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观察 | 当博物馆与大学互加“好友”…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 发表时间:2022-06-18 10:36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  2022-06-18
南汉二陵博物馆地处大学城,为合作共建带来了丰富的高校资源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署名者除外)

如何让古老的文物“活起来”、与当代观众更贴近?这是近几年来各大文博单位思考的重要命题。

如今大中小学生都是博物馆里的常客

羊城晚报记者通过走访南汉二陵博物馆近日开幕的大型展览,发现一些新气象——形式多样的“馆校”合作、“馆馆”合作逐步展开:

博物馆为合作的学校等单位提供文物文化素材和展示空间,合作单位则围绕文物组织二次创作和展现,一起将古老的文化内涵转化为精彩的表演、精美的文创产品或有感而发的作品……

如今大中小学生都是博物馆里的常客

这个过程吸引着青少年更主动地参与,而创造出的丰富新品,也让文物进一步“活”了起来。

青少年用创作与文物对话

已入夏季,在位于广州小谷围岛的南汉二陵博物馆里,蝉鸣声不绝于耳。“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正在这里展出,从千里之外的洛阳南下至广州的精美文物让观众们惊叹。

而在展厅中央,一批来自高校、中小学校的二次创作作品也同样吸引不少游客驻足。

广州美术学院学生根据展出文物进行的二次创作

仔细观看,会发现这些二次创作作品均以此次展出的洛阳文物为原型,有书法作品、美术作品、剪纸作品,还有给文物设计的“IP”形象等。它们与四周陈列的古老文物之间仿佛正在展开一场古今的对话。

广州荔湾区东沙小学同学根据文物绘制的画作 (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南汉二陵博物馆馆长易西兵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此次展出的二次创作作品均来自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合作共建单位,包括荔湾区东沙小学、广东实验中学、星海音乐学院以及广州美术学院等。

易西兵介绍,这里展出的以本次展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成果,共有各类作品70余件。虽然有些作品还略显稚嫩,但不论创作水平高低,都体现青少年学生对文物的理解,值得珍视。

除了二次创作,合作共建单位还为策展工作出谋划策,比如广州美术学院完成的一组彩绘陶俑头的展示方案就被此次展览所采用,同时,展览的预热海报也均由该学院的学生设计制作。

广州美术学院学生设计的展览海报(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记者留意到,在几天前举办的“羊城文化遗产之夜暨‘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开幕式”上,4家合作共建单位就带来了精彩的展演节目。

广东实验中学生同学表演《洛京遗梦》 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比如由萌童诵读的《急就篇》、舞台剧《洛京遗梦》、以伎乐俑为原型的原创舞蹈《皓月》、汉乐府吟诵等。这些节目,有的是依托出土文物进行活化展示,有的则是对经典文化的现代演绎,它们均是博物馆开展合作共建的成果。

广州荔湾区东沙小学同学表演《急就篇 》 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活动当天,该馆还与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正式签订了合作共建的协议。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合作共建“朋友圈”又扩大了。

依汉俑而起舞,有多美就有多难

那支令人惊艳的原创舞蹈《皓月》,由星海音乐学院学生表演。记者观察到,《皓月》与前段时间火爆出圈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以汉代陶伎乐俑为创作参考,后者则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都是从传统文化中深深汲取灵感。

来自洛阳的汉代陶伎乐俑  

今年3月开始,南汉二陵博物馆就联手星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博物馆和该校舞蹈学院,以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中的一组陶伎乐俑为原型,开展文物活化利用项目,最终呈现的就是舞蹈《皓月》。

星海音乐学院的舞蹈《皓月》表演团队  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教师赵文婷、贾东霖是《皓月》的编导。赵文婷表示:“‘历史是一团灰烬,但灰烬深处仍有余温’。这次创作,让我第一眼就被打动的是脚踏盘鼓的女舞俑,宏放的身姿,仿佛脚踏星辰般,古朴而飒爽的感觉扑面而来。

我一边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一边想把这个直观的感受放进作品的创作中,体现那个时代的朴拙、厚重,又带有一丝灵动的艺术气质。”

没有影像资料,仅凭借一组动作固定的伎乐俑,如何去“复现”汉代的舞蹈呢?赵文婷对汉唐舞的舞姿和动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她在创作感言中写道:“复活是我们当代人对文物的美好理想,而我所向往的是从肢体动态的层面去捕捉那个遥远时代的深厚气息,并与史料相结合印证,以舞蹈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走进博物馆这样一个肃穆的空间,面对这批生动的文物,让我在‘复现’和‘创作’之间考虑取舍。”

汉代陶伎乐俑   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贾东霖对舞蹈结构和调度方面造诣颇深。他说,对这次古文化的活化创编,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第一,造型上尽量还原。第二,历史文化方面尽量贴近。第三,作品意象上尽量营造一种刚健雄浑、气势昂扬、悠远深邃的意象。

“如果说与其他舞蹈创编有什么不一样的话,最主要就是要尊重它的‘历史性’、符合它的‘文化气息’。我们是以一种‘复现’的态度去面对它,但也在创编过程中考虑当代审美,会灵活运用一些现代的编创手法。”贾东霖补充道。

在那次“羊城文化遗产之夜”活动上,《皓月》获得了现场观众接连不断的掌声,热烈印证了它的成功。

“传播者”联盟,无远弗届

这不是南汉二陵博物馆第一次尝试此类合作。在《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展厅对面,另一重磅展览《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展》也正在展出。

《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展》  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为了配合此次珠饰展,在5月26日的开幕式演出中,来自该馆的合作共建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佩戴以广州出土汉代珠饰为原型的复刻品,编排了“只此绚丽”珠饰走秀与《相和歌》盘鼓舞,为观众呈现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历史场景因此变得鲜活而生动。

现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老师还演示了广州汉代蜻蜓眼玻璃珠的烧制技艺,通过还原汉代蜻蜓眼玻璃珠的制作过程,让这些瑰宝更加可知可感。

广美老师正在演示广州汉代蜻蜓眼玻璃珠的烧制技艺(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易西兵告诉记者,南汉二陵博物馆开馆三年以来,一直着手推进“馆校”“馆馆”共建工作,地处大学城为合作共建带来了丰富的高校资源。目前他们挂的合作共建牌有22块,合作单位达21家。

“我们和暨南大学历史学系签有两块合作共建的牌子,一是‘历史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实践基地’,二是‘文物与博物馆专硕联合培养实习生基地’。”

他表示,21家合作共建单位并不局限在广州市内,也包括广州市外和广东省外的院校,比如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馆校合作共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双方有合作空间,距离的远近就不会成为限制。”

馆校合作,互加“好友” (南汉二陵博物馆 供图)

2019年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加挂了“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名牌,其角色和使命因而更加丰富。“以往作为文物考古研究院,我们专注于文物的抢救保护与整理研究;而作为一家博物馆,势必还要积极传播考古成果。在广州文化遗产的抢救者、保护者、研究者的基础上,我们要增加传播者和传承者的角色。”

易西兵坦言,考古院同事们都在努力适应这一角色转变,“我们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开展合作共建应持续下去,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

2022年6月18日羊城晚报A11版报道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 琼

校对 | 潘丽玲

编辑:邓琼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