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频道>文化

有传统、有土壤 广东美术家创作史诗雄心不变

来源:金羊网 作者:朱绍杰 周欣怡 发表时间:2020-10-26 11:17
分享到

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国画) 粤港澳闽画家集体创作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周欣怡

10月25日,“新风入南国——新中国广东美术中的珠三角水乡建设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厅中一幅长2.7米、高1.2米的大幅中国画引人注目。该作题为《禾香万顷》,绘画珠江三角洲晚稻收成的盛况,署名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四年级集体创作,落款完成于1960年。

《禾香万顷》是广东美术创作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留下的经典作品之一。广东美术自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有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的传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认为,1949年后,广东美术创作与国家文艺政策、社会生产生活一直有着紧密关联与互动,由于岭南特殊的地理、文化,呈现出其独有的“南方特点”。

多位美协主席与老中青艺术家共同参与

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创作的献礼项目《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是近日在穗深展出的“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重点展出的大型创作之一,为广东画院今年完成的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

该作特邀粤港澳大湾区、深汕珠厦经济特区国画名家与广东画院全体国画家共同参与,其中包括四位港澳地区美协主席,及四位深汕珠厦经济特区美协主席。老中青艺术家们,共心共力,以盛世丹青构建南中国改革开放巨幅时代画卷。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担纲《南国的风》项目负责与底稿创作。她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集体创作首先要搭好明确的框架,组织相应的团队。在明确的框架下,让团队成员发挥其独特个性。林蓝表示,《南国的风》的创作思路采用了壁画创作的基本规律,其中搭好底稿的框架最为重要。整个创作节奏需要“前期紧、后期松”。

“前期一定要抓紧,然后可以慢慢在多人的磨合之中,碰撞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如果前期没有抓得很紧,后期就不可能放得松,也不会有那些个性的闪现。”林蓝表示,“在比较稳的框架下,去开展各自的笔墨,有时还会有惊喜出现。”

在较为扎实的框架之下,众多山水、花鸟、人物画家随之加入创作,施展各自笔墨。在框架内发挥自己的个性,增添血肉。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听取多方专业意见,团队对细节内容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增删。例如作品中的深圳改革开放纪念馆、前海石等都是后来增加的内容。

关山月、黎雄才前往工地写生创作

与《南国的风》同期在广州公开展出的,还有一幅创作于1956年巨幅集体创作作品《百花齐放》。《百花齐放》创作参与者汇聚当年中南地区老中青知名画家共26人,有来自岭南的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还有武汉的花鸟画家张振铎、王霞宙、张肇铭、汤文选等,他们每一位都是中南地区能够独当一面的年富力强的画家。该作完成后,被专程送往北京,由郭沫若题写了“百华(花)齐放”四字。

为了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他们需要协调个性与集体、分歧与统一、细节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既考验他们各自的绘画功底,亦考验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集体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那个时代艺术所特有的情感面向。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认为,集体创作如何既发挥集体力量,又不埋没个人才华,《百花齐放》至今依然带来启迪。

“我们只不过是向前贤学习,做这辈人应该做的一件事。”林蓝认为,对于主题性集体创作,广东一直有传统,也有合适的土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美术学院组织师生下乡劳动,深入生活,为工农兵服务,创作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关山月等人曾多次带领学生们去西沙群岛、井冈山、鼎湖山等地采风,引导他们深入生活,写生新鲜事物,将写实主义思想以及现代绘画的方法导入中国画,为中国画的改革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同样由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师生集体创作,与《禾香万顷》同期完成的《向海洋宣战》也是新中国美术主题创作的经典作品。当年4月,关山月、黎雄才带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三、四年级的师生前往湛江堵海工地进行写生。关山月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谈道:“那时候艺术家要‘三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生、老师不分彼此”。

在当时的条件下,主题创作需要画家本人多次亲临现场,实地体验和写生。就这样,他们在堵海工地收集创作素材达三个月之久,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作品,如镜头一样记录了那一段艰苦而光荣的建设岁月。师生通力合作,创作了这幅经典巨作。林蓝回忆起读书时期第一次看到《向海洋宣战》时内心的感受:“在当时,人人都怀着纯真的革命热情,自然地投入创作,以一种质朴的情感产生出巨大的能量。”

