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大家对这两个节日有多少了解呢?
快跟着穗小环的脚步
一起来看看相关的知识科普
以便于更好地创作海报呢~
世界湿地日
“世界湿地日”的由来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从此,湿地保护成为了全球性政府间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湿地公约》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到2006年5月止,缔约国已发展到152个国家。我国于1992年加入了这一组织。
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什么是湿地?
《湿地公约》中定义“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及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含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近海与海岸等自然湿地,以及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之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在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储碳固碳、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等方面作用突出。
2023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
修复湿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发布主题海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的由来
每年的9月16日是国际臭氧层保护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1974年被发现地球表面的臭氧层出现了严重的空洞。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生命。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
臭氧层有什么作用?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自然界中的臭氧层大多分布在离地20至50千米的高空。
保护作用:能吸收99%以上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人体会造成皮肤癌。
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
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如果臭氧减少,则会产生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
臭氧层“空洞”会造成什么影响?
对人类的影响:损害眼睛(角膜和晶体),增加白内障患者人数。增加某些癌变的数量,易使人类和动物患皮肤癌。危害免疫系统,增加传染疾病的发病率。
对植物的影响:破坏树木正常生长,减少一些森林种类的数量。影响敏感的农作物,如西红柿、黄瓜、甜瓜、大豆和大米等,破坏生长,减少产量。
对动物的影响:增加家禽患病率,导致减产;对幼鱼生长和水体产生影响,臭氧消耗导致海洋鱼类每年减少数百万吨。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主题海报
看完主题科普和作品介绍
相信大家对世界湿地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赶快绘制出你的作品
扫描下方二维码上传
穗小环期待大家的投稿~
海报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