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西北大漠23年 朱焕金将青春献给了国防科工事业

来源:金羊网 作者:孙梓青 发表时间:2022-10-03 08:49
金羊网  作者:孙梓青  2022-10-03
从广东农村的放牛娃,到远赴新疆从事核试验工作,朱焕金扎根西北大漠23年,将青春献给了我国的国防科工事业。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朱焕金:离蘑菇云最近的人之一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梓青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蘑菇云升起的那一刻,烙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里,也深深镌刻在了朱焕金的记忆深处。

家乡广东兴宁、现年85岁的朱焕金是当时在旷野中离蘑菇云最近的人之一。从广东农村的放牛娃,到远赴新疆从事核试验工作,朱焕金扎根西北大漠23年,将青春献给了我国的国防科工事业。

从广东放牛娃到大漠追梦人

朱焕金1938年出生于梅州兴宁,由叔叔抚养长大。小学毕业后,由于经济困难,他一度辍学在家,成了一名放牛娃。后在哥哥的帮助下,朱焕金得以重返校园。年少的艰辛生活让朱焕金更加珍惜和奋进,高中毕业,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坐上前往首都的火车时,朱焕金不会想到,他的一生已经和祖国的国防科工事业紧密地绑在了一起。

1963年,临近大学毕业,朱焕金应召入伍,到部队从事科研工作。次年,还在入伍集训期间的朱焕金就接到了改变了他一生的机密任务——赴新疆开展核试验科研。朱焕金回忆,当时听到能参加核试验任务,他与无数人一样,满心激动。曾经的放牛娃将去实现先辈的强国梦。

在罗布泊,用水是一大难题,孔雀河的水碱性很大,朱焕金和战友们喝完经常闹肚子。大漠夏季暴晒,冬季严寒,恶劣的天气和生存环境,每一秒都在磨砺朱焕金和战友们的意志,他们扎在帐篷里工作,任汗水一次又一次浸湿衣服。

严苛的试验、枯燥的演算,是他们每天的工作常态。核试验工作保密要求极高,所有草稿纸都不能随意放置和处理,“有一次,风太大了,把我们的草稿纸从帐篷里吹跑了。我们一大群人就在后面一边叫一边追,跑了很远才把几张草稿纸寻回来。”朱焕金说。

他们成为离蘑菇云最近的人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倒计时前,受制于当时的测量设备和条件,作为空中弱冲击波测量工作的工作人员,朱焕金成了少数几位需要留在旷野的工作人员,这也让他们成为了离蘑菇云最近的人。

爆炸的强度、烈度在演算纸上只是冷冰冰的数据,但旷野上的留守人员,每个毛孔都可以体会到冲击波袭来时的震撼感。

“当时让工兵挖个坑,爆炸的时候,我们就躲在坑里面。冲击波过去之后,我们就赶快起来工作,一边看测量仪器上的数据,一边看蘑菇云的高度。”朱焕金回忆说,蘑菇云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扩大,就像从自己头顶上奔涌过来一般,“烟云大得很,可怕得很!”

试验成功,基地里所有人都在欢呼,满脸尘土的朱焕金也不例外,“感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此后,朱焕金又亲历了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空投试验、第一次导弹核试验、第一次氢弹爆炸试验。1987年,朱焕金工作的研究所迁到了西安,他和同事合作出版了多本科普类读物,研究的重要课题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希望自己多为国家作一些贡献”

退休后,朱焕金随子女一起到南京生活,安享晚年。谈到家乡梅州兴宁,朱焕金满眼都是留恋,也满怀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的愧疚。母亲去世时,他没能回去,养父病重时,他匆忙从新疆赶回,但因路途遥远没能见到最后一面。朱焕金感慨,“只希望自己多为国家作一些贡献,弥补尽孝的不足吧。”

如今,祖国愈加强盛,让85岁高龄的朱焕金深感自豪。他们那一代人的“秘密”记忆,也已越来越多地为人所知。2019年,朱焕金被授予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总策划:杜传贵 林海利

总统筹:温建敏

文字统筹:李妹妍 李国辉

执行:李妹妍 姜雪媛 谢小婉 王隽杰 孙梓青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