广东画坛“四大金刚”佳作脍炙人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全国美术界盛行着“红光亮、高大全”的绘画风格,广东美术却独辟蹊径,用充满生活气息、清新自然的艺术语言来反映时代主题,涌现出汤小铭、林墉、陈衍宁、伍启中等代表性画家,形成了广东画坛“四大金刚”和美术创作的“广东方阵”。

每年两次的广交会为广东美术主题创作的独树一帜提供了土壤。基于对外宣传需要,广东美术的创作题材允许有所选择,生活化的、风俗性的、健康的、美丽的题材都可成为创作元素。广东的一批年轻画家们继承了岭南画派的创新精神,在主题创作中努力做到主题和艺术的平衡,形成了特定时期的广东艺术风格。

画家梁照堂在这个时期创作了《我爱万泉河》《新中国的代表——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等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吸收法国印象画派斑斓、闪烁的“逆光”的手法,加以冷色调处理,通过这些特殊方式,消解了“红光亮”、神圣性、仰视性的高大造型形式,多了一些亲切的抒情色彩。梁照堂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会努力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融进主题创作中去,把画画与自己的兴趣、所熟悉的手法、风格,以及认识和修养相结合,这样更能表现出自己对画的感觉。”

当时的广东出现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潘嘉俊的《我是海燕》、汤小铭的《永不休战》和杨之光的《矿山新兵》等作品都用一种扎根生活的姿态,把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和当时特定时代的需求相结合,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佳作。

当下国画遇到了一个新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创作题材和方式逐渐多元化,主题创作的形式和面貌,呈现出不同于过去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的风格特征,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但如今的主题创作仍然能检验一件作品是否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和思想高度,体现一个画家的全面修养。因此用来表现时代精神的主题创作必不可少,画家方土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必须要能体现那个时代的风情、风貌和人文,否则就不可能被记录下来。

近十几年来,出现了很大一部分以风景为主的大型主题创作。近四十年来,广东出现了不少新的城市景观,而主题创作的题材也开始从以人物为主开始逐渐转向人物和风景、景观并存的趋势。梁照堂认为,如今的国画遇到了一个新课题——画现代建筑。“在过去的国画中,除了山和水,楼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亭台楼阁可以作为参考,但与现代建筑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时代面貌的新山水画的出现,是对国画、乃至中国艺术的发展,也印证了主题创作题材选择的多元化趋势。”

在“大美‘双区’”大展上展出的《盛世珠江》,是近年此类作品的代表。该作重点描绘珠江穿越广州城市的图景。其画面清新淡雅、现代感强,有别于传统山水画样式,令人眼前一亮。在绘制《盛世珠江》时,李劲堃和他团队使用传统国画技法勾、皴、点、染、积为主要的绘画手段,通过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对绘画语言重新组构,让画面既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美学特点,又具有新时代的印记,同时能反映出独特的东方精神。

胡斌认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重在乡村的增产建设,到八九十年代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城镇及工业发展,广东的社会风貌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正体现在广东艺术家几十年来坚持深入生活创作的图像当中。

艺术家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在历年的主题创作中,可见广东美术家同时具备风格记录者、建设者和艺术创造者的三重身份。老一辈艺术家主题创作的传统对广东画坛新一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过去的主题创作经历了实地采风、写生、形成素描稿、色稿和最终形成正稿全过程,反复打磨可能耗时一年之久,这背后蕴含的是老一辈艺术家虔诚质朴的投入精神。

“主题创作应该搞,不搞不行。美术除了审美功能、影响人们心灵的功能以外,还是应该有教化作用,引导人们做人,要有一种正气。”画家邵增虎曾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特别是画院的画家们,对待国家的任务应该有光荣感,努力创作好,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水准。

“我们一定要恢复广东画院集体创作的传统,这也是画院作为24小时创作机构的优势。因为它可以把很多人集结起来,是集体创作的最佳土壤。”林蓝介绍,《南国的风》这样一幅反映时代特征的大型主题创作早在2018年就有实施计划。“一个好的艺术家或好的艺术团队,首先要有震撼人心的作品,然后还需要跟时代大势发生关联,同时要有好的艺术和技术作为支撑。”

新技术条件为新时代的创作带来改变。林蓝表示,互联网技术、电脑打印等技术都为如今的主题创作提供了便利,通过新技术和新信息去感受新生活,寻找新素材是新时代主题创作的要求之一。“世界连接更为密切,地球村的出现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技术都能为我所用。”

