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出凤城”为媒 探访佛山“美食秘境”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杨苑莹 景瑾瑾 吴泳 梁正杰 张闻 发表时间:2023-04-25 08:38
金羊网  作者:杨苑莹 景瑾瑾 吴泳 梁正杰 张闻  2023-04-25
“厨出凤城”,首篇讲述佛山美食,请和我们一起走进佛山几个特色的美食秘境吧。

顺德厨师展示创新醒狮酥 顺宣供图


出品 佛山全媒体传播中心

策划\统筹 谢红 张闻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杨苑莹 景瑾瑾 吴泳 梁正杰 张闻

【开栏语】

“虽有眼前诗酒兴,遨游称得最闲心。”人生在世,畅游天下美景、品味人间美食是不少人节假日里“背起行囊”的重要目的。如果你是此道中人,来一趟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佛山,总是没错的。

“五一”长假即将到来,如何在5天假期里在佛山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为你想好了。4月25日-28日,羊城晚报将从“饮食、住宿、游乐、艺术会展”四方面,向读者介绍佛山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厨出凤城”,首篇讲述佛山美食,请和我们一起走进佛山几个特色的美食秘境吧。

东灶鱼头火锅招牌菜 受访者供图

顺德鱼头火锅 “川粤”新味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杨苑莹

顺德美食讲求“五味周全,六艺领鲜,饮和食德,顺其自然。”如此爱吃会吃的顺德人,到底有什么美食能征服这“刁钻的味蕾”?顺德曾进行了一个评比,“全民最爱十大顺德菜”,其中顺德鱼生、拆鱼羹、煎焗鱼嘴、菜远炒水蛇片、顺德蒸鱼、家乡酿鲮鱼、凤城四杯鸡、炒牛奶拼野鸡卷、顺德脆皮烧鹅、均安蒸猪10项美味榜上有名。

不难发现顺德人有多爱吃鱼,甚至有人说“没有一条鱼能完整游出顺德”“顺德人上辈子是猫,这么爱吃鱼”。据了解,顺德是全国重要的淡水渔业主产区,水产养殖业是顺德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2021年,顺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26亿元,其中水产养殖业产值74.03亿元,种植业产值47.10亿元,农业产出位列全省前列。

顺德人爱吃鱼,光吃鱼的方式就有上百种。因而不少餐厅以“鱼”为招牌菜,像是顺德渔村的“顺德鱼生”、聚福山庄的“煎焗鱼头”等。与此同时,新派粤菜店、融合菜式店,也或多或少受到传统顺德菜的影响。像是做“鱼头火锅”的东灶鱼头,把四川的火锅和顺德的鱼融合在一起,走一条新的火锅路线。

诞生于2007年的顺德本土餐饮企业东灶鱼头火锅,主推川味火锅+粤式鲜鱼,既有传统顺德菜鱼头的新鲜鲜味,又有四川麻辣咸香的口感。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食材选用肉质细腻嫩滑的花鲢鱼(俗称“大头鱼”)鱼头,一般控制在 1.25千克左右的鱼,摘选出250克的鱼头。“因为顺德人吃鱼最刁,一吃就要吃新鲜的,而我们为保证口感都会日产日销,确保鱼头鲜活度。”

该店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制作火锅底料也会考虑到保证鱼肉的鲜嫩,使用单锅单炒,不用牛油用植物油+数十种辛香料,在去除泥腥味的同时不掩盖鱼味。“我们与别的火锅店不同的还有味碟。一般都是油碟或者是自主调味,但我们固定用9种不同的香料,例如芹菜、香菜、花生、炸黄豆等,调制适合鱼肉味道的味碟。”

“顺德人爱吃鱼还有就是爱吃鱼不同的部位,因此我们专门制定了对应的步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演示“鱼头先下,汤味鲜”,“一压、二亲、三吸、四吃”把鱼骨剃掉,先吃鱼嘴,后吃鱼脑,最后吃鱼肉。

此外,店内还有不少顺德特色鱼品,例如鲮鱼饼、鱼腐、鱼面、鱼嘴、鱼皮角等。想尝尝顺德人钟爱的鱼品,又喜欢重口味的游客朋友,不妨尝一尝创新融合菜。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顺德人对食、对制的要求,正是这句刻在骨子里的话,让游客不远万里一探美味。在这个五一期间,顺德将会举行不少与美食有关的活动,如杏坛镇的桑麻黑毛节瓜美食文化节。游客朋友可以在田间地头品尝油亮清甜的黑毛节瓜,更有黑毛节瓜曲奇饼、黑毛节瓜面、黑毛节瓜蛋糕等新奇产品等着大家。

