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花地文学榜】再度携手鹏城 花地绽放盛景

来源:金羊网 作者:孙磊、林园、王莉、李天军、沈婷婷、郭起、李晓旭、宋王群、王俊 发表时间:2021-11-24 10:06
金羊网  作者:孙磊、林园、王莉、李天军、沈婷婷、郭起、李晓旭、宋王群、王俊  2021-11-24
“2021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除了深圳线下现场,王蒙、王鼎钧、白岩松等嘉宾在北京、纽约等地连线参加。...


“2021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在深圳福田五洲宾馆举行,“花地新苗”福田青少年文学培养计划同日启动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王磊 陶奕燃 姜雪媛 摄

“2021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昨在深圳福田举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林园 王莉 李天军 沈婷婷 郭起 李晓旭 宋王群 王俊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王磊 陶奕燃 姜雪媛

羊晚与深圳二度携手,“花地”在福田继续盛放。11月23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21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在深圳福田五洲宾馆举行。王蒙获评“年度致敬作家”,刘亮程、梁晓声、冯娜、王鼎钧、阎晶明、文珍、骁骑校分获七大文学门类年度作家(作品)。本次盛典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除了深圳的线下现场,王蒙、王鼎钧、白岩松等嘉宾在北京、美国纽约等地连线参加。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李和平,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章海蓉在盛典上致辞。出席本次盛典的还有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金海、深圳市文联主席梁宇、福田区委书记黄伟等领导。领导和专家评委分别为各文学门类年度作家(作品)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青铜奖杯是“花地文学榜”创办之初,由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先生专门创制的,造型是伸展的植株,其顶部有饱满的花朵,而基座底部则刻有“羊城花地”四个篆字,意在“花地”育花,精挑细选,春风化雨,成人之美。

盛典下半场,著名主持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论员白岩松与梁晓声、刘亮程连线,以“新时代的文学书写”为题,为现场带来一场文学的跨地域、跨时代对话。

八部佳作领跑 高龄作家上榜

2013年,羊城晚报正式创设“花地文学榜”,秉持文化大报风范,坚守文学精神高地,每年一度,为读者淘选最具实力的作家作品,为社会提炼最具价值的人文产品,助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每年的“花地文学榜”榜单,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类型文学六大类。从2019年开始,增设“年度作家”,向近些年来创作高峰不断、创作实力持续强劲,且上一年度再有不俗创作成果的重要作家致敬。2019年、2020年,作家莫言、麦家分别获得了这个特别的荣誉。

“2021花地文学榜”榜单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担纲评委会主席,60余位作家、学者组成评委会联合推出。最终,王蒙凭《笑的风》获“年度致敬作家”称号,刘亮程《本巴》获评年度长篇小说、梁晓声《可可、木木和老八》获评年度短篇小说、冯娜《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获评年度诗歌、王鼎钧《江河旋律》获评年度散文、阎晶明《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获评年度文学评论、文珍《夜的女采摘员》获评年度新锐文学。此外,榜单延续去年的网络文学打榜项目,骁骑校《长乐里:盛世如我愿》获评年度网络文学。

在今年的花地文学榜榜单中,作家的年龄跨度达一甲子——王鼎钧先生已96岁高龄,是当今华语文学圈依然在创作的最高龄作家之一,王蒙先生也年届87岁,仍笔耕不辍;而最年轻的1985年出生的冯娜,今年36岁。

双城二度携手 共育花地新苗

花地文学榜自2020年走进深圳,为这座“世界之窗”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眺望湾区最美文学风景。11月20日起,“2021花地文学榜”宣传片在深圳主干道、地标、机场等户外广告大屏滚动推送,引起市民热烈关注,助推深圳读书月全民阅读热潮。

