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驾驶集卡首发珠海港

来源:金羊网 作者:黄珏 发表时间:2018-01-24 07:36

 

全球首辆无人驾驶的集卡投入使用

全球首辆无人驾驶的集卡投入使用

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驾驶集卡首发珠海港

金羊网讯 记者黄珏摄影报道:1月23日,在珠海国际货柜码头,出现了一辆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简称“无人集卡”),支撑相关技术的西井科技CEO谭黎敏介绍,这是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开启了港口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无人集卡全球首箱作业

23日下午,在珠海国际货柜码头(高栏)有限公司,一辆港区作业集卡停在堆场龙门吊作业区域,令人惊奇的是原本应坐着司机的驾驶位并没有人。根据作业计划,这辆集卡“大脑”自主启动行驶程序,无人操控方向盘,却如“老司机”一般识别着周围的集装箱物体、机械设备、灯塔等物体,精准驶入龙门吊作业指定位置。据介绍,其实,这一切都由工程师们在后台控制。

据介绍,龙门吊下车道线宽2.52米,集卡车身宽度本身就达到了2.5米,这意味着车辆必须自主精准停到位,才能满足龙门吊的装卸作业需求。只见龙门吊司机将堆场的集装箱准确抓放在集卡车上,接到提箱成功的指令后,无人集卡自主驶出堆场区,选择最优路线转弯往岸桥方向驶去,最终精准地停在桥吊作业位置。随后,桥吊司机在约40米高空放下吊具,稳稳地抓起车上的集装箱提升至半空,再缓缓将集装箱放回车上。至此,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作业第一箱完成。

对位精度要求非常高

“我们不是拍脑袋去做无人卡车这件事。”谭黎敏说,在深入了解港口行业后,2016年12月组建了一支集合全球化AI人才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技术背景涵盖了自动驾驶技术、移动机器人产品化、机器视觉、车辆控制等。

谭黎敏介绍,港口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作业环境复杂,在装卸集装箱作业过程中,对于集卡精准对位精度要求非常高。此外,码头水平运输集卡,车头加上40尺集装箱的车身总长约18米,制动和转弯难度会比乘用车大很多,集卡在右转弯时也会存在重心偏移和视线死角。针对这些问题,西井科技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稳定可靠的辨识环境障碍物和码头标记标线,借助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和智能决策算法,做出减速、刹车或绕行等突发状况的各种决策,从而实现满足港口封闭区域内水平运输的需求。谭黎敏说,由西井科技研发的自主导航系统无需场地上部署磁钉,避免了码头重建工程带来的高昂成本,特别适合传统码头向自动化码头的改造。

经大半年的工程优化和封闭测试,解决了试验安全保障问题后,目前这辆港区无人集卡可在岸桥、龙门吊装卸区域的对位精度能够控制在2厘米以内,满足吊装作业需求,昨日正式投入使用。

无人集卡节约一半人力

据了解,目前无人商用车真正进入产业运营的比较稀缺,无人驾驶重卡更是凤毛麟角。谭黎敏团队调研发现,在集装箱码头的水平运输环节,中国大陆港口九成以上使用的是传统人工驾驶集卡拖车。

近年来,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上升,众多码头运能不足,卡车司机经常是高强度满负荷工作。在码头驾驶集卡拖车需要A2驾照,从C1增驾到A2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1600万的卡车司机,以40-50岁的中年男性为主,且已出现断层的迹象。

“如果无人驾驶能大规模应用于港口的水平运输环节,集卡老司机的招聘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谭黎敏也算了一笔经济账。以一个集装箱吞吐量200万TEU的中等码头为例,正常运营需要约200辆场内运输集卡。以该码头每车配4名司机“三班倒”计算,每名司机的年薪约在6万到12万元人民币。若使用无人集卡参与港区运输作业,码头至少可节约一半人力,仅用工成本每年就能节约至少3000万元。

更重要的是,机器只要维护得当,可以24小时作业,不用像人一样需要吃饭、休息,且驾驶质量标准、稳定高效,能胜任老司机的工作,摒弃掉一些司机的不良驾驶行为,同时降低车辆的返修率,节省不少能耗。

据介绍,此次珠海港与西井科技的合作,是珠海港建设智慧港口的一次尝试,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智能化元素注入珠海港的码头。珠海港集团董事长欧辉生表示,未来五年公司将构建健康、持续发展的开放性港口生态平台,以卓越的现代化国际港口运营商为企业愿景,到2021年末推动珠海港进入世界港口50强。

