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与珠三角协同互补

来源:金羊网 作者:薛江华、张萍、魏强 发表时间:2022-06-20 08:09
金羊网  作者:薛江华、张萍、魏强  2022-06-20
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市已基本形成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产业雏形,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现场 吴嘉楠 摄

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聚焦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承接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江华 通讯员 张萍 魏强

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广东发展的最大短板。目前,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市已基本形成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产业雏形,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为了持续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协调发展,6月16日,2022年上半年“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召开,13名粤商代表与省长、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共聚一堂,粤商们畅所欲言,省长和政府部门负责人全程认真聆听,热切关注,并针对性地作出回应。

省政协主席王荣在主持座谈会时指出,希望企业家们把握粤东粤西粤北产业发展的巨大潜能,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在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中展示担当作为,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调研指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会窗口有所收缩

此前,省政协已通过实地调研与远程视频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粤东西北12个市及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东莞等6个珠三角地市开展调研,并赴江西、湖南等省学习借鉴当地产业承接经验做法。在走访40余家企业、召开20余场座谈会,并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和吸纳省工信厅和财政厅对相邻四省八市有关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湛江、汕头省域副中心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逐步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北部生态发展区加速绿色崛起,生态屏障得到巩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广清、深汕、深河特别合作区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模式。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61项基本公共服务已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实现本科高校、公办高职及高水平医院全覆盖。

在座谈会上,省政协经济委主任梁维东坦言区域产业协调发展面临三大挑战: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会窗口有所收缩,邻近省市快速发展对产业承接带来较大压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加了追赶难度。

调研建议: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

怎样增强产业承接能力?调研发现,珠三角企业在转移时主要考虑企业战略布局、综合营商成本、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等因素,其中综合营商成本高低是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决策考虑最多的因素。

基于此,省政协调研组建议,高位统筹推进粤东粤西粤北产业转移承接,完善转移地和承接地党政领导责任落实机制和对两地党委政府的考核评价,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各地市“一把手”工程,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完善引商稳商长效机制。同时,加强规划引领和重大项目布局,明确各市产业承接重点,实施“一核一带一区”产业链协作共建行动计划,引导和推动符合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的产业、项目、重大工程等优先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布局。

在创新产业共建机制方面,调研组建议总结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经验,借鉴省外区域合作模式,探索“一对多”“一对片”产业共建,实现珠三角城市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共建、对口帮扶全覆盖。

此外,调研组建议每个市重点选取1—2个高质量示范园区,深化示范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示范园区集聚集约发展能力。通过把“双区”政策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外溢延伸,向中央申请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全域纳入国家特殊类型地区政策覆盖范围,或者由省级给予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同等力度支持等方式加大政策供给,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全方位确保项目成功落地。

粤商代表:产业承接不能一拥而上 应各有侧重

会上,粤商代表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先后发言,提出意见建议。如何与珠三角产业形成互补、协同发展也成为多位粤商代表发言的主题。

“简单的补贴和所得税减免、办证绿色通道的方式不足以支撑产业转移。”全国人大代表、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柯云峰指出,承接区域除了常规政策吸引外,还需要人才置前培养储备,转移两地的社保互认互通、员工子女教育、家庭医疗应统筹安排,两地政府或园区之间建立对“功能承接”(技术转移)的内部认可或补偿机制等。

产业承接也不是各地一拥而上。梁维东说,应统筹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强化产业规划,明确各市产业承接重点。例如,粤东地区土地相对紧缺,必须走产业升级与产业引进并行的路子;粤西地区空间广阔,可以承接对土地要素需求较大的项目;粤北地区则着重发展与自身环境相适应的绿色低碳产业。

“各地开展产业承接要统一在全省产业规划布局下,要对地方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引进产业的发展趋势有深刻的理解,规避同质化、‘内卷’竞争问题的发生,做到各方协同互补。”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春华说。

潮州市政协常委、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王建瑜对此深有体会。她认为粤东潮汕三市联合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潮汕应积极创造条件协同发展,不宜相互争夺资源、项目,人为制造三市隔离带,项目建设方面应避免内部同质化竞争和建设。”

粤商代表:产业承接应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

会上,粤商代表立足粤东西北资源和条件,提出了不少产业发展的方向,包括光伏发电、加气混凝土板材、预制菜、创意设计、生态旅居等等。不少粤商代表指出,产业承接应发挥大项目、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链接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TCL董事长李东生建议发挥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抓住大型企业的龙头项目,探索推广“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共建模式,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布局。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在会上介绍了广药集团在粤东西北开展产业帮扶的做法。他说,粤东西北拥有很多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建议发挥世界500强的品牌效应,通过大品牌赋能,促进粤东西北特色产品走向全国,从而带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重点龙头企业在产业里能够发挥明星效应和带头效应,一个企业可带动一批企业、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邓春华建议,要推动高质量的承接,承接过程中引导和支持企业升级发展,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地方产业升级的双赢。

粤商代表:因地制宜引入培育特色产业

“珠三角在科研、人才、品牌、资本等方面优势明显,粤东粤西粤北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两者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李楚源建议,充分利用转移地和承接地特点,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打造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

春沐源集团董事长郭德英结合企业在河源投资多年的经验建议,一方面应进一步巩固提升对口帮扶机制,持续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东交通便利优势,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科技农业、高端旅游、创意设计等产业,在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水平下实现与珠三角产业功能协同差异化发展,从而带动提升当地发展水平。

着眼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粤商代表从引进培育适合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的产业角度提出了新思路。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涌认为,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低碳清洁产业空间非常大。建议采用相关技术手段对不同能源类型进行区分,优先将水电、风电、光电等绿电供应给粤东粤西粤北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并在人才、税收、绿电资源、能耗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吸引有绿色能源需求的企业前来投资落户。

佛山市工商联副主席、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边程提到,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对装配式建筑中使用量最大的加气混凝土材料需求量大,但省内产能不足、自给率很低,且产品结构不合理。建议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成本较低及区位优势,由政府引导,大力引进加气混凝土板材生产企业,在省内形成集群发展的产业优势,助力地方经济和省内建筑行业低碳发展。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