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广东实践 | 坚持七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人民幸福感实现历史性提升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董柳 发表时间:2022-10-06 17:13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董柳  2022-10-06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开栏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会议、视察参观、出访等不同场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很多精彩的话语在国内外广泛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金句,也成为新时代指引广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强大思想武器。

即日起,羊城晚报·羊城派推出“非凡十年 广东实践——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勇毅前行”系列报道,展示新时代广东在总书记指引下取得的非凡成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作出的庄严宣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这一奋斗目标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具体行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民生保障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和全方位跃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排头兵”广东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肩负起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历史性提升。

《羊城晚报》2022年10月6日A3版版面

办好民生实事
打造“粤系列”政务服务品牌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广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的十年。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广东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在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等重要节点,亲自为广东指明前进方向、擘画美好蓝图,殷切期望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给予广东最亲切的关怀、最有力的指导和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对此,广东坚持把七成财政支出用在民生领域,坚持“小切口大变化”,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广东实施的“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成为广受欢迎的民生品牌,十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00万人,全省就业总量达7072万人、占全国1/10。目前,异地在粤务工人员达2300万人,为广东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为全国稳定就业作出积极贡献。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广东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十年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57万个、医疗机构床位26.4万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8.2%提高到57.65%,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跃居全国前列,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49岁提高到79.31岁。

今年国庆节,广州的大街小巷挂满五星红旗,洋溢着热烈的节日气氛,市民游客尽享节日欢乐。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摄

广东还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政府改革,聚焦优化政务服务数字化流程再造,建机制、打基础、推应用,全面推动政务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第一。广东先后打造出“粤省事”“粤商通”“粤智助”等“粤系列”政务服务品牌,利企便民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其中,粤省事主要为群众服务,集成各地各部门2400余项高频事项,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7亿人,日均访问量2.9亿次、业务量1.3亿次。粤商通已上线涉企高频服务1800余项,市场主体注册超过1250万家,整合上线全省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对企业诉求实现全流程闭环办理。企业申领财政补贴资金和融资贷款在平台“一键直达”。粤智助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百米。

目前“网上办”占比99.57%,“一次办”占比99.91%,“掌上办”占比95.14%,全省超过9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200项高频政务服务泛珠九省区“跨省通办”,56项广东政务服务在港澳地区实现“跨境通办”。

强化以城带乡
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我们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程证明,只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去做,我们不仅能脱贫,还能发展得很好。”曾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的连樟村村民陆奕和说。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走进清远市连江口镇连樟村贫困户陆奕和家,详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询问他生活怎么样、有哪些困难。习近平还看望了党员、老战士陆上伙。习近平对村民们说,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他希望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幸福。

新时代里,广东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如期完成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相对贫困村脱贫任务,构建起“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十年超过城镇居民、去年达2.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6:1。

广东认真落实中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部署,十年来帮助当地29个贫困县摘帽、64.4万贫困人口脱贫。坚决扛起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政治责任,协助桂川黔滇四省区93个贫困县摘帽、500多万人口脱贫,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连续4年获得“好”的等次。

201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对口帮扶黔南的“接力棒”从深圳移交广州。广州市越秀、海珠、白云、黄埔、南沙、荔湾六区对口帮扶黔南州瓮安、惠水、贵定、龙里、长顺、独山、三都、荔波、平塘、罗甸10个贫困县。

广州携手黔南,决战脱贫攻坚,特别是2016年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进驻黔南以来,合力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引向深入,交出了一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高分答卷,谱写了新时代对口帮扶协作的崭新篇章。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调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贵州由原东部6省7市帮扶调整为广东省帮扶。继25年倾情帮扶助力贵州脱贫后,广东与贵州更紧密地“携手”。

在全方位交流合作新征程上,粤黔两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新一轮协作协议,推进两地协作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携手谱写了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新篇章,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用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省际合作机制,在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赢得更大市场”。

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让更多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了现实。

保障生活质量
高标准推进绿化广东大行动  

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是第一要务。

十年里,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4万亿元,连续跨过7个万亿级台阶,经济总量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5.23万元增长到9.83万元,继广州、深圳之后,佛山、东莞也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

这十年,广东区域发展差异系数缩小到0.53,高铁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机场旅客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国第一,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三甲医院、高水平医院等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