林蓝强调:“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担当,但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史诗,作为艺术家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虽然可能结果还是会有本色流露,也许做成了一首抒情诗,但在这个时代允许你做自己。”

编辑:王俞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东北最佳旅游季”来了!一起来看亮点及玩法攻略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第10000辆小鹏P7下线 实现新势力单车型最快

  • MG领航正式开启预售 最低9.98万起 2020-10-18
  • 瑞虎8 PLUS 正式上市 搭载两种动力12.49万元起售 2020-10-16
  • 全新瑞虎e 上市 共四款车型售价10.88万元起 2020-10-15
  • 比亚迪宋PLUS上市首月订单量破万 2020-10-14
  • 玛莎拉蒂皇家特别版车型上市 中国限量发售35台 2020-10-13
  • 广汽集团发布9月销量快报同比增长15.59% 2020-10-13
  • 广汽丰田9月销量首超8万台,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0% 2020-10-13
  • 广汽本田第三季度累计销量超23万辆 同比增长29.7% 2020-10-13

人才!阿里达摩院10位青橙奖获得者平均年龄不足32岁

  • 温情奶爸硬核心——孙红雷代言的这个阿尔法蛋,究竟多硬核? 2020-09-23
  • B站一审胜诉!D站被判停止商标使用,赔偿311万元 2020-09-23
  • 2020年度“改变世界”企业榜单!新冠疫苗研发机构排第一 2020-09-23
  • 反击!华为终止澳大利亚1亿澳元投资,裁员超1000人 2020-09-22
  • 畅移升级全链路私域电商业务,携手腾讯构建零售增长新格局 2020-09-21
  • 搭载智慧柔风技术 TCL携手国美推出T睿柜机系列高端空调 2020-09-21
  • 最高可实现8级防抖功能 佳能EOS R5/R6亮相广州 2020-09-16
  • 墨迹天气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增至3.6亿元 张超退出监事一职 2020-09-15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学习三部曲」荣获“最佳笔记奖”,为何叫好又叫座? 2020-10-25
  • 茶中有真义 2020-10-18
  • 生态诗写作的可持续性 2020-10-18
  • 被一声“问好”暖着 2020-10-18
  • “老字号”白切鸡 2020-10-18
  • 徒步溪头村 2020-10-18
  • 秋园篱疏 2020-10-18
  • 北京国际音乐节 把古典音乐会搬进写字楼 2020-10-15

养颜妙品皂角米,花样烹法惹人爱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金羊图库
  • 打破舒马赫纪录 汉密尔顿拿下第92个分站冠军
  • 探测器收集器发生泄漏 小行星部分岩石样本漂入太空
  • 美国昆虫学家团队捕捉“杀人蜂” 以保护当地蜜蜂物种
  • “天才妈妈×东乡绣娘”公益品牌在北京亮相
  • 山东沂南:霜降苹果丰收忙
  • 河南汝阳:发展水蛭养殖 带动村民致富
  • 湖北武汉:万株向日葵花开成海
  • 第十五届中国超级模特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新疆喀什新增137例无症状感染者,已启动一级响应
2020-10-25 20:42:41
吃食野生动物的视频和直播行为将被严肃查处
2020-10-25 15:42:40
国家卫健委:10月24日新增确诊病例15例 均为境外输入
2020-10-25 11:21:49
快讯!韩媒:韩国三星会长李健熙去世,享年78岁
2020-10-25 11:18:02
TA凭什么成为“非洲手机之王”?
2020-10-25 11:09:21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有传统、有土壤 广东美术家创作史诗雄心不变
金羊网  作者:朱绍杰 周欣怡  2020-10-26
10月25日,“新风入南国——新中国广东美术中的珠三角水乡建设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

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国画) 粤港澳闽画家集体创作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周欣怡

10月25日,“新风入南国——新中国广东美术中的珠三角水乡建设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厅中一幅长2.7米、高1.2米的大幅中国画引人注目。该作题为《禾香万顷》,绘画珠江三角洲晚稻收成的盛况,署名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四年级集体创作,落款完成于1960年。

《禾香万顷》是广东美术创作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留下的经典作品之一。广东美术自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有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的传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认为,1949年后,广东美术创作与国家文艺政策、社会生产生活一直有着紧密关联与互动,由于岭南特殊的地理、文化,呈现出其独有的“南方特点”。

