何课外补习班,但各科成绩都有了明显提升。“老师细致负责,真正关注、了解学生。”小月妈妈说,入校几天数学老师就通过私信,向她指出女儿计算能力较弱,需要做计算练习;小月微胖,班主任发来体育课照片,委婉提醒孩子需要锻炼,“一些我们家长没注意到的,包括穿衣细节,老师都关心到了”。

小月性格内向,妈妈最担心她在学校成“小透明”。东环中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班级只有35人。班主任观察到小月不主动参加学校活动但擅长画画,于是时常鼓励她参加绘画、手工比赛。小月获得了中秋节手工灯笼二等奖、家乡美食作业自制PPT三等奖等。“学校给了我们超乎预料之喜。”小月妈妈说。

今年1月,初一上学期期末考,小月位列年级前60,名次比入学时上升40名。曾经最薄弱的数学科,这次考了104分(满分120);英语科则是全班进步幅度第一名。

“学霸”曹秋阳也擅长运动 受访者供图

“学霸”在普校,小组式学习如虎添翼

曹秋阳曾是华景小学的一名“学霸”,五年级参加了“密考”,到了六年级,“公民同招”新政来了,在大学教中文的妈妈和从事金融业的爸爸就歇了让孩子考名校的心,而让他对口直升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在一一三中,曹秋阳依旧是“学霸”,常考年级第一。13岁身高就1.75米,每天下午5时放学后先打一小时篮球,然后回家刷奥数题、阅读,最近在看《所罗门王的指环》。至于家庭作业呢?早在学校就做完了。

班里所有科目实行小组式学习,全班同学分为七个小组。小组成员七人,曹秋阳是组长,此外是三名“负责人”及三名组员。每门学科、每次考后总结,成绩较好的三名“负责人”对应解决三名组员的错题、难题。还搞不懂咋办?组长“出马”,帮助所有组员学懂、学通。

老师会针对普遍性问题、错得最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则在小组内发现、解决。

这种学习模式,好学生会不会被拖后腿?曹秋阳说反而获益匪浅,“给其他同学讲解的过程中,也刺激我产生新的解法和思路”。近一年来,小组里所有同学都有长足进步,其中两位组员的数学从七八十分上升到了100多分。

通过小组式学习,同学们还收获了友情、团队精神。组内滕同学尤其擅长背英语单词,他就教全组同学“三部曲诀窍”。由此,全组同学词汇量明显上升,个个成为单词“小达人”。

据了解,未来,一一三中将探索分层教学,“喂饱”曹秋阳这样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到中考时,“指标到校”名额校内竞争,省实、华附等名校的名额基本就是“鸡头”同学的“囊中之物”。

公办初中变化

优生增多

公办民办生源“起跑线”相对公平

相比高考,其实中考更是人生的“分流点”。据悉,每年广州约60%的初中生考上普通高中,其余40%选择中职、国际教育或其他出路。孩子成材的焦虑前移,小升初成为家长的痛点。而“公民同招”,或许正在改变这一状况。

记者了解到,往届广州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每个班的前十名,基本入读各大民校,前二十名也多选择去二线民校。去年新政实施后,公办、民办初中都严禁“密考”掐尖,超报民校电脑摇号派位,拼成绩变为拼运气,不管“牛娃”“普娃”基本都得摇号或直升,不少“学霸”留在了对口升学的公办初中。结果便是,公办、民办初中生源第一次站在了相对公平的“起跑线”。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长胡革新介绍,该校2020届初一年级资优生数量比以往多了两三倍,整个初一年级比往届多了两个班。

泰安中学校长邓清平也有同样的感受,该校初一年级从八个班增加到九个班,学生层次更丰富多元。

海珠区一所普通初中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往届小升初,学校295分以上的新生只有三四个,而去年400多名初一学生中,三四十人在295分以上,“学霸”明显增多。

校舍告急

有学校把校长室等办公区改成教室

4月7日下午,广州中学“科技节”开幕,位于岗顶名雅校区的初一学生们,把教室内的桌椅搬空布置场地,迎接天润校区八个初一班的同学到来,共同开展活动。

近一年,每逢学校各种活动,该校1483名初一学生就要这么“折腾”一次。因为,去年初一学生暴增了八个班,从24个班一下增至36个,比上一届多了340多人。

名雅校区不得不把多个功能室改成教室,只留下一间音乐室、一间美术室、一间生物实验室和一间计算机室。尽管如此,也才“塞”下初一年级的24个班,剩下八个班只能放到天润校区。

事实上,在人口流入的区,对口片区的孩子小升初不再择校,而升入对口中学,对不少公办初中而言亦喜亦忧——喜的是生源改善,忧的是校园小、装不下。

这个问题在天河区尤为突出。天河是广州经济核心引擎,人口持续增加,适龄儿童增速快,老学校规模往往满足不了日新月异的升学情势,而新学校增量有限。因此,生源回流后尤其“压力山大”。

与广州中学同在天河区的一一三中,去年初一增加了六个班,东方校区校长室在内的办公区改造成了四个教室。副校长曾伟军告诉记者,往年对口直升的学生约70%升入一一三中,但去年基本100%升入该校。

令这些学校更加犯难的是,今年9月,新一届初一学生又要来了。经各校摸查发现,新生将有增无减,不少学校已面临无“地”可拆借的窘境。其中,对口直升广州中学的华阳小学、龙口西小学、华景小学等,办学规模年年扩大,可预见近几年新生入学人数压力将持续增长。

