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出书记录顺德人在横琴中心沟的围垦史

来源:羊城派 作者:张韬远 发表时间:2018-08-14 22:28

  如今自贸宝地,曾是茫茫滩涂

  文/图 羊城派记者 张韬远

  珠海横琴中心沟如今是横琴自贸区的中心地带,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片土地与佛山顺德曾有着一段不浅的缘分。

  四十多年前,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批又一批的顺德人来到横琴,将14平方公里滩涂围垦起来,成为了如今的横琴中心沟。如今事隔多年,这一段历史早被许多人忘记。一部《横琴中心沟围垦史》昨日正式首发,重新提起这些尘封的往事。

  往事:三万青年先后前往横琴围垦

顺德围垦队员筑起的西堤水闸(顺德档案局供图)

  如今,横琴岛中心沟上高速路纵横交错,高楼鳞次栉比,是横琴自贸区发展得最好的地方之一。人们很难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蛮荒之地,也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是属于远隔百里之外的佛山市顺德区的一块飞地。

  过去,横琴岛分为大横琴岛、小横琴岛两块彼此分隔的岛屿。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两岛之间是面积为12.64平方公里的茫茫滩涂。珠海尝试围垦横琴中心沟已经多年,却始终未能如愿。

  1970年,珠海向佛山地委求援,请求派兄弟县合作围垦横琴中心沟。顺德受命组织人们围垦中心沟西堤并建西闸,由珠海负责围垦东堤并建东闸。中心沟围垦区现有土地总面积19360亩(12.89平方公里),其中牛角坑水库占地394亩(0.26平方公里),实际土地面积18966亩(12.6平方公里)。根据当时的有关协议,珠海占中心沟的1/3,顺德占2/3。

  1970年11月,顺德派出300人的先头部队抵达横琴,在荒岛上搭建130座营房。12月底,顺德杏坛、勒流、龙江、均安、乐从五个公社的3000多名民兵参与横琴岛中心沟围垦工程。而在之后长达十多年的围垦历史中,先后共有3万多名青年男女轮番上岛参与围垦。

  1971年,顺德围垦大军正式开始了围垦西堤,一年之后,西堤围垦告捷。顺德在成功围垦西堤的同时,由珠海负责围垦的东堤因人力、财力有限,进展缓慢,得到顺德的支援。

  堤坝修筑完成之后,1973年到1979年,顺德围垦大军开始引淡、排咸、挖塘、抬地、兴涵闸、开河渠、建石屋、砌防浪墙固堤,兴修农田水利,在中心沟这块处女地上垦荒种植,将中心沟开垦成珠江三角洲的传统桑基鱼塘。

  顺德参与围垦的公社大队与横琴本地村民都分到了土地,曾经的一片滩涂变成良田。1979年,中心沟年产稻谷增加到30.2万斤,全年经济收入达到92万元,基本实现经济自给自足。此后,顺德也在此地开始了经营开发,中心沟也日渐兴旺。

  直到2010年,珠海顺德达成协议,顺德将中心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移交给珠海。按照规划,中心沟围垦区纳入横琴总体规划,分别规划为综合服务区、文化创意区以及科技研发区。曾经生活在横琴中心沟的顺德人,也陆续迁回顺德。

  亲历:一个月有二十天漂在大海上

黎子流在讲述中心沟围垦往事

  在物资极度缺乏、设备落后的上世纪70年代,想要将一片滩涂改造成为良田,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如今早已退休的黎子流曾是顺德县的领导,也是首批中心沟围垦的指挥官,对于围垦中心沟的艰苦历程黎子流都历历在目。

  据黎子流回忆,当年3800多名普通农民民兵花费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最终登上了横琴岛,大部分是十几二十岁的青年,其中一半以上还是女青年。

  “一个月有20天在大海上工作。当时,所有的垦荒队员吃的是沙粒饭、腐乳和番薯,住在简陋的茅棚中,周围蛇鼠横行,蚊子成团,连吃饭都要待在蚊帐里。”黎子流回忆道。

  除了生活条件的恶劣之外,围垦工作更是艰难重重。黎子流说,当时没有抽沙船,更是没有上吨位的运沙船,我们硬是用上千只小艇组成的大舰队,靠手提肩抬,铺沙9万多立方米,硬是把淤泥、腐殖层深达二三十米,甚至超过60米的“豆腐底”,铺设成了坚实的大堤基座。

