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里的妈妈互助会,为来穗女性打造一个“家”

来源:金羊网 作者:符畅 温泽广 发表时间:2022-06-28 23:35
金羊网  作者:符畅 温泽广  2022-06-28
她是妈妈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因能力突出、热心公益,被其他姐妹们一致推选为队长。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实习生 温泽广

“我们这里没有人孤单,爱和自由永远伴随你……”挥舞着双手,妈妈们和孩子们的歌声在广州塔下回荡。

团建活动现场 符畅 摄

6月25日,晴空万里。在广州法泽社区基金会的支持下,三元里城中村社区妈妈互助会(以下简称“社区妈妈互助会”)在广州塔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团建活动。亲子小组、手工情绪减压小组、快乐烹饪美食小组、皮具手作人代表、考证超能妈妈代表、妈妈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一一“登台”,大方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团建活动现场 符畅 摄

这次活动,也让互助会里的不少来穗女性第一次有机会登上这座城市的最高处。她们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近一年来,社区妈妈互助会就像一个避风港,让漂泊异乡的她们能够聚在一起,成为彼此新的“家人”。

“姐妹们就是我的家人”

“来广州十几年了,从来没上来过。今天真的好开心啊!”站在广州塔107层的观景台,张容激动地掏出手机,按下好多次快门。她是妈妈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因能力突出、热心公益,被其他姐妹们一致推选为队长。

张容第一次登上广州塔 符畅 摄

张容最早与公益结缘,要追溯到十几年前。2007年,她从安徽老家南下广州务工,次年春节,因冰冻灾害,张容无奈滞留广州火车站,于是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为其他滞留旅客提供服务。“看到很多人拖家带口,拎着大包小包,特别可怜。当我帮助他们,听到他们对我说一声谢谢,我就特别开心。”她说。

这段经历,也正式开启了她的志愿服务之路。由于平时工作下班早,她主动加入三元里街松柏岗社区流动党支部的志愿者队伍,打扫卫生、指挥交通……哪里有需要,她就在哪里。张容的手机相册里,全是做志愿服务时拍摄的照片。多年来,她的奉献精神也广获认可,“十佳志愿者”“优秀社区志愿者”……各类证书拿了无数。她还专门开设了抖音账号,分享她的志愿生活。

本以为生活会这样平静地持续下去,却没想到,被一纸诊断书打破。2018年,张容被确诊卵巢恶性肿瘤,2021年又转移为宫颈癌。经历了27次放疗与4次化疗,张容一下瘦了20斤,头发也掉光了。幸运的是,手术后到现在,除了需定期复查外,她的身体已无大碍。

患难见真情。治疗期间,志愿者朋友们及社区妈妈互助会姐妹们给予的帮助,让她有了久违的家的感觉。“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她了。”张容哽咽着,指着同行的余女士说:“我在广州没有亲戚朋友,2018年那次手术做了五六个小时,她一直在外面等我,醒来的时候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感觉真的像是亲人一样。”社区妈妈互助会的姐妹们还自发为张容捐款,每个小小善意汇聚成的巨大力量,让张容勇敢面对病魔。如今,她对疾病的态度早已坦然,“生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我只想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4月,白云区出现本土疫情,三元里部分区域被封为管控区。三元里城中村社区妈妈互助会迅速组建抗疫志愿服务队,张容也积极参与,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为老年人扫码,有时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她也毫无怨言。

“当时很多人说我还在生病,不让我去,但我还是去了,能帮到别人是件特别开心的事。”照片里,张容和其他志愿者穿着志愿者马甲合影,口罩下,是她一如既往充满活力的笑容。

皮雕成为听障学员表达心灵的窗口

一个驼色皮包上,雕刻着三朵莲花,每一笔都很细致。很难想象,这个皮包的所有工序,均是由一位听障人士纯手工完成的。她的名字叫司徒雁莲,来自广州花都,是社区妈妈互助会皮具手作人培训班的学员之一。

十多岁时的一场大病,让司徒雁莲丧失了大部分听力,从此,她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平时和别人交流需要借助手机打字进行。此前,她一直在白云区一间康园工疗站做手工,平时喜欢缝制一些小物件。今年3月,经康园工疗站推荐,司徒雁莲才开始学习制作皮具。

司徒雁莲(左)和黄玲(右) 符畅 摄

社区妈妈互助会老师黄玲介绍,刚开始,司徒雁莲对自己说话的发音很害羞,不愿意开口,和老师的交流也很慢。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老师、组员们发现,司徒雁莲正渐渐融入这个集体,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只要说话慢一点,再对上口形,大家和她也可以实现口头交流了。不过,相比其他学员,司徒雁莲的学习效率始终会慢一些。但她抱着“一遍学不会,我可以学十遍”的精神,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取得了巨大进步。