得心斋酝扎猪蹄 受访者供图

百年传承“卤味之王” “得心应手”的禅城美味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景瑾瑾

在佛山禅城,有一家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美食老字号得心斋。得心斋的酝扎猪蹄,享誉海内外,有着“卤味之王”美名。

得心斋原名和记猪肉店,创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古时候,店铺正对汾江河道,河岸正埠码头有座接官亭,路经佛山的大小官员都会在此歇息。相传,有一位官员在此用餐,尝过酝扎猪蹄后颇为欣喜,赞誉其为“得心应手”。此后,和记猪肉店也易名为得心斋,制作的酝扎猪蹄也被叫做“得心应手”,寓意吉祥如意,名声大振。经过百年传承,如今,酝扎猪蹄已成为佛山传统美食的一张名片。

“得心斋酝扎猪蹄的制作无论从选料、酝制、调味还是火候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有大小工序三十几道。酝制出来的扎蹄,品尝起来皮脆肉爽、肥而不腻、和味甘香。”得心斋第五代传承人余秀丽告诉记者,得心斋的酝扎猪蹄,由于风味独特、工艺精细、造型美观,有“卤味之王”之称,驰名省、港、澳及东南亚各国。因酝扎猪蹄是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食品,更含有得心应手的美好祝愿,故逢年过节群众自用、宴客或外来游客购买作礼品以馈赠亲友,也是宾馆酒楼高级宴会必备的主菜,以至时有供不应求情形发生。

得心斋经过历年的不断发展创新,已形成了烧、卤、腊食品系列,并多次荣获各级优质名特产品、广东省老字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荣誉称号。

得心斋酝扎猪蹄,是“美味禅城”的一个代表。都说“食在广州,厨出凤城”,但后面还有一句“师出张槎”,清末民初,广州八成左右高级酒楼的创办者或主厨来自禅城张槎……如今在禅城,酒店酒楼、路边特色餐馆、景区里的网红餐厅、老街古巷里的私房菜馆,随处可见。无论是烟火气满满的佛山创意产业园,还是青砖镬耳的岭南天地,或者独具岭南风情的文华里、西华里等,都是享誉广泛的美食集聚区。

除了美味佳肴,禅城还有享誉海内外的“琼浆玉液”——石湾玉冰烧,其传统酿造技艺由清道光年间创立的“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陈如岳始创,他在原来米酒酿造工艺上,增加“缸埕陈酿、肥肉酝浸”,陈如岳发现酝浸了肥肉后的米酒变得更加清透醇香,口感甘洌,于是,将这种酒取名“肉冰烧”,因粤语的“肉”和“玉”同音,浸泡后的猪肉又像玉一样,故又更名为“玉冰烧”,该工艺一直传承至今。

秋茄宴 受访者供图

细长翠绿“观音手指” 独一无二盐步秋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

如果想真正了解广府美食,或许“南番顺”这个概念,可以概括广府美食的来源分布。要来南海寻觅美食,寻求食材最新鲜的“本来味道”是打开南海美食的正确方式。

南海独一无二的盐步秋茄更是不得不品尝的“不二之选”。正宗的盐步秋茄每根长约25厘米,粗不及中指,瓜末端弯弯翘起,呈独一无二的“J”形,活似一根纤秀的手指,因此也有“观音手指”的美誉。据传,几百年前,盐步地区一户人家无意中发现,后院有几株从未见过的植物长出多条似瓜非瓜的果实,于是待它长至25厘米左右长时摘下来煮熟试吃,美味可口,于是留种取籽繁殖开来,最终长出了独具特色的盐步秋茄。有意思的是,直到现在,最正宗的盐步秋茄依然只能在大沥盐步地区才能种植成功。是名副其实的“独此一家”。

虽然名为“秋茄”,但品尝盐步秋茄最合适的季节却并非在秋季。农历2月至7月长成的秋茄最鲜嫩,也是味道最好的季节。南海区大沥镇长润餐厅是目前唯一一家专食秋茄的餐厅。餐厅老板娘罗洁明告诉记者,经过不断钻研,长润餐厅开发出多种秋茄菜肴,目前最受食客欢迎的包括捞起秋茄、冰镇秋茄拼咕噜肉、秋茄羹、秋茄包、豉油皇秋茄等。“厨师在蒸煮的过程中,要通过飞水等举措,先把食材留色,再进行下一步处理。”炎炎夏日,经过处理的秋茄鲜嫩清爽,与咕噜肉等菜肴食用,更能中和肉的油腻感,别有一番滋味。而凉拌菜捞起秋茄参考了广式鱼生的吃法,不但能品尝秋茄的鲜嫩爽口,菜名更寓意风生水起,色香俱全。