空气好不好,水干不干净,直接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广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超常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五年真金白银投入7500亿元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污水管网长度达7.34万公里、增加1.9倍,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分别增加73.8%和253%。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通讯员 谢惠强 摄

统计数据显示,在水污染治理方面,2021年广东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达2947万吨/日,污水管网长度达7.34万公里,均居全国首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18年不足20%提高到目前近50%。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原有9个劣V类国考断面全部消劣,5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特别是茅洲河、练江由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范。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广东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七年全面达标,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3%,PM2.5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率先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率先构建大气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

在垃圾处理和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截至目前,全省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分别达5869万吨/年、957万吨/年。珠三角9市全部纳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2020年度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被党中央、国务院评定为优秀等次。

十年间,广东基本建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华南国家植物园获国务院批准并揭牌,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全省高标准推进绿化广东大行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十三五”以来共实施造林和生态修复2287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8.7%。广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十年来,广东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打造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深入推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成功应对超强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大幅下降。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一场场防疫硬仗,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落细落实落具体。

【实践案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作出庄严宣示

医保改革新政频出
群众看病更加方便

今年82岁的陈耀珍,是医保改革的万千受益个体之一,见证了十年来我国医保领域改革的历史进程——她不仅亲历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并成为广东首位受益人,而且享受到了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改革红利。

陈耀珍和老伴把青春奉献给了海南的林业系统,1996年退休后到广州与子女同住,至今已有26年。其间,她和老伴身体每有不适,都是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就医。

由于医保关系在海南,每次住院后,他们都得把一摞票据和住院资料整理好,通过邮局寄给海南的亲朋好友。亲友取到票据后送往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医保经办机构,由这里将票据逐级递送到海南省社保局审批,审批通过后再逐级返回,最后亲友再把报销后的费用汇给陈耀珍老两口。这一去一回大约需要两个月时间。

陈耀珍的身体算硬朗,她的老伴身体则欠佳。平均下来,每四五个月家中就有一人要住一次院,每次住院后的报销着实大费周折,也欠了亲友不少人情。由于每次出院时费用需先自行垫付,他们在经济上也有不小压力。有时,上次住院报销的钱还没寄过来,二老又有一人住院了……

改变出现在2017年3月1日。

那年2月,陈耀珍因为肺炎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3月1日傍晚,陈耀珍正在病房里做出院前的准备,管床的医生突然走进来对她说:“中央有政策了,外省病人在广东看病能直接报销了”。

由此,陈耀珍成为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上线运行后,广东通过该平台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首位受益人。那次住院,陈耀珍的医疗总费用为5999.89元,办理出院手续时即时享受了医保记账4742.29元,个人支付了现金1257.6元。

在深圳,社康中心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摄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意味着,在外省参保的患者只需按规定在参保地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并通过审核,就可持社会保障卡,在广东省已经联网结算的定点医院登记入院。出院时按照“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目录”结算,只需支付由本人负担的费用。患者无需自己先行全额垫付医疗费后再返回参保地报销,避免了过去就医报账两地来回奔波的辛劳。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广东省跨省和省内住院异地就医累计直接结算839.76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1029.2亿元。时至今日,这项改革的受益群体覆盖面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从2021年10月起,广东省医保新政利好又往前推进一大步,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医保局“每个县至少开通一家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任务,外省份参保患者在医院看普通门诊不仅能报销一定比例医药费,而且能直接结算。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广东省跨省和省内门诊异地就医累计直接结算82.39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3.3亿元。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的资料显示,除率先推进异地就医医保即时结算外,广东省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继续居全国首位,还是全国医保电子凭证首批试点省份,并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从全国试点走向全国示范,创新性开展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改革工作,率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医保支付体系,开展腹膜透析治疗费用医保包干支付改革……今年7月,广州正式在全国首创开展住院就医信用无感支付服务试点,患者就医更便捷了。

一项项改革举措,既是在为生命护航,又生动诠释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追求。

【数说成就】

●这十年,广东如期完成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相对贫困村脱贫任务,构建起“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十年超过城镇居民、2021年达2.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6:1。

●全省大气环境质量连续7年全面达标,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3%, PM2.5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5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广东坚持把七成财政支出用在民生领域,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成为广受欢迎的民生品牌,十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00万人,全省就业总量达7072万人、占全国1/10。

●十年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57万个、医疗机构床位26.4万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8.2%提高到57.65%,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跃居全国前列,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49岁提高到79.31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