  当时的垦荒队员,不仅没有现代化的设备,连钢筋、水泥这些原材料都没有,如此环境之下,如何能够修建堤坝,这考验的是围垦队员们的智慧。

  为了成功筑建西堤,顺德人独创了所谓的“土钢筋”——用莨草作为钢筋,倒入泥土充当水泥。用此种土方法修筑的堤坝,在巨大的风浪之下反复倒塌,倒塌之后再筑起来,垮了之后又重新开建。最后历时五个月,成功筑起了长达1.9公里、高4米的大堤。但是等到了8月份,台风来袭,西堤损失了4000立方米,顺德人再次抢修了近3个月,最后又将大堤重新修好。

  1971年12月,西堤终于堵口截流成功,为期一年的时间里,筑西堤共用了近100万斤莨柴、3.8万立方米块石、20多万立方米土方。遗憾的是,西坝修筑过程中,有五位来自顺德的围垦战士在大海上运沙、铺沙时献出了生命。

  1972年初,西堤完成之后,珠海负责的东堤却告急。珠海再次求援,两地商议过后,决定将东堤任务交给顺德。顺德围垦大军再次转战东堤,5月,东堤堵口截流成功。但是之后遭受多次崩堤决口之后,顺德人反反复复重修堤坝,当年11月8日,终于完成了堵口复堤。

  著书:记录波澜壮阔的珍贵历史

顺德中心沟办事处

  如果不是已经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山到湖南山区,出生于顺德龙江的顺德学者、中山大学教授谭元亨或许也会成为顺德龙江派出的围垦队一员。有此渊源,谭元亨对顺德这段历史颇感亲切。早在十多年前,谭元亨了解到这段往事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3年前,当顺德社科联找到他,由其主笔来撰写这本记录这段珍贵的顺德历史的书籍之时,谭元亨欣然应允。

  谭元亨和另外两名顺德本土作家朱文彬、卢荫和开始合著《横琴中心沟围垦史》。不过,在撰写本书之前还有个插曲,意识到部分资料可能不容易收集到,所以,作者原本计划撰写“史话”,但是操作起来就简单不少。但是佛山市顺德区社科联坚持要求写“史实”,这也导致他们两次拖稿。

  三名作者从佛山市档案馆、顺德区档案馆、珠海市档案馆收集了近千份档案资料,访问了不少当年顺德县中心沟围垦工程队龙江官田排、勒流众涌排、勒流龙眼排的部分队员,也采访了围垦指挥部的部分成员。

  “我们采访了几百名相关人员,用了近三年时间最后将这段历史完整的呈现出来。初衷便是希望更多顺德人记住这段波澜壮阔的珍贵历史。”谭元亨说。

  西堤上的闸门可谓是顺德围垦史中最重要的纪念。2016年7月,谭元亨一行专程前往横琴岛,他看到在西堤热火朝天的”三通一平“工地上,当年的西堤外已经修了一条新标准的堤坝,而当年由围垦队员们用一块块石头垒筑成墙的堤坝还保留着。当年的西堤水闸在新建的又宽又高的水闸映衬下显得十分老旧。2016年10月,当他们再次前往横琴,曾经西堤水闸却已经刚刚被拆除。”当年为了建设这一个闸门的时候还牺牲了一个年轻人,但是现在已经不在了,没能作为历史点保留下来。”谭元亨说,这也成为了他心中的遗憾。

  如今整个横琴中心沟上,仅仅有一块顺德围垦横琴中心沟的纪念碑和保留着百亩的顺德横琴中心沟办事处驻地。

  办事处原计划主体用作建设“顺德横琴中心沟围垦纪念馆“,但是目前仅有一个中心沟历史展览室,保存展示有中心沟的图文资料,顺德每年都会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前往去管理。

