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村”里话龙舟

来源:金羊网 作者:梁正杰 编辑: Qiudong 发表时间:2018-08-04 20:46

梁正杰 撰文/摄影

  广州番禺地区,有一个古老的“龙舟村”——上漖村。这里的手工造龙舟工艺据说已百年有余,最早可追溯至清代。虽然这里的龙舟多出自家族式制作工厂,却一直占据着广东龙舟市场的大半江山,声名远播,订单远至内地数省、港澳乃至东南亚、南非等地。

  今年年初有消息称,番禺准备投资过千万元打造一个“龙舟小镇”,选址正是在上漖村所在的龙舟制作之乡洛浦街。如今,这里的四个村落都面临全面改造,有一些家族式经营的龙舟厂房还可能因消防安全和河涌整治等原因被拆除、搬迁。

  出于对龙舟的热爱,我曾多次前往这些村落,今年端午也再次去见证了赛龙舟的热闹。我熟悉的那家龙舟厂老板告诉我,所幸目前暂未接到拆迁通知,只是河涌改造,会让他们的厂房向后缩进一些。

  端午已过,广东水道上一度锣鼓喧天的龙舟赛事又告一段落。但那些广州番禺龙舟村出品的龙舟,从一块水中泡过多年的木板,到一个刚刻好的龙头,以及龙舟轻盈滑过水面的那一刻,赛事结束后又被埋入泥水中的那一幕,皆清晰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也珍藏在我的相机里。无论未来的“龙舟小镇”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我都深深地为这些传统匠人们对龙舟的拳拳匠心而感动。

   据说,龙头设计皆与拜祭的神有关。白胡须的龙头,是在老土地庙“点睛”的,土地公是白胡须,龙头就是白胡须;在广东南海叠滘人的“开村先民”温、许二公的临海庙“点睛”的,因温、许二公是红胡须,龙船也随之红胡须;而“水神”北帝是黑胡须,龙头则随之黑胡须。

   现在比赛用的龙舟多以杉木做成,那些用来游龙嬉戏的龙舟则以硬木制,如坤甸木或柚木等。硬木龙舟船身重、起步慢,但后劲足;杉木船身轻则飞驶中容易走偏。近年来,木料价格飙升,现以柚木最贵,一条柚木龙舟价值超过20万元。坤甸木次之。但都不便宜,一条普通的杉木龙舟也要10多万元。图中的造龙舟师傅正从水里拖出一块泡了许久的老木头,准备制龙舟。

   每一条龙舟都是从一块木板开始。先制作出龙舟的底舱,再制作“龙骨”部分,然后装坐板、安“龙肠”……

   龙舟慢慢就有了雏形,在描色之前还要上清漆,做防水措施。

   龙舟舟身不能用任何黏合物质。通常每块船板都是互相契合在一起的,严丝合缝,绝无半点松动。所以每一位制龙舟的师傅的手艺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

   龙舟村木雕师傅何汉文在雕龙头。他说龙头通常以樟木雕成,可减少虫蛀。但不同地方的龙头式样皆不同,还有诸多讲究。

   广州多以当地祖传样式为主,龙头多为可拆卸,也方便安装、收藏。潮汕的龙舟则花色复杂,龙头也保持着潮雕的特色纹路。

   龙头、龙尾部分都是单独制作,讲究雕刻工夫,还要细细地描画出色彩。

   每条龙舟做好后,下水前都有一场隆重的拜祭活动。村民会扶老携幼到现场摸龙舟,以图吉祥。仪式中,鞭炮响个不停,一群精壮男子就会送龙舟下水。近年来,像图中这样抬着龙舟下水的场面已不多见,多数是顺水推下河。

   坤甸木的龙舟平时不用时都要沉于水底,还需用泥掩埋,以防木质腐朽。到举行龙舟活动前夕才会“起龙”——把龙舟从水下的泥土中挖出,清洁龙头、龙尾,再上漆翻新,并准备各种饰品来装饰。“起龙”会举办隆重的仪式,去村头神庙拜神,祈求风调雨顺,老少平安。之后还要燃鞭击鼓,在河涌里“游龙”;翌日方开始竞龙舟赛,各村会互相拜访,互请吃“龙船饭”。

