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楼不安全,楼下不方便 电瓶车上楼充电隐患求解

来源:金羊网 作者:徐振天、王文杰 发表时间:2021-05-12 06:57
金羊网  作者:徐振天、王文杰  2021-05-12
5月11日,记者走访广州多个社区发现,保有量极大的电瓶车正面临着上楼不安全、楼下充电不方便的上下两难境地。
四川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电瓶车起火事件(截屏图片)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实习生 王文杰

日前,四川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电瓶车起火致多人受伤的事件引热议。电瓶车是市民日常出行的好帮手,数据显示,广州现有电动自行车超过3000万辆,2021年预计还将新增超50万辆。在日常管理混乱的背景下,数量庞大的电瓶车群也存在着类似的隐患。

5月11日,记者走访广州多个社区发现,保有量极大的电瓶车正面临着上楼不安全、楼下充电不方便的上下两难境地。多数社区物业虽然明令禁止电瓶车上楼,实际操作中却对此举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目前,广州正逐步向社区电梯推广AI智能摄像头,该技术可以实现“电动车进入、电梯不运行”,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仍然存在诸多局限。

管理乱:物业缺乏有效监管手段

即便在有物业管理的社区内,电动车停放混乱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天河区猎德村复建房1区一楼,随处可见电瓶车停放。一位推着电瓶车的住户告诉记者,目前小区内没有安排集中的电瓶车充电场所,自己也没有收到小区物业关于电瓶车放置和充电管理的宣传。另一位住户表示,“小区的电瓶车管理比较混乱,有的人将电池拆卸下来带上楼充电,也有人推着整车乘电梯上楼。”

11日上午,即使已过上班早高峰,在天河区人才公寓的一栋楼下,仍停放有三十余台电瓶车。在人才公寓的一楼架空层,专门划设有足够容纳约60辆电瓶车的“车辆停放处”。不过,一位住户告诉记者,“车辆停放处”的位置远远不够用。“一到晚上,大量下班后返回小区的电瓶车就会挤满门口空地、消防通道。一是位置不够,二是有些住户图方便乱停放,素质有待提高。”

这么多的电瓶车如何管理?记者以“能否将电瓶车推上楼充电”的问题咨询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坦言:“电瓶车或电瓶车蓄电池上楼停放、充电是很危险的行为,物业管理处禁止该行为,但电瓶车数量太大,很难管理,不可避免地会有住户偷偷将其带上楼。”在存在着类似现象的天河区骏景花园小区,物业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小区内部一楼有专门的放置区,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充电桩,正在和住户协商安装中。对于是否可以通过电梯将电瓶车运回自己家中充电,其只是表示“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容易引起火灾,最好在小区外充好电再回小区。”

社区物业对电动车乱停放缺乏有效监管

充电难:充电区离家距离远、桩位少

记者走访了解到,大多数人推行电瓶车乘电梯上楼的理由有两点:一是为了方便充电,二是担心车辆或附件被偷。不过,当前随着社区监控设施条件越来越完善,“方便充电”就成了多数人“将电瓶车带回家”的主要理由。有住户反问记者:“楼下充电不方便,明知道带上楼不安全,也只能上楼充,不然没电怎么跑呢?”

电瓶车充电到底有多难?天河区人才公寓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记者所在的楼下没有充电装置,但在小区内的另一栋楼下设有充电桩。根据管理人员的指引,记者来到约500米外的电动车充电区看到,这里有可供24台电瓶车同时充电的桩位,用户支付1元即可充电120分钟。

“一栋楼下就有几十台电瓶车,对于有着十余栋楼的社区而言,充电桩位是远远不够的。”天河区人才公寓的一位住户告诉记者,她的电瓶车充电场所主要是在家里和上班地点,“第一次听说小区内有电动车充电区,但距离远、桩位少,不会选择去那边充电。”11日上午,充电高峰期已过,该处的充电桩位比较充裕,不过,记者注意到,尽管一旁贴有“不充电请勿停放”的提示,但仍有车辆在此闲置停放。

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把充电棚当停车场的现象较为常见。海珠区的社区翠屏中惠雅苑对面设置有电瓶车充电棚,共有40个充电位置,插座旁边还放置了5瓶灭火器。摆满电瓶车的充电棚内只有11辆车正在充电,记者观察的10分钟内,陆续有5位住户直接将电瓶车停在了充电棚,但其中只有一位住户使用了充电功能。如果充电棚没有位置,是否可以“将电瓶车带回家”呢?一位住户表示“可以的,物业一般不会管”。

存局限:电梯智能摄像头也有监管漏洞

目前,国内一些小区在电梯内布置了AI智能摄像头监控,当识别到电瓶车进入电梯后,电梯便会停止运行。记者了解到,广州的电梯AI智能摄像头加装数量已达到五千余台,覆盖了市民出行的多种生活场景,可以全方位24小时监测电梯的运行情况,为市民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电梯管理人员日常工作记录以及处理电梯故障提供了便利。

不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有电瓶车用户反映,可以拆卸电瓶车的蓄电池,将蓄电池单独提上楼充电。有专家指出,电瓶车上的蓄电池是造成爆燃的主要部件,蓄电池上楼充电,隐患依然存在。“电瓶车蓄电池的质量监管仍有待加强,还应大力打击电瓶车违法改装行为。”

“对于拆卸蓄电池提上楼的行为,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解决,只能依赖物业管理人员的巡视、提醒和居民公共力量的监督。”广州市金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卫对电梯AI智能摄像头技术应用十分熟悉,他告诉记者,“AI智能摄像头的原理是,当电瓶车入梯时,会识别轿厢画面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是否有电动车进入电梯,难以识别出体积较小、物体特征不明显的电瓶车蓄电池。”

对于管理社区电动车的措施,罗卫介绍,公司目前应用的手段包括在楼宇外部公共区域,设立电动车停放区域;要求楼宇值班保安严格执行不允许电动车进入楼宇的规定;在楼梯口、电梯轿厢、业主群加大力度发布“严禁电动车进入楼宇”提示,利用业主的公共意识进行监督。“这些只是基础工作,要解决电瓶车的停放和充电安全问题,还有待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对应的电动车监管条例。”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