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余件(页)731部队暴行新罪证首次展出
新华社哈尔滨12月12日电(记者王建、杨思琪)在第九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改陈工程完工,2万余件(页)新文物、新档案、新史料首次展出。专家表示,这些新展出的罪证为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和实施细菌战等罪行增添新铁证,使证据链条更加完备。
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用六种语言写的“反人类暴行”墙(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据介绍,此次改陈工程于9月19日开工,馆内陈列以“反人类暴行”为主题。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介绍,此次改陈新增罪证主要是2015年以来通过考古发掘、“跨国取证”和学术研究取得,其中新增罪证文物2862件、新增罪证史料23000页、新增731部队原队员影像资料810分钟。
“这些新展出的罪证文物和史料都是铁证,使731部队细菌研制、人体实验的证据链更加完备。”金成民说。
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展出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在展厅内,新展出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即731部队)详细记载了731部队成员信息,为深入进行731部队总体规模、人员来源、身份构成等基本史实问题研究提供了一手史料支撑。根据该名簿记载,731部队共有成员3497名。“此前学术成果多涉猎生物战、人体实验等战时罪行、战争责任和战后贻害等问题,731部队成员名单等重大基本史实研究较少。这些档案揭开了这支恶魔部队的完整面纱。”金成民说。
这是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展出的新罪证文物细菌培养箱内匣 (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945年8月,731部队败退之际炸毁了进行细菌实验和人体实验的核心区域,试图毁灭证据。通过考古挖掘,2000余件战争遗物在这次改陈后首次大规模展出。黑龙江省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李陈奇说:“这些新罪证文物是日本侵略者毁灭犯罪证据的直接证据。”
这是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展出的细菌培养箱(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历经30余年艰辛寻证和不懈研究,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已拥有七大类近10万件馆藏罪证文物及史料,构成了相互印证、真实完整的立体罪证链条。“通过展示罪证、揭露罪行,进一步扩大和增强陈列馆的国际影响力,警示世人铭记历史、捍卫和平。”金成民说。
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展出的玻璃器皿(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731部队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以研究防治疾病和饮水净化为名,实则用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等进行活体实验,以及进行细菌武器研制和生产的秘密部队。其基地建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至少有3000人在这里被用于人体实验。
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完成改陈的展厅(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2月10日,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一名工作人员在观看完成改陈的展区。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播放的影像证据(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展陈的土陶制细菌炸弹(复制品)(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设置的多媒体展项,参观者拿起电话可以听到731部队队员证言(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展陈的香炉(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2月10日,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工作人员在介绍新展出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展出的留守名簿(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完成改陈的展厅(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展出的电流孵卵器(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完成改陈的展厅(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2月10日,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一名工作人员观看完成改陈的展区。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展陈的罪行证据(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