提到手中的皮包,司徒雁莲满脸都是自豪。她通过简单的词语和肢体语言,向大家展示着皮包制作的每一个细节:两层面料如何缝合、怎么把拉链和包连接起来,正面的雕花怎么画图、怎么用刀一点一点地雕刻,等等。“看老师的评语。”拿出手机,司徒雁莲播放一段她收藏好的视频,画面中,老师在灯光底下端详此刻雁莲手中的这个包,夸赞它的精致。

团建活动现场 符畅 摄

黄玲说,刚开始,司徒雁莲学做一个钱包就花了15天,而现在完成手中这个挎包只用了6天。“皮具雕花的手艺非常难学,当时我觉得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一个如此精致的包包,有点强人所难,但是雁莲做到了,我也完全被她的热情所感染。”黄玲说。

她还透露,目前皮具手作人培训班共有5位成员,其学习费用全部由法泽社区基金会承担。基金会正在与企业对接,希望为学员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未来,水平较高的学员还可以发展自己的独立工作室。

“我想当一个像黄玲一样的妈妈” 

作为老师,在社区妈妈互助会里,黄玲帮助了无数新手妈妈克服了初为人母的焦虑。然而,她其实也是从无助的阶段,一步步走过来的。

黄玲是湖北洪湖人,2014年带着孩子来到广州,一直住在三元里街道。从一次社区文化节活动的宣传单上,她看到了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开设亲子早教班的招生信息,孩子的年龄刚好符合要求,她便主动报名了。

团建活动现场 符畅 摄

“那时,我女儿刚好处于一个小叛逆期,第一次当妈妈,经常感到手忙脚乱。”她说,她迫切地想要当好母亲的角色,着急时甚至会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女儿,但这样不仅效果不好,也让她心生愧疚。亲子早教班的开设,对当时的黄玲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亲子早教班老师的指导下,黄玲和其他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孩子开展讲故事、跳律动操、涂色游戏等活动,她从中学习到很多育儿的经验。到2015年,亲子早教班大量扩招却没有足够的老师,项目组的负责人见黄玲学习特别积极,便邀请她来做助教。“做助教既可以带孩子,又能跟着大家一起学习,何乐而不为呢?”黄玲很开心地答应了。

渐渐地,黄玲看到了孩子更多的变化,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有一天,女儿跟我说,‘妈妈你昨天没有打我,今天也没有打我’,我才意识到,自己原来这么过分,我也在反思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她说。又有一次,老师让孩子们思考自己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女儿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她说,长大以后我想当一个像黄玲一样的妈妈。”说到这里,黄玲忍不住感动落泪。

从学员到助教再到主讲,如今的黄玲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早教老师。她坦言,社区妈妈互助会搭建了一个交流、放松的平台,对妈妈们来说,这或许是更为宝贵的。“很多妈妈在家里一个人带孩子,非常焦虑,但是到亲子早教班的课堂上,和其他妈妈们一起,就会特别放松”。

帮助更多妈妈已经成为了她的人生追求:“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让人开心的事情,我感觉自己在这里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对于未来,她希望能够培育更多妈妈骨干,让更多妈妈从中获益。

为社区妈妈赋能,创造更有归属感的社区

据悉,三元里城中村社区妈妈互助会成立于2021年8月。“希望通过创建不同的互助小组,帮助社区来穗女性学到一些实用技能,并融入社区。”法泽基金会副秘书长、社区妈妈互助会项目负责人邓志芬说。

三元里城中村社区妈妈互助会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妈妈互助会现今有32人,她们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采取“政策引导、社会组织牵头、流动妇女参与、活动自愿”的运行模式,已成为流动妇女的温暖之家,搭建互帮互助新平台。

“她们最大的改变,可能就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变成一个互助友爱的集体。大家都是姐妹,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出去玩、一起带娃,对广州这座城市及居住的社区有了更多归属感。”邓志芬说。未来,将通过为社区妈妈赋能,提升她们的自治能力。“我们希望发展更多妈妈骨干,经过培训,她们将有能力组织各类活动,让社区妈妈互助会实现独立运作”。

image.png
三元里城中村社区妈妈互助会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据悉,截至目前,三元里城中村社区妈妈互助会已雏形,组建一支社区志愿队,组织多场技能培训、4个互助小组和开展社区亲子课堂,项目累计受益超过3000人次。

编辑:邓豪杰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