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作家曾应枫:一代孩子不会唱童谣,传统童谣或会渐渐“被遗忘”

来源:金羊网 作者:黄宙辉 朱英豪 黄逸平 发表时间:2022-01-23 22:27
金羊网  作者:黄宙辉 朱英豪 黄逸平  2022-01-23
“儿童的知识从书本上来,兴趣在电子和网络上,不会唱儿歌成为一种常态。结果是一代孩子不会唱童谣,等他们长大后也不会教后代唱...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朱英豪

图/黄逸平

“儿童的知识从书本上来,兴趣在电子和网络上,不会唱儿歌成为一种常态。结果是一代孩子不会唱童谣,等他们长大后也不会教后代唱童谣,传统童谣便渐渐地‘被遗忘’。”

1月23日,在南方非遗学堂第六期讲座上,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一级作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应枫表达了上述担忧。

曾应枫在讲座上

本期讲座由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指导,南方非遗传播志愿服务队主办,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JIA·湾区书屋承办。曾应枫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记忆中的民间吟唱——谈谈近代粤语童谣”为主题,系统介绍了粤语童谣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当代的传承情况。

童谣留下广府地区生活痕迹

诗歌很早便从中原传到岭南。明末清初粤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提到:“粤俗好歌。”“歌”指的是包括粤曲小调、粤讴、粤语儿歌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民歌。

曾应枫介绍,在这些民歌之中,粤语儿歌流传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即广府地区),摄取了广府人家在乡间河涌、田野内屋的生活记忆,凝结着广府人的乡土情结,是岭南民间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在内容上包括时政类、生活类、风俗类、游戏类等各种类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地点都有着不同表现。

南方非遗学堂讲座现场

有观点认为,在1919年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沈兼士发起的歌谣学运动之后,民间童谣才得以广泛传播。然而,曾应枫在系统考证后发现,早在鸦片战争时期,粤语童谣便已开始流行。

她列举了童谣《三元里抗英》,作品每句以数字顺序开头,生动反映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的顽强斗争,鲜明体现了广州民众反对外来侵略的斗志与勇气,在当时流传尤为广泛。

到辛亥革命前后,革命者认为童谣“有益于未就学之童子”,“以歌谣启蒙,开启儿童的知识,显浅易懂,颇为得法。”因而大力提倡,在报刊上发表或征集童谣作品宣传和号召民众推翻封建帝制。广府童谣从此有了新内容,其接受群体更进一步扩大。

“粤语童谣是特定时代岁月的民间吟唱,留下了广府地区近现代时期的生活痕迹。”曾应枫在讲座上介绍,在时政歌之外,粤语童谣里还有更多反映日常生活的作品,如《月光光》《鸡公仔》等,涉猎内容涵盖了社会、自然、历史、地理等各方面。

通过这些“缘事而发”的民间吟唱,童谣成为教儿童们学语、识物、认字的桥梁,也成为了人类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童谣《月光光》竟有35个版本

在粤语童谣的传播过程中,共时性与流传的差异性是其呈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同一名称的童谣在词语或者情节内容上都会发生变化,出现了很多“一歌多版”的现象。

曾应枫列举了较为典型的“一歌多版”作品,如《三元里抗英》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5种版本,而伴随一代又一代广府人的童谣《月光光》甚至有35个版本,分别来自广州荔湾、越秀、海珠等区域。它们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以“食”为主,有的加入风物风情,还有的加入了婚嫁等生活内容,充分显示出民间文化的创造力。

嘉宾演绎粤语童谣

谈及“一歌多版”现象的原因,曾应枫表示:“一方面,童谣属于民间文学,对时代的发展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其内容也会随之变化。另一方面,童谣的流传方式靠的是民间的口耳相传。妇女与儿童既是创造者,也是传播者,常常会在参与过程中加入地域色彩或个人的情感色彩。”

呼吁传承广府儿歌并加以创新

而在当今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大潮来势凶猛,对世界文化多样性造成一定威胁。粤语童谣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在这种形势下便显得尤为脆弱。

对此,曾应枫说:“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就是要保护民族尊严和民族文化的根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传承有序、生生不息。而民间文学是一切文学之母,要将日渐式微的广府儿歌传承下来,要靠社会的推广及教育传承,要让我们的大、中、小学生从小认识民间文化,传承民间文化。”

曾应枫作主题分享

曾应枫进一步分享了近年来社会各界为了传承与保护粤语童谣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相比于成年人们的努力,她更期待一些针对适龄儿童的实际举措,并充分肯定了以广州越秀区大南路小学为代表的中小学对于粤语童谣的传承实践。

曾应枫介绍道,这些学校不仅让孩子们传唱传统粤语童谣,还鼓励孩子们寻觅有情趣的生活场面,创作出新的童谣作品,目前已经产生了诸多成果。

“民间文化传承的路很长,如何传承与创新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实践,如此才能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薪火相传、传之久远。”曾应枫说。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