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以人为本 谱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来源:大洋网 作者:卜松竹 发表时间:2021-10-13 12:52
大洋网  作者:卜松竹  2021-10-13
近年来,广州在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方面亮点频频。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亲自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和广东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为广东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广州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焕发奋斗热情,奏响实干强音,交出合格答卷。

破浪领航春风化雨

文化广州出新出彩

近年来,广州在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方面亮点频频。从宏观到微观,广州推出一系列扎实稳健的举措,增强了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去年,广州文化产业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总体表现稳定,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026.42亿元,发展态势逐步回稳向好。

建章立制奠定坚实法治基础

当代文化建设是高度系统性的工程,建章立制必须先行。近年来广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法规、规章、政策指引等,为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法治化基础。

广州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博物馆专项法规《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并于2018年10月印发了《广州市博物馆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等多项重要制度化文件,逐步丰富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此外,广州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相关计划和政策措施,如制定《广州市博物馆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等。

一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也陆续出台完善,比如《广州市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意见》等9项政策性文件,初步形成覆盖文化产业各领域的政策体系。

让文化底蕴打造城市新优势

广州拥有丰富的可移动、不可移动革命文化遗产。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杨匏安旧居陈列馆正式开放,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推进完成中共三大会址、春园等重要红色文物修缮保护与环境整治,努力推动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和广大路中共广州市委机关旧址的置换和保护。开展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全面摸清了全市红色资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共普查出红色资源619项,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提供了广州样板。

对于价值无可估量的文化遗产,广州不吝真金白银的投入。2016年至2020年4月,广州市级财政已安排落实2.3亿元的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累计补助631个文物保护、修缮、保养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文物保护单位342处。历史文化街区26片、历史风貌区19片、历史建筑817处。

以文化空间拓展公众幸福感

将岭南文化有机融入城市配套、公共服务之中,使之成为市民游客触手可及的东西,是广州这几年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一江两岸三带”“城市传统中轴线”“城市新中轴线”建设效果显著,珠江上的无人机表演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天幕演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荔枝湾涌景观带等文化景观,变成了国内知名的“打卡点”。花城广场、广州塔等建筑集群的岭南文化内涵不断充实,不但成为市民的“公共客厅”,原创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涌现出原创歌剧《马可·波罗》这样的精品剧目。

依托优质的软硬件资源,广州逐渐成为国内外文艺界盛事的重要平台之一。“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成为广州旅游享誉世界的靓丽名片。“听见花开”等品牌活动,将广州“鲜花、美食、音乐、珠水”等辨识度极高的品牌元素纳入各类主题活动中,展现广州文化鲜明、独具特色的国际大都市风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白鹭飞舞晚霞绚烂

美丽广州大步向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南粤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开启“十四五”生态环境工作新局面,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加快建设美丽广州提供坚实的支撑。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在猎德桥上,扛着“长枪短炮”的人们聚集在一起,镜头对准的是绚烂的晚霞,鱼鳞纹的云朵在夕阳的照射下呈现出迷人的金黄色;在海心沙亚运公园,鹭鸟掠过水面,它们时而水中伫立觅食,时而空中展翼飞舞,悠然自在地在蓝天与碧水间嬉戏。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十三五”期间,广州交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答卷,描绘出城市的绿色“底色”:“十三五”期间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天更蓝、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幸福。2020年,广州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并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最优,PM2.5浓度再创新低,实现连续4年稳定达标,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13个国省考断面全达标、劣Ⅴ类水体全清零,碧水攻坚战也取得丰硕成果。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广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8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86.8%,6项主要污染物中,除臭氧外,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继续保持最优。1~7月,16个暂定国考、省考断面中,12个国考断面和3个省考断面水质达到省拟定目标;12个断面水质优良,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75%,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为0,均同比持平。累计完成449宗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有效督促受污染地块实施治理修复。今年1~9月,全市共安全处置涉疫废物34134吨,其中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25418吨,无害化处置率100%,未发生涉疫废物污染环境情况。

持续改善水环境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在五大方面发力,努力实现更大作为。

第一,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夯实PM2.5稳定达标和二氧化氮首次达标成效,全力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今年推进约900辆老旧营运柴油车淘汰,完成3000辆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持续开展用车大户入户检查和道路抽检。