“从4月中下旬开始,每周末都会有旅行团来吃秋茄宴,可以预计,‘五一’黄金周食客数量应该会比较火爆。”罗洁明表示,由于今年春季雨水较多,秋茄“色香味”达到极致的时节预计在端午节前后。“由于秋茄宴品种多样,目前日常菜主要是豉油皇蒸秋茄、酥炸秋茄、焖秋茄这几道。如果要吃完整的秋茄宴,需要提前1~2天预订。”

苦瓜刺身 梁正杰 摄

初夏限定“苦瓜宴”超120道苦瓜菜式释放味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泳

苦涩煎熬忆往甜,只留余淡唇齿间。每年4到10月,正是南海区狮山镇谭边大顶苦瓜最佳赏味期。顶大身圆、爽口甘甜的谭边大顶苦瓜也迎来品尝旺季,吸引着佛山及周边城市市民闻“瓜”而至,甘当“吃瓜群众”。

据介绍,谭边社区种植大顶苦瓜已有80多年历史,该品种在珠三角地区远近闻名,畅销港澳地区,成为不少家庭餐桌上常见的夏日消暑佳肴。谭边大顶苦瓜因其产品品质优、肉厚瓤少、瓜型美观,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相对于市面上一般品种的苦瓜,大顶苦瓜糖分含量较高。初品尝,涩于舌尖,但在苦味过后,又带有丝丝甘甜,将苦涩与甘甜的滋味巧妙融合。

从田头到桌上,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绿色精灵”大顶苦瓜,如何变成食客争相品尝的夏日美味?记者走进位于南海狮山谭边的大顶苦瓜名店——年年好景酒楼,探寻其中的“独门秘方”。

自2007年开始,年年好景推出首道大顶苦瓜特色菜——苦瓜筒骨汤,至今该店已围绕大顶苦瓜创作出超120道特色菜肴,大顶苦瓜宴也成为佛山南海“八大名宴”之一。其中,“镇店”菜式为大顶苦瓜刺身,几乎成为每桌食客的“上桌必点”菜式。

据介绍,大顶苦瓜刺身的创制灵感来源于顺德鱼生。爽脆、甘甜的口感是大顶苦瓜刺身这一菜式的“灵魂”,这既得益于大顶苦瓜比一般苦瓜高10%的糖分,也有赖于厨师精湛的刀工和特殊调味手法。

“每到苦瓜上市的季节,不少村里人都会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品味一顿地道的苦瓜宴。”南海区狮山镇谭边社区党委委员谭伟军表示。

围炉煮茶 受访者供图

艺术花园围炉煮茶品味生活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来到旺林艺术花园的花园餐厅里,10多围围炉煮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花草树木、园林小院中。木桌上,陶制茶壶嘟嘟冒着热气,10多个茶客沿桌围坐,一边喝茶聊天,一边品尝茶点水果。充满花园景致与中式茶文化气息的茶摊布局,加上古朴茶具,庭院里盛放的春花,颇有一番“红泥围炉”的中式意境。

旺林艺术花园副总经理练继雄表示,当初刚推出这个项目的时候,的确没想到会那么火爆。相对于普通餐厅、茶楼,景区的花园布局、庭园设计……更有优势,组合成了一个中式花园的围炉煮茶空间与环境。

“一句‘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诗句,说尽了冬日围炉夜话的闲情雅致。”旺林艺术花园创建人钟海旺对记者说,在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中,最早的“围炉煮茶”被称为茶宴,兴起于南北朝,在唐宋时期尤为盛行。古人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碎末,制成茶团,饮用时把茶捣碎,加入葱、姜、枣、薄荷、橘子皮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

围炉煮茶为何突然火了,这缘于休闲经济的崛起。打工人渴望从当下充斥“焦虑”“内卷”的生活中抽出片刻时光,让大脑、身心得以放空。因而,“围炉煮茶”的背后是打工人想摆脱“奔忙”生活的仪式感,也是对慢生活的向往。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