在昨天的盛典现场,还启动了“花地新苗”福田青少年文学培养计划,这是今年“花地文学榜”的一个特别之处。据介绍,明年3月-10月,主办方还将联合举办广深两地学生创作大赛、双城联动的研学交流等活动,培育更多“花地新苗”。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在盛典上表示,希望“花地文学榜”能长期深耕深圳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与广州联手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影响全国的文化品牌,让“花地”的文学之花根植于南国书香沃土,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开启一片崭新的文化盛景。她相信,“花地文学榜”也将吸引越来越多文学艺术家关注深圳、聚焦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创作出更多反映“双区建设”,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用文学之花绚烂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李和平致辞时表示,几十年来,羊城晚报一直坚守文化副刊“花地”,无数大家和文学爱好者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佳作。羊晚人很庆幸,能为现代社会营造这一片温馨而坚定的文学园地,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他诚挚邀请大家共同携手,为“花地”培植出更多的文学之花,为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共同努力。

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章海蓉致辞时提到,希望通过组织开展“花地文学榜”等“名人引领型、实践培育式”重大文化活动,展现福田作为国际一流中心城区的文艺气息和文化内涵,为福田培养有能量、有潜力的文学新苗,激发年轻人的文学创作热情,助推深圳文学“后浪”奔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学高地”。

白岩松线上参与盛典,围绕“新时代的文学书写”,分别与刘亮程、梁晓声展开精彩对谈

【对谈】

白岩松与刘亮程、梁晓声对谈

喧嚣世界里,文学有缘人在“花地”相遇

“这次盛典虽在冬天举行,却像在做与秋天有关的事情:盘点收获;同时更像春天的播种,让所有参与者和喜欢文学的人能够感受到夏天的温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论员、主持人白岩松在羊晚设在北京中国晚报协会的直播间参与盛典。

他说,花地文学榜既是一场文学的聚会,背后还有一种标准和价值观,在喧嚣庞杂的世界中像一个接头暗号,使很多有缘人在此相遇。“我在这里要特别说一声‘谢谢’。感谢羊城晚报和深圳福田共同做这件事。”接下来,他分别与刘亮程、梁晓声围绕文学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谈。

白岩松线上参与盛典,围绕“新时代的文学书写”,分别与刘亮程、梁晓声展开精彩对谈

“村庄就是中国的末梢神经”

在对谈环节,白岩松十分好奇刘亮程为何用“天真”来描述《本巴》的写作,天真和童年是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

刘亮程表示,天真是我们内心深处保护最深、最柔软的东西,“我被蒙古史诗中所透露出来的天真所感动,天真有力量,现在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天真。”时间也是刘亮程试图追寻的根本问题之一。来自呼伦贝尔草原的白岩松,对刘亮程作品中所描述的时间也格外关注:草原跟刘亮程笔下的村庄一样,可以清晰地看到时间的流动和变化。

“我在新疆的这个村庄耕读、写作、养老已有10年时间了,在村里可以按照二十四节气生活。昨天小雪,通常会下一场如期而至的大雪。”刘亮程说,看着漫天大雪时,我们仿佛和千年前的古人站在一起,没有变化过。

当刘亮程在村庄中看到90岁老人时,感觉这就是时间,完完整整,有微笑、有眼泪、有皱纹、有沧桑。“这个村庄就是中国的末梢神经,一点点细微的触动,可能不被前沿和中心感知,但是一定会被一个作家感知并有所呈现。”刘亮程说。

在白岩松看来,炊烟仿若村庄的头发,现在中国很多村庄的“头发”越来越少,作家又能做些什么?刘亮程说,他在菜籽沟建立了一所书院——木垒书院,以前村庄一个商店也没有,现在还有了农家乐,解决了村里的就业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刘亮程也努力把文学和艺术的力量加入到村庄的土壤中。

“我和文学的关系像牛和土地”

此次梁晓声的获奖作品《可可、木木和老八》是“梁晓声人世间童书”系列的一篇。该系列中还有一篇叫《桂花和老黄》:桂花家有一头小黄牛,当她从小学四五年级成长到中学时,小牛已经长成老牛了。“因为过于劳累。”梁晓声说,每每看到牛、马,甚至看到小驴子,总是会有忍不住要落泪的感觉。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白岩松是一名小读者,梁晓声则“特别能写”。梁晓声回忆道,最初拿起笔来写作是出于喜好;获奖后他才开始思考什么是作家,作家应该把文学写出什么样的品相,才不负“作家”两个字;到大学任教后,他开始反观自己的创作,省察自己的文学理念。