第二,强化重点考核断面周边一级支流综合整治,力争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继续组织实施水污染防治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的11方面52项重点措施和16个国考、省考断面“一断面一策”方案,从严确定目标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第三,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土壤环境安全,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继续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的6方面17项重点措施,科学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成效评估;推动规范污染土壤异地处置。深入实施“净土开发”模式,进一步缩短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周期。

第四,继续做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的5方面24项重点措施,继续开展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等重点场所污染防治的常态化督导检查,确保涉疫医疗废弃物100%无害化处置。

第五,持续推进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按程序划定实施机动车禁鸣区域,对机动车非法改装、“飙车”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评估广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划;开展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专项执法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噪声扰民问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鹃)

全城战疫助企纾困 人本广州为民解忧

今年6月,在拥有超1800万常住人口的广州,一场全球城市中最大规模的核酸大排查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如何满足检测采样管的巨大需求?如何保证各区封闭、封控区域范围内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当“新高考”遇上疫情大考,全市5万多名高考生如何顺利参加高考?疫情过后,又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疫情防控考验之下,每一个问题都关系民生大计,广州用一系列实际行动漂亮作答。

疫情防控大考中办实事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州市把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硬仗作为最大民生实事。随着全市11个区相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如何满足检测采样管的巨大需求成了广州面临的首道考题。

不熄灯的疫情防控指挥中心、连轴转的医护小分队、一批批战“疫”党员突击队……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广州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动员令下达5天后,市疫情防控指挥办物资保障组就累计调配口罩6.81万个、采样管(1∶10)5万套、采样管(1∶1)10万套。

随着疫情分级分类防控工作的升级,如何保证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广州作出的答案是,用“1+3+3+N”模式(一个街道对应一个国企,一个街道启用三台以上流动供应车,一个街道启用三个以上临时供应点,N个社会销售平台),全力做好重点区域的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

稳住了民生供应,又迎来了疫情中的高考,如何让广州市的高考学子顺利参加高考?记者了解到,为做好高考服务保障,广州竭尽所能全力保障高考安全,全市设常规考点58个、隔离考点12个、备用隔离考点8个。安排专用车辆842辆、动员司机1085人,三天共接送考生6672人次,实现安全转运“零差错”。5.32万名考生没有一名因疫情退出考试,实现了健康高考、平安高考、暖心高考。

此外,3456个由社区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基层民警组成的“三人小组”遍布全市,也为广州此次打赢本土疫情攻坚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助企纾困激发活力并举

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广州市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牵引作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在去年“暖企15条”“稳增长48条”“支持中小微企业20条”“信用助企9条”等系列政策基础上,今年6月,广州又出台“纾困9条”“双统筹46条”等综合性政策,帮扶企业有力应对疫情,做到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受到市场主体广泛欢迎。

通过减免税费、减免物业租金、加大融资补贴等措施,2020年广州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10200.04亿元,同比增长2.8%;民间投资达3068.26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新登记私营企业40.36万户、个体工商户13.03万户,分别同比增长33.1%和7.5%。数量和增速在一线城市中均排名第一;2020年度全国36个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广州综合得分排名第4。

在此基础上,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尤其是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高端产业释放活力,广州现代服务业实现出新出彩。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高端专业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352.31亿元,同比增长31.5%。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

数说广州答卷

生态环境

●今年1~9月,全市共安全处置涉疫废物34134吨,其中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25418吨,无害化处置率100%。

●今年1~7月,全市16个暂定国考、省考断面中,12个国考断面和3个省考断面水质达到省拟定目标。

●今年1~8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86.8%,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继续保持最优。

民生实事

●助企政策

2020年,出台“暖企15条”“稳增长48条”“支持中小微企业20条”等系列政策。今年6月,广州出台“纾困9条”“双统筹46条”等综合性政策。

●高考服务保障

安排专用车辆842辆、动员司机1085人,三天共接送考生6672人次,实现安全转运“零差错”。

●中小企业发展

2020年度全国36个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广州综合得分排名第4。

文化建设

●2020年,广州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026.42亿元,发展态势逐步回稳向好。

●开展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全面摸清了全市红色资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共普查出红色资源619项。

●目前,广州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文物保护单位342处。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