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明珠璀璨夺目 和美侨乡谱写新篇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晓宜、汕宣、蚁璐雅、李燕娟 发表时间:2022-07-15 06:51
金羊网  作者:张晓宜、汕宣、蚁璐雅、李燕娟  2022-07-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头以日新月异的发展,见证了非凡的十年。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汕头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

【跨越】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宜 通讯员 汕宣

“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持续创新,小公园等历史文化街区不断活化,“引侨、联侨、惠侨、聚侨”书写新时代“侨”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头以日新月异的发展,见证了非凡的十年。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如今,汕头正坚定不移地扛起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使命任务,全力以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努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汕头经济特区标志(资料图)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特色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十年来,汕头产业发展形态不断蝶变。

近日,亚洲首台11兆瓦(MW)级别海上风电机组在广东最大的智慧能源项目、上海电气风电集团首个工业园区级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电气风电汕头基地顺利完成吊装。随着越来越多的风电机组在粤东海域上转动起来,海面上的“蓝色引擎”正推动汕头经济跑出“加速度”。

新能源新兴产业的发展,正是汕头以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新发展的一个缩影。汕头坚定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谋划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蓝图,即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纺织服装、玩具创意2个特色优势传统产业链式发展,着力培育1个大健康产业,聚焦“三新两特一大”主导产业,聚力产业集群。

汕头还围绕国家战略布局,顺应数字转型新趋势,围绕“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目标,重点发力“新基建”,光纤网络、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就在7月初,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汕头举办,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文化产业、互联网医疗等方面探索数字经济发展,为汕头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数据显示,去年汕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值超过200亿元,成功入选2021年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借助大会召开的重大契机、数字经济的强劲赋能,汕头正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与“侨”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和数字经济对外开放服务华侨的国家级平台。

汕头近年通过举办水上运动赛事,助力海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图为海湾少年帆船巡游活动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摄

书写新时代“侨”文章

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近年来,汕头开展“引侨、联侨、惠侨、聚侨”行动,书写新时代“侨”的文章,携手广大侨胞,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是全国唯一兼具“侨”和“文化”内涵的国家级平台。多年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努力打造成为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聚集发展创新平台、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对外传播基地,吸引了一批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创新创业项目纷纷落户,一系列聚侨引侨项目稳步推进。

除了搭建“侨”平台,汕头还注重弘扬“侨”文化。其中,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侨批档案,便是传承悠久侨乡文化,联结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文化财产。汕头还制定出台《汕头市加强侨批档案工作实施方案》,并将侨批档案工作列入汕头市“十四五”规划。目前,汕头市档案馆馆藏侨批档案实体逾8万件,数量增至原先的2.2倍,成为国内实寄侨批原件藏量最多的国家综合档案馆。

汕头已成功获得了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主办权。“双会”主办权皆落地汕头,是汕头多年来致力于做好“侨”文章,凝聚华侨力量,打造新时代和美侨乡的重要成果。未来,全国潮侨历史展览、潮学文化论坛、潮语电影周等系列品牌活动同样令人期待;潮侨总部大厦,建立全国首创华侨旅居养老示范基地等新兴项目的落地,将推动汕头成为全球潮人的温暖港湾。

汕头近年加快建设文化强市,非遗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图为非遗进校园活动 通讯员供图

建设文化产业新高地

作为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汕头既是百载商埠,也是著名侨乡,更是一片革命热土,红头船、侨批、潮剧、英歌舞……从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见证着优秀传统文化在粤东大地上的传承发展。

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汕头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近年来,汕头以“绣花”功夫积极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工作,加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活化,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推动文化惠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打造区域文化高地,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在粤东这片红色热土上,汕头持续保护发掘红色文化,通过活化利用红色革命遗址,打造红色教育阵地,厚植红色基因于城市文化中。目前,汕头共有147处革命遗址入选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名录。汕头按照“保护一批、抢救一批,修缮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力度;同时,积极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潮汕红色旅游圈,培育树立城市红色旅游品牌。

汕头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近年来,汕头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非遗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汕头市“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正式启用;去年10月,汕头建成了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今年,汕头市有12个项目列入第八批省级非遗名录,58个项目列入第七批市级非遗名录。

如今,潮汕传统文化逐渐融入服装、玩具等汕头的重点产业发展之中,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以传承和弘扬文化为基础,汕头正积极推动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推动“民俗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海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化产业新高地,走出一条具有汕头特色的文化强市之路。

【成长】

博学教育集团董事长杨波:汕头是创业者实现梦想的沃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实习生 李燕娟

图/受访者提供

近十年来,汕头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为不少从外地前来就业创业的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博学教育集团董事长杨波就是其中之一。在杨波看来,汕头是“一块福地”,让他及时捕捉到时代机遇,搭上了民办教育和高新科技发展的快车。

经过多年创业打拼,杨波从最初的一名年轻教师到后来自主创业,如今已成长为博学教育集团董事长。在逐梦路上,杨波担负起一名“新汕头人”的社会责任,积极推动粤东地区民办教育的发展,积极融入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见证了汕头的华丽蝶变。

杨波

投身基础教育事业

“我是一名新汕头人,我热爱汕头。”杨波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学生时期凭借自身的刻苦学习与学校老师的帮助,顺利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古蔺县,成为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