如今年过耄耋,梁晓声坦言,他和文学的关系差不多像牛和它所耕作的土地的关系,年老了想退休了。他说:“王蒙对文学的热爱非常令我感动。我可能前面爱得太猛烈了,现在就觉得已经那样爱过就够了,可以去做一个读文学的人。”

白岩松对此非常理解,“今天花地文学榜对王鼎钧老师的致敬,对王蒙老师的致敬,对您的致敬,对所有作家的致敬,不就是向土地上的牛致敬吗?用一个字总结就是:牛!”

最后,梁晓声寄语羊城晚报和深圳,希望两者联手继续推动文学的发展:“以一份报和一座城来主办每年一度的文学盛事,而且持续多年,卓有成效,可能是全国唯一的现象。希望明年、后年有更多我的同行坐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文学带给我们的暖意和诗性。”

【感言】

八位获年度荣誉的作家吐露创作心迹

“2021花地文学榜”的八位年度得主,对获得这份荣誉尤为珍视。在盛典现场发表感言时,他们吐露了写作的苦与乐,发表了对时下文学创作的看法,以及对“花地文学榜”的肯定与感谢。

王蒙

“年度致敬作家”王蒙:

地区文化的活跃见于文学创作

“羊城晚报是一份很有历史的报纸,常年在文艺评论、文艺作品等方面都有很活跃的报道。”王蒙通过视频发表感言时表示,他曾在羊晚“花地”上刊发过多篇文章,深圳也是他非常喜欢来的城市之一。

年逾八旬的王蒙依然满怀激情,从容谈笑间挥洒意趣深情,书写新时代文坛“高龄少年”的传奇。他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精神生活的活跃,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都会表现在文学创作的活跃里。

在王蒙眼里,文学是语言的、思维的艺术,这种艺术也许不如手机上的段子那样便捷、舒适,但它推动了人们的想象力、思考能力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不关心文学,也非常高兴羊城晚报、深圳在今天能把文学凸显出来,加以关注和展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刘亮程

“年度长篇小说”《本巴》作者刘亮程:

文学是现实世界的“无中生有”

“30年前我是‘花地’的读者;20多年前,我已经是‘花地’的作者;今天来领这个‘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作家作品,我荣幸之至。”刘亮程说。

《本巴》是刘亮程写给童年的史诗。他说:“我写过许多童年故事,《本巴》是完成度最高的一部……我一直用来自童年的眼光在看这个世界。”在他看来,尽管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但很多成年人已经不认识童年了。由此,刘亮程分享了近日与外孙女相处的感触。他说,孩子有着虚构的能力,能对着空空如也的墙壁说话,在杂货店里“拿”一包不存在的“盐”分享给他。

刘亮程说,人一长大,就不再相信没有的东西,但幸好还有文学,让世界还有虚构。“文学是现实世界的无中生有。它把没有的东西给我们,让我们从此去另眼看那些有的东西。”

梁晓声

“年度短篇小说”《可可、木木和老八》作者梁晓声:

深圳人身上有新型中国人气质

当宣布梁晓声为“2021花地文学榜”年度短篇小说得主时,台下一片欢呼。

梁晓声发表感言时,谈到了他和羊城晚报以及深圳的渊源:“我十多年前曾给羊城晚报‘花地’副刊负责人写信,建议他们提振短篇小说的影响力。我也这样实践了,后面写了数篇,每篇五六千字,影响力、传播力都不小。我与深圳的关系也很亲近,最近在为我的小说《人世间》改编电视剧时,我撰写了旁白——‘在当年(改革开放初期),关注深圳、思考深圳、谈论深圳是最普遍的中国现象。’今天,我依然认为,深圳人身上有新型中国人的气息和气质。”