多位美协主席与老中青艺术家共同参与

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创作的献礼项目《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是近日在穗深展出的“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重点展出的大型创作之一,为广东画院今年完成的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

该作特邀粤港澳大湾区、深汕珠厦经济特区国画名家与广东画院全体国画家共同参与,其中包括四位港澳地区美协主席,及四位深汕珠厦经济特区美协主席。老中青艺术家们,共心共力,以盛世丹青构建南中国改革开放巨幅时代画卷。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担纲《南国的风》项目负责与底稿创作。她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集体创作首先要搭好明确的框架,组织相应的团队。在明确的框架下,让团队成员发挥其独特个性。林蓝表示,《南国的风》的创作思路采用了壁画创作的基本规律,其中搭好底稿的框架最为重要。整个创作节奏需要“前期紧、后期松”。

“前期一定要抓紧,然后可以慢慢在多人的磨合之中,碰撞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如果前期没有抓得很紧,后期就不可能放得松,也不会有那些个性的闪现。”林蓝表示,“在比较稳的框架下,去开展各自的笔墨,有时还会有惊喜出现。”

在较为扎实的框架之下,众多山水、花鸟、人物画家随之加入创作,施展各自笔墨。在框架内发挥自己的个性,增添血肉。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听取多方专业意见,团队对细节内容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增删。例如作品中的深圳改革开放纪念馆、前海石等都是后来增加的内容。

关山月、黎雄才前往工地写生创作

与《南国的风》同期在广州公开展出的,还有一幅创作于1956年巨幅集体创作作品《百花齐放》。《百花齐放》创作参与者汇聚当年中南地区老中青知名画家共26人,有来自岭南的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还有武汉的花鸟画家张振铎、王霞宙、张肇铭、汤文选等,他们每一位都是中南地区能够独当一面的年富力强的画家。该作完成后,被专程送往北京,由郭沫若题写了“百华(花)齐放”四字。

为了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他们需要协调个性与集体、分歧与统一、细节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既考验他们各自的绘画功底,亦考验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集体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那个时代艺术所特有的情感面向。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认为,集体创作如何既发挥集体力量,又不埋没个人才华,《百花齐放》至今依然带来启迪。

“我们只不过是向前贤学习,做这辈人应该做的一件事。”林蓝认为,对于主题性集体创作,广东一直有传统,也有合适的土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美术学院组织师生下乡劳动,深入生活,为工农兵服务,创作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关山月等人曾多次带领学生们去西沙群岛、井冈山、鼎湖山等地采风,引导他们深入生活,写生新鲜事物,将写实主义思想以及现代绘画的方法导入中国画,为中国画的改革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同样由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师生集体创作,与《禾香万顷》同期完成的《向海洋宣战》也是新中国美术主题创作的经典作品。当年4月,关山月、黎雄才带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三、四年级的师生前往湛江堵海工地进行写生。关山月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谈道:“那时候艺术家要‘三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生、老师不分彼此”。

在当时的条件下,主题创作需要画家本人多次亲临现场,实地体验和写生。就这样,他们在堵海工地收集创作素材达三个月之久,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作品,如镜头一样记录了那一段艰苦而光荣的建设岁月。师生通力合作,创作了这幅经典巨作。林蓝回忆起读书时期第一次看到《向海洋宣战》时内心的感受:“在当时,人人都怀着纯真的革命热情,自然地投入创作,以一种质朴的情感产生出巨大的能量。”

广东画坛“四大金刚”佳作脍炙人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全国美术界盛行着“红光亮、高大全”的绘画风格,广东美术却独辟蹊径,用充满生活气息、清新自然的艺术语言来反映时代主题,涌现出汤小铭、林墉、陈衍宁、伍启中等代表性画家,形成了广东画坛“四大金刚”和美术创作的“广东方阵”。

每年两次的广交会为广东美术主题创作的独树一帜提供了土壤。基于对外宣传需要,广东美术的创作题材允许有所选择,生活化的、风俗性的、健康的、美丽的题材都可成为创作元素。广东的一批年轻画家们继承了岭南画派的创新精神,在主题创作中努力做到主题和艺术的平衡,形成了特定时期的广东艺术风格。