编辑:邬嘉宏
数字报

【领航新征程】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驾驶集卡首发珠海港

金羊网  作者:黄珏  2018-01-24

 

全球首辆无人驾驶的集卡投入使用

全球首辆无人驾驶的集卡投入使用

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驾驶集卡首发珠海港

金羊网讯 记者黄珏摄影报道:1月23日,在珠海国际货柜码头,出现了一辆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简称“无人集卡”),支撑相关技术的西井科技CEO谭黎敏介绍,这是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开启了港口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无人集卡全球首箱作业

23日下午,在珠海国际货柜码头(高栏)有限公司,一辆港区作业集卡停在堆场龙门吊作业区域,令人惊奇的是原本应坐着司机的驾驶位并没有人。根据作业计划,这辆集卡“大脑”自主启动行驶程序,无人操控方向盘,却如“老司机”一般识别着周围的集装箱物体、机械设备、灯塔等物体,精准驶入龙门吊作业指定位置。据介绍,其实,这一切都由工程师们在后台控制。

据介绍,龙门吊下车道线宽2.52米,集卡车身宽度本身就达到了2.5米,这意味着车辆必须自主精准停到位,才能满足龙门吊的装卸作业需求。只见龙门吊司机将堆场的集装箱准确抓放在集卡车上,接到提箱成功的指令后,无人集卡自主驶出堆场区,选择最优路线转弯往岸桥方向驶去,最终精准地停在桥吊作业位置。随后,桥吊司机在约40米高空放下吊具,稳稳地抓起车上的集装箱提升至半空,再缓缓将集装箱放回车上。至此,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作业第一箱完成。

对位精度要求非常高

“我们不是拍脑袋去做无人卡车这件事。”谭黎敏说,在深入了解港口行业后,2016年12月组建了一支集合全球化AI人才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技术背景涵盖了自动驾驶技术、移动机器人产品化、机器视觉、车辆控制等。

谭黎敏介绍,港口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作业环境复杂,在装卸集装箱作业过程中,对于集卡精准对位精度要求非常高。此外,码头水平运输集卡,车头加上40尺集装箱的车身总长约18米,制动和转弯难度会比乘用车大很多,集卡在右转弯时也会存在重心偏移和视线死角。针对这些问题,西井科技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稳定可靠的辨识环境障碍物和码头标记标线,借助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和智能决策算法,做出减速、刹车或绕行等突发状况的各种决策,从而实现满足港口封闭区域内水平运输的需求。谭黎敏说,由西井科技研发的自主导航系统无需场地上部署磁钉,避免了码头重建工程带来的高昂成本,特别适合传统码头向自动化码头的改造。

经大半年的工程优化和封闭测试,解决了试验安全保障问题后,目前这辆港区无人集卡可在岸桥、龙门吊装卸区域的对位精度能够控制在2厘米以内,满足吊装作业需求,昨日正式投入使用。

无人集卡节约一半人力

据了解,目前无人商用车真正进入产业运营的比较稀缺,无人驾驶重卡更是凤毛麟角。谭黎敏团队调研发现,在集装箱码头的水平运输环节,中国大陆港口九成以上使用的是传统人工驾驶集卡拖车。

近年来,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上升,众多码头运能不足,卡车司机经常是高强度满负荷工作。在码头驾驶集卡拖车需要A2驾照,从C1增驾到A2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1600万的卡车司机,以40-50岁的中年男性为主,且已出现断层的迹象。

“如果无人驾驶能大规模应用于港口的水平运输环节,集卡老司机的招聘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谭黎敏也算了一笔经济账。以一个集装箱吞吐量200万TEU的中等码头为例,正常运营需要约200辆场内运输集卡。以该码头每车配4名司机“三班倒”计算,每名司机的年薪约在6万到12万元人民币。若使用无人集卡参与港区运输作业,码头至少可节约一半人力,仅用工成本每年就能节约至少3000万元。

更重要的是,机器只要维护得当,可以24小时作业,不用像人一样需要吃饭、休息,且驾驶质量标准、稳定高效,能胜任老司机的工作,摒弃掉一些司机的不良驾驶行为,同时降低车辆的返修率,节省不少能耗。

据介绍,此次珠海港与西井科技的合作,是珠海港建设智慧港口的一次尝试,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智能化元素注入珠海港的码头。珠海港集团董事长欧辉生表示,未来五年公司将构建健康、持续发展的开放性港口生态平台,以卓越的现代化国际港口运营商为企业愿景,到2021年末推动珠海港进入世界港口50强。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