   有些传统禁忌中,是不准妇女触碰龙船的。有时龙船从桥下划过,桥上也不准妇女通过或站立,会被视为“不吉利”。不过这种风气早已改变,广东顺德如今就有女子龙船队。记得龙潭村龙舟嬉水活动中,曾有多条女子彩龙在河道中出现,常受到男子龙舟的“照顾”(泼水围攻),场面非常热闹。

   叠滘的河涌道窄弯多,因此叠滘人还练就“飘移”绝技——龙舟快速入弯后,速度和入弯线路便形成了类似赛车时的飘移,此时船头或船尾掌舵的“坐舦师”尤其重要。这种飘移,常会导致煲龙船(翻船)、挂角(龙头落水)、丢桨等情况,因此大大提高划龙舟的观赏性与不可预测性。2008年时多家电视台直播了叠滘人的“龙船漂移”,这一绝技才逐渐在全国乃至海外广为人知。

   广州人称划龙舟为“扒龙船”或“撑龙船”,观者为“睇龙船”,比赛为“斗龙船”。每年的赛龙舟,都可谓万众欢腾,锣鼓声不绝于耳。传统记忆中,划龙舟的都是健壮年轻男子,目的是展示男性阳刚之美,所以龙舟节又称“男儿节”,与女儿节(乞巧节)相呼应,都是年轻人寻偶的良机。

   “各处乡村各处例”,广东龙舟亦如此。单是龙头造型,就各具特色。比如番禺的龙头较秀气,个体较细长,俗称“鸡公头”;增城的龙头则较粗大,俗称“大头狗”。而番禺某村有苏、李、屈三大姓氏,该村的龙头也为照顾各方利益,设计成无胡须(苏姓)、舌头直(屈姓)、舌头不伸出嘴外(李姓)等不同特征。

   一条完整的龙舟应有龙头、龙颈、龙身、龙尾等几部分,还要有划桨和龙舟鼓、龙棍及龙旗等饰物。龙身半圆且长,通常宽1.4米至1.6米,但长短不—,有容纳12对桨、16对桨、32对桨不等,最长的可容纳52对桨。在当地一家陈汉慧龙舟厂里,还保存着国务院侨办赠送的龙舟桨。

  

精彩推荐

数字报

“龙舟村”里话龙舟

金羊网2018-08-04 20:46:34

梁正杰 撰文/摄影

  广州番禺地区,有一个古老的“龙舟村”——上漖村。这里的手工造龙舟工艺据说已百年有余,最早可追溯至清代。虽然这里的龙舟多出自家族式制作工厂,却一直占据着广东龙舟市场的大半江山,声名远播,订单远至内地数省、港澳乃至东南亚、南非等地。

  今年年初有消息称,番禺准备投资过千万元打造一个“龙舟小镇”,选址正是在上漖村所在的龙舟制作之乡洛浦街。如今,这里的四个村落都面临全面改造,有一些家族式经营的龙舟厂房还可能因消防安全和河涌整治等原因被拆除、搬迁。

  出于对龙舟的热爱,我曾多次前往这些村落,今年端午也再次去见证了赛龙舟的热闹。我熟悉的那家龙舟厂老板告诉我,所幸目前暂未接到拆迁通知,只是河涌改造,会让他们的厂房向后缩进一些。

  端午已过,广东水道上一度锣鼓喧天的龙舟赛事又告一段落。但那些广州番禺龙舟村出品的龙舟,从一块水中泡过多年的木板,到一个刚刻好的龙头,以及龙舟轻盈滑过水面的那一刻,赛事结束后又被埋入泥水中的那一幕,皆清晰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也珍藏在我的相机里。无论未来的“龙舟小镇”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我都深深地为这些传统匠人们对龙舟的拳拳匠心而感动。

   据说,龙头设计皆与拜祭的神有关。白胡须的龙头,是在老土地庙“点睛”的,土地公是白胡须,龙头就是白胡须;在广东南海叠滘人的“开村先民”温、许二公的临海庙“点睛”的,因温、许二公是红胡须,龙船也随之红胡须;而“水神”北帝是黑胡须,龙头则随之黑胡须。