然而,他并不安于现状。怀揣着对未来的好奇与向往,2005年,杨波跟随老乡来到了汕头潮南。当时,因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汕头的民办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杨波先后在潮阳贵屿、潮南峡山等地的民办学校任职。2007年,他瞄准当地的教育市场,盘下一所破旧的民办学校,开始踏上创业道路。

在多种政策的支持下,汕头民办学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近十年来,杨波的事业也迎来加速发展期,他越来越觉得自己选择教书育人这条路很有意义。“我小时候家境贫寒,多次几近辍学,老师和学校给了我很多帮助。如今,我也想守护学生的读书机会。”秉承着“严而有爱”的教育理念,杨波不断推动自己的民办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管理能力等方面全面升级。

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近十年来,国家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杨波觉得这十分有意义。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新汕头人”,他非常热爱汕头文化,他创办的学校已将传统文化等以第三课堂的形式带到学生课堂上,助力潮汕特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些年来,杨波先后兴办潮南区司马实验学校、和平实验幼儿园等十来所民办中学和幼儿园,2017年,他创办了博学教育集团。截至目前,集团在校学生近万人,教职工千余人,每年培训、培养幼教师资三千余人。

接下来,杨波还计划在汕头龙湖区兴办一所民办高中,并推动民办职业大学在市中心落地,尽己所能缓解当地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的难题,肩负起他作为新汕头人的社会责任。

开启科技创业新天地

近年来,汕头对数字化产业的重视和推动也让杨波开启了另一片创业天地——“触电”高新科技。杨波认为,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年,他创办高新科技公司,业务涵盖数字化管理咨询及培训、软硬件定制开发和系统集成服务等,为未来校园、智慧办公、智慧社区提供解决方案。

“如今,汕头布局‘三新两特一大’格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我们企业很大的发展信心。”在杨波看来,当下,不仅是汕头实现进一步腾飞的关键期,也是在汕创业者的新机遇,“我们要善于把握时代机遇,为汕头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实现双赢”。

“汕头是创业者实现梦想的沃土。”杨波说,不久前,他的企业还被汕头市高新区管委会引入深汕新一代电子产业园,并给予免除租金等支持,这让他备受鼓舞。

【变迁】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按下“侨”经济发展快进键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张晓宜 实习生 李燕娟

碧波之上,海风习习,汕头新津河大桥、外砂河大桥两座拱形大桥蔚然壮观,一座崭新的东海岸新城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此处正是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核心区。放眼望去,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华侨试验区位于汕头东部。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要求汕头先行先试,推动海外华侨与祖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华侨试验区接过“委任状”开始探索,并成为了东海岸新城的直管区。

如今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陈史 摄

四季更替,新城崛起。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塔岗围片区“四横二纵”交通路网8月份有望全线通车;投资50亿元的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基地落地,将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国首个填海造陆区完成建设的综合管廊项目竣工验收……从无到有,华侨试验区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现代化新城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成立以来,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兼具“侨”和“文化”内涵的国家级发展平台,华侨试验区的重要作用持续显现。近年来,华侨试验区先后举办了“创业中华·‘十四五’中国发展与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峰会”“百名侨商潮汕行”等活动,推进了一系列聚侨引侨项目;开创性地规划建设面积约1500亩的华侨产业园,引进优质华侨产业项目,打造华侨产业发展聚集区;创设了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规划建设“华侨之家”项目,计划设置创业工位大厅、展厅、会议厅和独立办公室四大功能区域,进一步吸引新侨一代到试验区创新创业,为海内外华侨华人社团、商会搭建了一个敦睦乡情、联络交流的平台。

摄于2018年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摄

在这里,汕头通信发展史也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于去年10月设立,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它将使汕头成为面向东盟和亚太地区数据传输时延最短、带宽资源最充足、通信可靠性极高的城市。这背后离不开华侨试验区的贡献,正如华侨试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数据作为链接,汕头华侨试验区与海外华侨的沟通,从原来‘硬’的连接变成了‘软’的连接。”

走进今天的华侨试验区,记者切身感受到了这里的“侨”经济发展已经按下快进键。7月9日,大咖云集的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汕头落下帷幕,华侨试验区成功与广东电信、广东移动、 广东联通、腾讯、百度、网易等19家头部企业签约,签约投资金额超300亿元。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经发局副局长许统旭表示,此次签约落地的项目对加快华侨试验区数字产业发展、推动汕头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平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数看发展】

●2021年,汕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29.87亿元,经济总量是2011年的2.1倍(按不变价计算),10年来年均增长7.5%。

●2021年,汕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9.85亿元,10年来年均增长8.8%。“三新两特一大”工业产业的企业有134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达到70%;实现产值2311.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9.2%,同比增长7.6%。其中,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46.68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91.81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13.11亿元,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1144.19亿元,玩具创意产业实现产值305.37亿元,大健康产业实现产值110.50亿元。

●近年来,汕头启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八个一批”工程,修缮利用147个革命遗址,红色交通站成为“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

●近年来,汕头深化“放管服”、营商环境、国资国企等338项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向区(县)、镇(街道)分别下放434项、483项权限。

●近年来,汕头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1156个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编辑:束孟卿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