画家梁照堂在这个时期创作了《我爱万泉河》《新中国的代表——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等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吸收法国印象画派斑斓、闪烁的“逆光”的手法,加以冷色调处理,通过这些特殊方式,消解了“红光亮”、神圣性、仰视性的高大造型形式,多了一些亲切的抒情色彩。梁照堂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会努力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融进主题创作中去,把画画与自己的兴趣、所熟悉的手法、风格,以及认识和修养相结合,这样更能表现出自己对画的感觉。”

当时的广东出现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潘嘉俊的《我是海燕》、汤小铭的《永不休战》和杨之光的《矿山新兵》等作品都用一种扎根生活的姿态,把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和当时特定时代的需求相结合,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佳作。

当下国画遇到了一个新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创作题材和方式逐渐多元化,主题创作的形式和面貌,呈现出不同于过去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的风格特征,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但如今的主题创作仍然能检验一件作品是否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和思想高度,体现一个画家的全面修养。因此用来表现时代精神的主题创作必不可少,画家方土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必须要能体现那个时代的风情、风貌和人文,否则就不可能被记录下来。

近十几年来,出现了很大一部分以风景为主的大型主题创作。近四十年来,广东出现了不少新的城市景观,而主题创作的题材也开始从以人物为主开始逐渐转向人物和风景、景观并存的趋势。梁照堂认为,如今的国画遇到了一个新课题——画现代建筑。“在过去的国画中,除了山和水,楼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亭台楼阁可以作为参考,但与现代建筑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时代面貌的新山水画的出现,是对国画、乃至中国艺术的发展,也印证了主题创作题材选择的多元化趋势。”

在“大美‘双区’”大展上展出的《盛世珠江》,是近年此类作品的代表。该作重点描绘珠江穿越广州城市的图景。其画面清新淡雅、现代感强,有别于传统山水画样式,令人眼前一亮。在绘制《盛世珠江》时,李劲堃和他团队使用传统国画技法勾、皴、点、染、积为主要的绘画手段,通过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对绘画语言重新组构,让画面既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美学特点,又具有新时代的印记,同时能反映出独特的东方精神。

胡斌认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重在乡村的增产建设,到八九十年代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城镇及工业发展,广东的社会风貌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正体现在广东艺术家几十年来坚持深入生活创作的图像当中。

艺术家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在历年的主题创作中,可见广东美术家同时具备风格记录者、建设者和艺术创造者的三重身份。老一辈艺术家主题创作的传统对广东画坛新一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过去的主题创作经历了实地采风、写生、形成素描稿、色稿和最终形成正稿全过程,反复打磨可能耗时一年之久,这背后蕴含的是老一辈艺术家虔诚质朴的投入精神。

“主题创作应该搞,不搞不行。美术除了审美功能、影响人们心灵的功能以外,还是应该有教化作用,引导人们做人,要有一种正气。”画家邵增虎曾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特别是画院的画家们,对待国家的任务应该有光荣感,努力创作好,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水准。

“我们一定要恢复广东画院集体创作的传统,这也是画院作为24小时创作机构的优势。因为它可以把很多人集结起来,是集体创作的最佳土壤。”林蓝介绍,《南国的风》这样一幅反映时代特征的大型主题创作早在2018年就有实施计划。“一个好的艺术家或好的艺术团队,首先要有震撼人心的作品,然后还需要跟时代大势发生关联,同时要有好的艺术和技术作为支撑。”

新技术条件为新时代的创作带来改变。林蓝表示,互联网技术、电脑打印等技术都为如今的主题创作提供了便利,通过新技术和新信息去感受新生活,寻找新素材是新时代主题创作的要求之一。“世界连接更为密切,地球村的出现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技术都能为我所用。”

林蓝强调:“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担当,但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史诗,作为艺术家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虽然可能结果还是会有本色流露,也许做成了一首抒情诗,但在这个时代允许你做自己。”

编辑:王俞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丨“我很期盼的一件事”
09:03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09:03
擘画新蓝图 开启新征程——写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
09:03
你们来喝早茶 我们帮你打扫
08:31
环卫工人节|扮靓城市的他们许下这些节日心愿
08:31
【中国梦·践行者】35天完成攻关!他们创造了“抗击新冠肺炎”应急攻关的速度奇迹
08:31
南海三山新城多条轨道连接广州 万科天空之城将成广佛人居地标
08:30
广东多措并举构建三位一体养老体系
08:30
广东:减税降费政策大礼包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08:30
统筹省级立法司法资源 支持深圳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
08:29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