  “我希望这里能能够建有专门的历史博物馆,更好地保存这份历史记忆,让后人知道这里是怎么走过来的,向曾经的围垦队员们致敬。”谭元亨说。

  来源|羊城派

  责编|田恩祥

编辑:
数字报

佛山顺德出书记录顺德人在横琴中心沟的围垦史

羊城派  作者:张韬远  2018-08-14

  如今自贸宝地,曾是茫茫滩涂

  文/图 羊城派记者 张韬远

  珠海横琴中心沟如今是横琴自贸区的中心地带,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片土地与佛山顺德曾有着一段不浅的缘分。

  四十多年前,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批又一批的顺德人来到横琴,将14平方公里滩涂围垦起来,成为了如今的横琴中心沟。如今事隔多年,这一段历史早被许多人忘记。一部《横琴中心沟围垦史》昨日正式首发,重新提起这些尘封的往事。

  往事:三万青年先后前往横琴围垦

顺德围垦队员筑起的西堤水闸(顺德档案局供图)

  如今,横琴岛中心沟上高速路纵横交错,高楼鳞次栉比,是横琴自贸区发展得最好的地方之一。人们很难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蛮荒之地,也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是属于远隔百里之外的佛山市顺德区的一块飞地。

  过去,横琴岛分为大横琴岛、小横琴岛两块彼此分隔的岛屿。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两岛之间是面积为12.64平方公里的茫茫滩涂。珠海尝试围垦横琴中心沟已经多年,却始终未能如愿。

  1970年,珠海向佛山地委求援,请求派兄弟县合作围垦横琴中心沟。顺德受命组织人们围垦中心沟西堤并建西闸,由珠海负责围垦东堤并建东闸。中心沟围垦区现有土地总面积19360亩(12.89平方公里),其中牛角坑水库占地394亩(0.26平方公里),实际土地面积18966亩(12.6平方公里)。根据当时的有关协议,珠海占中心沟的1/3,顺德占2/3。

  1970年11月,顺德派出300人的先头部队抵达横琴,在荒岛上搭建130座营房。12月底,顺德杏坛、勒流、龙江、均安、乐从五个公社的3000多名民兵参与横琴岛中心沟围垦工程。而在之后长达十多年的围垦历史中,先后共有3万多名青年男女轮番上岛参与围垦。

  1971年,顺德围垦大军正式开始了围垦西堤,一年之后,西堤围垦告捷。顺德在成功围垦西堤的同时,由珠海负责围垦的东堤因人力、财力有限,进展缓慢,得到顺德的支援。

  堤坝修筑完成之后,1973年到1979年,顺德围垦大军开始引淡、排咸、挖塘、抬地、兴涵闸、开河渠、建石屋、砌防浪墙固堤,兴修农田水利,在中心沟这块处女地上垦荒种植,将中心沟开垦成珠江三角洲的传统桑基鱼塘。

  顺德参与围垦的公社大队与横琴本地村民都分到了土地,曾经的一片滩涂变成良田。1979年,中心沟年产稻谷增加到30.2万斤,全年经济收入达到92万元,基本实现经济自给自足。此后,顺德也在此地开始了经营开发,中心沟也日渐兴旺。

  直到2010年,珠海顺德达成协议,顺德将中心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移交给珠海。按照规划,中心沟围垦区纳入横琴总体规划,分别规划为综合服务区、文化创意区以及科技研发区。曾经生活在横琴中心沟的顺德人,也陆续迁回顺德。

  亲历:一个月有二十天漂在大海上

黎子流在讲述中心沟围垦往事

  在物资极度缺乏、设备落后的上世纪70年代,想要将一片滩涂改造成为良田,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如今早已退休的黎子流曾是顺德县的领导,也是首批中心沟围垦的指挥官,对于围垦中心沟的艰苦历程黎子流都历历在目。

  据黎子流回忆,当年3800多名普通农民民兵花费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最终登上了横琴岛,大部分是十几二十岁的青年,其中一半以上还是女青年。

  “一个月有20天在大海上工作。当时,所有的垦荒队员吃的是沙粒饭、腐乳和番薯,住在简陋的茅棚中,周围蛇鼠横行,蚊子成团,连吃饭都要待在蚊帐里。”黎子流回忆道。

  除了生活条件的恶劣之外,围垦工作更是艰难重重。黎子流说,当时没有抽沙船,更是没有上吨位的运沙船,我们硬是用上千只小艇组成的大舰队,靠手提肩抬,铺沙9万多立方米,硬是把淤泥、腐殖层深达二三十米,甚至超过60米的“豆腐底”,铺设成了坚实的大堤基座。