冯娜

“年度诗歌”《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作者冯娜:

诗歌仍被寄予最本质的渴望

“我更倾向于把今天这个奖看作是颁给诗歌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文体,是对长期持续写作的诗人们一种满怀期待的注视。”在发表感言时,冯娜重点谈到了当前诗歌所面临的挑战和她的一些困惑。她表示,在人工智能也开始尝试写诗的时代,手机和口罩逐渐成为人体的新“器官”,过去的言说方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正是人们生命经验必须实现更新和超越的时刻。

“但是,今天人们仍对诗歌寄予了一些最本质的渴望:爱、沟通、理解、信任和良知。”在冯娜看来,“诗歌在今天依旧有效,因为无论我们的语言在时代中如何演化,无论我们的技能如何迭代,人类心灵深处的故事与千百年前的祖辈并没有什么不同。”

王鼎钧

“年度散文”《江河旋律》作者王鼎钧:

我会因一张报纸记住一座城市

由于疫情和路途的关系,今年已96岁高龄的散文家王鼎钧难以亲临盛典现场,他通过网络连线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文学是文化的花朵,花朵好看不好吃。”王鼎钧认为,羊城晚报始终用心经营、维持文学花园,非常难得。“花地”副刊更不断想办法提高作者写作的热情、增加人们读书阅读的兴趣,而设立“花地文学榜”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王鼎钧先生至今笔耕不辍,常有佳作通过羊晚“花地”副刊与读者见面。“副刊是我的伯乐、我的知音,我一生都在为副刊写文章。”

“旅行到了一个地方,用什么方法纪念这个地方?是爱一个人,还是买一双鞋?我的答案是,先看当地的报纸,打开文学副刊的版面。”王鼎钧说,“我会因为一张报纸,记住一座城市。”

阎晶明

“年度文学评论”《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作者阎晶明:

见证羊城晚报为文学所做努力

阎晶明说,在他的心目中,羊城晚报是一份非常活跃,也很有品位、有担当的报纸。四年前,阎晶明就曾奔赴广州,见证羊城晚报为了助力文学事业发展所做的努力,“当时羊城晚报成立了‘粤派批评’团队,这也是为了文学评论这个相对‘寂寞’的行列所做的努力。”今年来到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这样的机缘让他觉得很荣幸。

阎晶明说,深圳是他的福地。“去年这个时候,我带着这本《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来参加过深圳读书月活动。”他说,理解和阐释《野草》,很多人都会各执一词。在他看来,《野草》不只是一次冥想,同样是鲁迅在现实人生当中的折射和投影,与他的心路历程以及现实当中各种遭遇和境遇、心情、情感状态有密切联系。

文珍

“年度新锐文学”《夜的女采摘员》作者文珍:

以自己的作品能在报纸发表为荣

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荣誉,文珍坦言,自己投身文学创作十多年来,也斩获了一些新锐文学的荣誉,激励她秉承着文学初心,站上新的起跑线。羊城晚报的“花地”不仅是今天给了她荣誉和肯定,更予以她一份呼应自己文学初心的感动。

曾经在广州求学的文珍,就是从“花地”副刊开启了自己的文学生涯,她创作的散文、小说引发了文坛关注。“广东报业的高地令人向往,我以自己的作品能够在报纸发表为荣”。

骁骑校

“年度网络文学”《长乐里:盛世如我愿》作者骁骑校:

文学更像是一种现实题材的眺望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深圳,每一次来都和文学有关,特别感谢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榜在深圳举办,我也相信深圳一定会成为一个文学的沃土。”作为年度网络文学得主,骁骑校表示,“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同样承担着关注现实、矫正指导人心的作用。”

他谈到,从没有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像今天的网络文学这样下沉,“我打车的时候,听到司机听书,这也是一种文学的表达。”他说,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是现实的一种反映,文学更像是一种现实题材的眺望。

编辑: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