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融入思政交出亮眼“答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叶雨婷 樊未晨 发表时间:2021-06-21 16:40
中国青年报  作者:叶雨婷 樊未晨  2021-06-21
6月18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北大硕士樊静蓉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在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镇玉峰村当党委书记助理的故事。

6月18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北大硕士樊静蓉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在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镇玉峰村当党委书记助理的故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我数次改变过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英语老师到电视台导演,我有过多段实习经历,可是我总是觉得这些职业似乎缺少一些我所真正追寻的东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贾璇表示,直到她在北大学习中,了解到北大学姐,同时也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的事迹,了解到她长期和丈夫孩子两地分居,默默无闻在敦煌的荒漠戈壁中坚守了50年的故事。

“樊先生为国家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令我深深动容,我也终于明白我一直追寻的是什么——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追求。”贾璇说。

很多大学生都和贾璇一样,求学几年,就业成为了大学生们的“终极问题”。找工作还是深造?去什么地方工作?去什么样的用人单位工作?……这不仅是每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考验每个高校思政育人成果的一张张答卷。

6月18日,“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活动由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北京大学主办,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教育部社科司、中国青年报社承办,中国青年网、新浪微博协办。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表示,“目前,北大有2200多名毕业生扎根基层一线,将青春的奋斗篇章写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如今,越来越多的北大学子下决心去广阔天地读“无字之书”,他们在作出职业生涯选择时,能够将自我的前途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在北京大学,学校通过课内课外协同,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入大思政教育,让同学们在第二课堂中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深入的思考,在人生选择上体现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效果。

就业工作中如何进行思政教育?据了解,立足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生指导服务需求的新特点,北大一方面不断完善全程化、多层次、立体化的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策划开展 “心手计划”学生生涯发展导师项目、“同舟计划”求职朋辈辅导项目、“求职下午茶”团体辅导项目等品牌活动,更是创新开展就业“敲门行动”,发动辅导员力量,精准滴灌式地做好学生就业指导服务,通过“就业指导进院系、进宿舍、进实验室”的“三进模式”,进一步重心下沉、服务前移。

个体咨询是依托就业指导服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资深职业咨询师李妍表示,同学们存在困惑、冲突,尤其价值观的冲突时,实际也是进行生涯规划引导的关键期,从进入大学到走向事业的起点,他们会面临很多选择,过程中难免出现迷茫。此时开展思政教育,既需要把握具有普遍性的生涯发展规律,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实现一对一互动。

另一方面,北大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就业引导,举办主题月活动;与研究生院联合开展基层治理证书等项目,举办“我在祖国基层”系列报告会和选调生返校培训“薪火班”等。近年来北大赴重点领域就业人数持续增长。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丁蕊,是第八期毕业生就业党员示范引领班学员,通过参加多场“我在祖国基层”报告会,近距离接触到众多选调至全国各地的师兄师姐。

“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同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奔赴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不惧困苦、勇于担当,啃下一个个硬骨头,他们胸怀家国的情怀深深感染着我,让我萌生出成为一名地方选调生的想法。”丁蕊说。

如今,丁蕊选择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工作,她表示,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土生土长的云南人,能回报家乡、投身乡村振兴,对自己来说无上光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樊未晨 见习记者 杨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爆米花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