   现在比赛用的龙舟多以杉木做成,那些用来游龙嬉戏的龙舟则以硬木制,如坤甸木或柚木等。硬木龙舟船身重、起步慢,但后劲足;杉木船身轻则飞驶中容易走偏。近年来,木料价格飙升,现以柚木最贵,一条柚木龙舟价值超过20万元。坤甸木次之。但都不便宜,一条普通的杉木龙舟也要10多万元。图中的造龙舟师傅正从水里拖出一块泡了许久的老木头,准备制龙舟。

   每一条龙舟都是从一块木板开始。先制作出龙舟的底舱,再制作“龙骨”部分,然后装坐板、安“龙肠”……

   龙舟慢慢就有了雏形,在描色之前还要上清漆,做防水措施。

   龙舟舟身不能用任何黏合物质。通常每块船板都是互相契合在一起的,严丝合缝,绝无半点松动。所以每一位制龙舟的师傅的手艺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

   龙舟村木雕师傅何汉文在雕龙头。他说龙头通常以樟木雕成,可减少虫蛀。但不同地方的龙头式样皆不同,还有诸多讲究。

   广州多以当地祖传样式为主,龙头多为可拆卸,也方便安装、收藏。潮汕的龙舟则花色复杂,龙头也保持着潮雕的特色纹路。

   龙头、龙尾部分都是单独制作,讲究雕刻工夫,还要细细地描画出色彩。

   每条龙舟做好后,下水前都有一场隆重的拜祭活动。村民会扶老携幼到现场摸龙舟,以图吉祥。仪式中,鞭炮响个不停,一群精壮男子就会送龙舟下水。近年来,像图中这样抬着龙舟下水的场面已不多见,多数是顺水推下河。

   坤甸木的龙舟平时不用时都要沉于水底,还需用泥掩埋,以防木质腐朽。到举行龙舟活动前夕才会“起龙”——把龙舟从水下的泥土中挖出,清洁龙头、龙尾,再上漆翻新,并准备各种饰品来装饰。“起龙”会举办隆重的仪式,去村头神庙拜神,祈求风调雨顺,老少平安。之后还要燃鞭击鼓,在河涌里“游龙”;翌日方开始竞龙舟赛,各村会互相拜访,互请吃“龙船饭”。

   有些传统禁忌中,是不准妇女触碰龙船的。有时龙船从桥下划过,桥上也不准妇女通过或站立,会被视为“不吉利”。不过这种风气早已改变,广东顺德如今就有女子龙船队。记得龙潭村龙舟嬉水活动中,曾有多条女子彩龙在河道中出现,常受到男子龙舟的“照顾”(泼水围攻),场面非常热闹。

   叠滘的河涌道窄弯多,因此叠滘人还练就“飘移”绝技——龙舟快速入弯后,速度和入弯线路便形成了类似赛车时的飘移,此时船头或船尾掌舵的“坐舦师”尤其重要。这种飘移,常会导致煲龙船(翻船)、挂角(龙头落水)、丢桨等情况,因此大大提高划龙舟的观赏性与不可预测性。2008年时多家电视台直播了叠滘人的“龙船漂移”,这一绝技才逐渐在全国乃至海外广为人知。

   广州人称划龙舟为“扒龙船”或“撑龙船”,观者为“睇龙船”,比赛为“斗龙船”。每年的赛龙舟,都可谓万众欢腾,锣鼓声不绝于耳。传统记忆中,划龙舟的都是健壮年轻男子,目的是展示男性阳刚之美,所以龙舟节又称“男儿节”,与女儿节(乞巧节)相呼应,都是年轻人寻偶的良机。

   “各处乡村各处例”,广东龙舟亦如此。单是龙头造型,就各具特色。比如番禺的龙头较秀气,个体较细长,俗称“鸡公头”;增城的龙头则较粗大,俗称“大头狗”。而番禺某村有苏、李、屈三大姓氏,该村的龙头也为照顾各方利益,设计成无胡须(苏姓)、舌头直(屈姓)、舌头不伸出嘴外(李姓)等不同特征。

   一条完整的龙舟应有龙头、龙颈、龙身、龙尾等几部分,还要有划桨和龙舟鼓、龙棍及龙旗等饰物。龙身半圆且长,通常宽1.4米至1.6米,但长短不—,有容纳12对桨、16对桨、32对桨不等,最长的可容纳52对桨。在当地一家陈汉慧龙舟厂里,还保存着国务院侨办赠送的龙舟桨。

  

编辑:Qiudong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