  当时的垦荒队员,不仅没有现代化的设备,连钢筋、水泥这些原材料都没有,如此环境之下,如何能够修建堤坝,这考验的是围垦队员们的智慧。

  为了成功筑建西堤,顺德人独创了所谓的“土钢筋”——用莨草作为钢筋,倒入泥土充当水泥。用此种土方法修筑的堤坝,在巨大的风浪之下反复倒塌,倒塌之后再筑起来,垮了之后又重新开建。最后历时五个月,成功筑起了长达1.9公里、高4米的大堤。但是等到了8月份,台风来袭,西堤损失了4000立方米,顺德人再次抢修了近3个月,最后又将大堤重新修好。

  1971年12月,西堤终于堵口截流成功,为期一年的时间里,筑西堤共用了近100万斤莨柴、3.8万立方米块石、20多万立方米土方。遗憾的是,西坝修筑过程中,有五位来自顺德的围垦战士在大海上运沙、铺沙时献出了生命。

  1972年初,西堤完成之后,珠海负责的东堤却告急。珠海再次求援,两地商议过后,决定将东堤任务交给顺德。顺德围垦大军再次转战东堤,5月,东堤堵口截流成功。但是之后遭受多次崩堤决口之后,顺德人反反复复重修堤坝,当年11月8日,终于完成了堵口复堤。

  著书:记录波澜壮阔的珍贵历史

顺德中心沟办事处

  如果不是已经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山到湖南山区,出生于顺德龙江的顺德学者、中山大学教授谭元亨或许也会成为顺德龙江派出的围垦队一员。有此渊源,谭元亨对顺德这段历史颇感亲切。早在十多年前,谭元亨了解到这段往事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3年前,当顺德社科联找到他,由其主笔来撰写这本记录这段珍贵的顺德历史的书籍之时,谭元亨欣然应允。

  谭元亨和另外两名顺德本土作家朱文彬、卢荫和开始合著《横琴中心沟围垦史》。不过,在撰写本书之前还有个插曲,意识到部分资料可能不容易收集到,所以,作者原本计划撰写“史话”,但是操作起来就简单不少。但是佛山市顺德区社科联坚持要求写“史实”,这也导致他们两次拖稿。

  三名作者从佛山市档案馆、顺德区档案馆、珠海市档案馆收集了近千份档案资料,访问了不少当年顺德县中心沟围垦工程队龙江官田排、勒流众涌排、勒流龙眼排的部分队员,也采访了围垦指挥部的部分成员。

  “我们采访了几百名相关人员,用了近三年时间最后将这段历史完整的呈现出来。初衷便是希望更多顺德人记住这段波澜壮阔的珍贵历史。”谭元亨说。

  西堤上的闸门可谓是顺德围垦史中最重要的纪念。2016年7月,谭元亨一行专程前往横琴岛,他看到在西堤热火朝天的”三通一平“工地上,当年的西堤外已经修了一条新标准的堤坝,而当年由围垦队员们用一块块石头垒筑成墙的堤坝还保留着。当年的西堤水闸在新建的又宽又高的水闸映衬下显得十分老旧。2016年10月,当他们再次前往横琴,曾经西堤水闸却已经刚刚被拆除。”当年为了建设这一个闸门的时候还牺牲了一个年轻人,但是现在已经不在了,没能作为历史点保留下来。”谭元亨说,这也成为了他心中的遗憾。

  如今整个横琴中心沟上,仅仅有一块顺德围垦横琴中心沟的纪念碑和保留着百亩的顺德横琴中心沟办事处驻地。

  办事处原计划主体用作建设“顺德横琴中心沟围垦纪念馆“,但是目前仅有一个中心沟历史展览室,保存展示有中心沟的图文资料,顺德每年都会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前往去管理。

  “我希望这里能能够建有专门的历史博物馆,更好地保存这份历史记忆,让后人知道这里是怎么走过来的,向曾经的围垦队员们致敬。”谭元亨说。

  来源|羊城派

  责编|田恩祥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