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陈翘讲述艺术人生:别觉得民间的东西“土”气 文艺工作者要善用传统资源

来源:金羊网 作者:孙磊 发表时间:2022-01-15 10:03
金羊网  作者:孙磊  2022-01-15
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

文字整理/羊城晚报记者 孙磊 通讯员 朱英豪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从事舞蹈创作,从50年代的《三月三》《碗舞》,60年代的《草笠舞》,到70年代的《喜送粮》《胶园晨曲》《踩波曲》,80年代的《摸螺》,再到90年代黎族舞剧《龙子情》等,创作了黎族系列舞蹈。

不久前,我参加了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在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断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不管是做人还是创作,我们文艺工作者都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

我的创作与人民的生活实践密不可分:《三月三》源自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热闹场景;《喜送粮》来自于黎族姐妹一同筛选粮食、同交公粮的过程;《摸螺》是看到黎族儿童踩着大人们自制的木屐,到河边洗澡、摸螺、玩闹的情景……

当年,为了创作舞蹈《草笠舞》,我出远门采风,在翻越蚂蟥山鹦歌岭时,小腿处被咬出一个口子,血一直在流。这个伤口在此后几年每逢阴雨天就奇痒难忍,一抓就烂。因为这段经历,《草笠舞》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金质奖章后,我把这枚奖章称作“带血的金质奖章”。

和黎族群众在一起时,同吃同住同劳动是最基本的,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里。黎族丰富质朴的生活为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外界常常称我为“黎族舞蹈之母”,其实,黎族人民才是真正的“黎族舞蹈之母”,我只是在做黎族舞蹈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工作。

多年的艺术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我们不能轻视自己,不要觉得民间的东西“土里土气”。我们民族的特色文化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才流传至今,文艺工作者需要利用好这些传统资源。

我一直倡导广东的舞蹈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将岭南民间舞蹈、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统一,创作出更加贴近时代、富有特色、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2005年创办了“岭南舞蹈大赛”,现在该大赛已经成为广东舞蹈界的行业符号和一个文化品牌。

广东舞蹈工作者已经迈出了岭南舞蹈的第一步,一定要再接再厉走出一条宽广大道。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岭南舞蹈会越来越成熟,绽放出它应有的绚丽光彩。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更应当坚定文化自信,吹响时代号角,要把人民的喜怒哀乐、时代的发展变化充分表现在我们的作品之中。

编辑:白茶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