对此,记者了解到,多所学校已经打报告向区教育局“告急”,称“顶不顺”新增生源压力,恳请解决办学场地问题。

“除了对口小学直升的学生,还有返回户籍所在地升学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难以预计人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名誉校长吴颖民建议,“天河升学政策宜改直升为摇号、学区划片。摇号可以设定每个学校的招生计划,使得招生规模可控。”

师资压力

招聘、培训教师不可能一蹴而就

课室还能“拆东墙补西墙”,老师却无法“拆借”。一年增加几个班,招聘、培训师资不可能一蹴而就。

优质学位缺乏的实质,正是缺乏优质师资。编内教师与学生数量配比不足、编外教师不稳定、新教师补充滞后,都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

一位校长告诉记者,该校学生1100人,编制内教师57人、编外教师27人。编外教师年收入仅13万元,一旦其他学校编内招聘时,编外老师只要能考上都会走,极不稳定。

今年广州市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集体提案指出,2012年至2019年,广州中小学在校生数由137万人增长到163万人,由于教师编制总数严控,每年的公开招聘只能补充因退休或离职等原因空出的编制,导致人口导入地中小学教师编制严重不足。2019年广州初中在校生增加16277人,参考2018年的生师比(12:1)计算,应该增加教师1346人,实际增加707位教师,缺口639人。

此外,学校还面临结构性缺编。历史进中考、体育中考提分、美育将进中考,这些科目老师结构性缺乏。

一所初中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该校18个班,只有四名体育老师,每位老师都是满工作量。有的学校为了解决体育老师不足的问题,甚至连语文、音乐等其他学科老师也兼任体育老师。

一一三中副校长曾伟军表示,该校遵循基于班情的诊断式教学,老师要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而非只提供“千人一面”的教学,这对老师要求很高,但优质师资不足。学校想在一些学科探索分层教学,“全年级同时上某一学科,在管理、课室、老师数量和质量上都面临巨大压力。”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建议,建立以持居住证学龄人口为依据的教师编制动态核定机制。铁一中学副校长丁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市、区、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设计好新教师三年提升计划。

教学改革

小组式项目式学习,分层次因材施教

生源质量相对“拉平”,对学校是动力,也是压力。更要比拼管理能力、教学质量。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的教育?如何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对口升学的学校?

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是各个学校努力的方向。

首先,校长们强调不能仅以分数评价学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天赋的差异、个人努力的差异、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差异。学校应为不同兴趣、不同优势的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教育。

其次,初中学校大力探索和调整教学方法,例如在行政班之外,实行学科分层走班、小组式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方式。

举例而言,初一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课文有《伟大的悲剧》(传记文学)、《太空一日》(纪实作品)、《带上她的眼睛》(科幻小说),拓展文本是《海底两万里》《人类群星闪耀时》《空中的旗帜》。老师一篇篇讲过去的话,那就OUT了。

广雅教育集团语文科组的老师们研发课程,将文本的共性、关键知识提取出来,设计成“探险与科幻”主题的项目学习课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幻想探险地,运用细节描写完成写作,以任务驱动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课堂上,老师抛出问题和任务,带动课堂节奏和进展;同学们思考发言,自己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在项目完成中获取知识和学习能力。

广州中学初三年级探索分层走班。“分层走班是未来教育的大势所趋。”吴颖民举例,全年级数学课安排在同一时段,学生到自己对应层次的班级上课,上层教学速度较快、难度较高,其他层次则根据学生基础、掌握能力给予适合的教学。

吴颖民呼吁,教育部门不要一刀切,“不能分重点班,但应允许在行政班之外学科分层走班,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能‘吃饱’,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能‘消化’,大家都有进步和提升。”

趋势与变局

从唯分数到拼质量 普校有望跃升名校

“公民同招”的初衷是破解“择校热”“小升初”焦虑。政策的施行是否真能逐渐提高公众对普通学校的认可度?

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何勇认为,想增加公众对普通学校的信任感,让家长不再焦虑、让学生切实减负,必须配合教育评价改革。现在虽然不准公布分数、升学率、高优率,但很多自媒体、家长间风传的还是分数和成绩,学校之间、区域之间乃至城市之间“比”的也仍然还是成绩和排名。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破五唯”,不再唯分数、升学、论文、文凭、帽子是论。

“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如果能从学生入学及毕业情况、素质教育落实情况、全面发展情况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等多维度考核学校、老师、学生,且所有考核指标和结果公开、透明,全部向社会公布,让公众看到每个学校的教育能力、办学水平,不同孩子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发展进步,让大家都理解接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自然能够理性选择,不再只盯着那几个名校。”何勇说。

吴颖民认为,普通学校要有清晰、明确的办学思想,包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果学校只关心考分,那自然没有选修课、社团等跟考试无关的内容和多元评价体系;如果目标是培养多元人才,自然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同时,学校还要根据办学思想进行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培训。

未来,广州公办初中将如何变局?专家分析,在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的基础上,在生源有所“拉平”的同时,普通公办学校如能明确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并据此做好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未来,广州市初中学校很可能出现扁平化趋势:塔尖仍为老牌名校,但一批曾经的“普通学校”有望跃升中上层被认可,有生源“加持”还是没办出特色特点的学校则只能处于底层。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