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广东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奋力走在全国前列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黄婷 实习生 陈邹心怡
5月20日至23日,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举行。论坛上,各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生动展示科技强国建设中的“湾区力量”。
这是广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广东立足新发展阶段,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更强、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创新 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在江门开平金鸡镇、赤水镇一带的打石山地下700多米,一座中微子实验室正加速建设;在深圳鹏城实验室,“鹏城云脑Ⅱ”超级计算机的指示灯不停闪烁,每一秒都在进行上百亿次计算……从大科学装置到高水平多层次的实验室,广东持续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加快打造一支科技创新“王牌军”。
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广东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新一代通信与网络、量子、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全省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院,目前已认定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50家。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背后,是一大批粤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的身影。去年12月10日,《202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出炉,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其中“企业创新”这一关键指标遥遥领先。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攻关,人才都是关键。2022年6月出台的《关于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激发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提出10条改革举措,为科研人员松绑,为创新创造赋能,支持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在“揭榜挂帅”“赛马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新举措的推动下,越来越多顶尖人才集聚广东,“近悦远来、拴心留人”已成为广东人才发展环境的真实写照。
协调 县域经济“短板”变“潜力板”
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广东的基本省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广东县域面积占全省的71.7%,县域常住人口占28%,但县域GDP占比仅为12.5%。
县域经济看似是广东经济的“短板”,其实也是“潜力板”。为了激发这一“潜力板”的活力,从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到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再到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不断强调突出县域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认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以实现农村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重要工程。
产业振兴仍是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当前,广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1+14+15”政策体系基本成型,各县域正从自身资源、区位优势出发,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可持续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例如,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徐闻县,将前几年烂在地里的菠萝进行立体化营销,开拓“土特产”大市场;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汕头南澳凭借碧波荡漾的海域加强文旅开发,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到访;全球铜材料龙头企业深圳正威国际集团在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投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投资150亿元,带动上下游企业进驻……
绿色 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今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正式印发。当前,全省各地以“绿美广东”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跑出“加速度”,南粤大地勃发绿美新气象。
其中,广州提出全力推进实施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八大工程”,全年完成森林提质增绿23.5万亩;梅州明确实施“八大行动”,不断提高阔叶混交林比重,实现红色苏区绿色发展;湛江深入实施绿美湛江生态建设“七大行动”,打造“红树林之城”。
同时,广东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到2027年将率先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这也是广东践行“两山理论”的鲜活样本。广东还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1361个自然保护地。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广东海上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项目加速落地,机械、电子、食品、纺织、化工、家电等行业树立了一批绿色制造典型。数据显示,过去10年,广东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41家、绿色设计产品871种、绿色工业园区1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1家,绿色制造示范数量居全国首位。
此外,广东通过金融手段,挖掘森林碳汇价值,探索出“点绿成金”的新路径。2021年6月,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签署首笔5880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这是湛江乃至全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目前,在广东省碳普惠试点地区,通过科学造林护林以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已被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
开放 “五外联动”拼招商抢订单
线下参展企业数量达3.5万家,累计进馆超290万人次,现场出口成交216.9亿美元……这是5月5日落下帷幕的第133届广交会线下展获得的成绩。各项指标体现了中国外贸的韧性与活力,表明全球工商界看好中国经济,对未来深化经贸合作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广东外贸人财两旺。从“投资中国年”到广交会举行,从新加坡总理到法国总统来访,从与沙特阿美到与中海壳牌签约,广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惠州,总投资达百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一期取得重大进展,大亚湾研发中心建设热火朝天。“这是我们在北美总部以外首设综合性研发中心,也是广东首个美商独资的化工研发中心。”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立帆说。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要扎实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牵引带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共享 “真金白银”保障改善民生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均衡性可及性,高水平谋划推进民生工作,采取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举措,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让老百姓的生活步步高、喜洋洋。
当前,广东“真情实意”“真金白银”谋划实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育儿、交通、食安、消保、平安等民生工程,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省财政安排650.05亿元支持扎实办好省十件民生实事,保障教育、卫生健康等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不断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暨粤菜产业文化交流活动上,140名选手同台竞技、大秀厨艺,共促产业发展。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为稳住就业盘注入了新动力。
从三线整治、天然气入户到雨污分流、道路墙面翻新,老旧小区改造“改”到百姓心坎上。5月17日,广州通过《广州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行办法》,在全国优先出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流程办法,创新了老旧小区改造模式。
保障性住房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今年以来,广东各地还发布多条新政抚人心。其中,广州提出优化统筹全年土地储备出让,全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7.5万套;深圳明确建设和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由原目标40万套(间)调整为不少于60万套(间)……一个个数字目标实现,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延伸
粤企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新理念孕育新希望,新格局引领新发展。在广东,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拥抱开放大市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向创新要活力
向绿色要后劲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广州美妆企业,丸美生物打造了面向全球的重要研发窗口——广州研发创新中心,其中包括基础研究中心、应用开发中心、评价测试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开放创新中心。
在丸美CEO孙怀庆看来,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引力场”,在消费升级趋势下,美妆行业将迎来钻石十年,而这更考验企业的“挖矿”能力,企业只有找准赛道,不断加码科技研发,才能持续焕发“国货”魅力。
创新赋能,更多制造业企业加“数”前行。“我们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大量新技术转化为简单可调用的功能,赋能工业企业的智能生产管理、产品服务与创新,以及产业链协同。”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介绍,近年来,树根互联开发了以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平台,助力湾区企业实现“数字跃升”。
要向创新要活力,也要向绿色要后劲。“双碳”目标下,占据二氧化碳排放总量31%的工业园区成为降碳控碳的重要对象。在佛山顺德,建成已有20年的美的工业园西区摇身一变,从老旧园区蜕变成了零碳园区。
“绿色产品已经是市场趋势。”美的楼宇科技研究院数字化业务架构中心负责人王坐中认为,虽然国外还未针对空调制造企业出台“碳关税”政策,但一些国外客户会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的碳足迹报告。因此,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盘查成为必不可少的任务,企业要提前做好筹划,把握绿色发展新趋势。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融入全球市场
开放的广东吸引越来越多企业投资和落户。作为全球最大的微细漆包铜线制造商,德国益利素勒集团瞄准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近年更将目光投向南粤大地,选择在惠州博罗县建立工厂。
益利素勒中国总经理葛恩满表示,惠州是其布局中国市场的又一新起点。“广东是中国营商环境的翘楚,其惠企政策精准而全面,这也是我们为何决定投资广东的重要因素。”在葛恩满看来,广东政府不仅高度配合外企的前期考察工作,后续也帮助外企快速完成各项审批流程,提供了优质的营商环境。
在吸引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广东外贸企业也使出十八般武艺,加大设计研发,培育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融入全球市场。
在万力轮胎从化基地生产车间,机器声轰鸣,数十辆物流发货车辆在工厂门口排队等待装车。据介绍,万力轮胎前三月出口轮胎金额超过5.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
万力轮胎产量和销量大幅提升,得益于其近年来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创新,推动“制造”向“智造”升级。“万力轮胎每年的研发投入均达到双位数增长。我们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技术目前已比较成熟,在低阻力、耐磨性、超静音、自修复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万力轮胎研究院副院长官声欣介绍。
据介绍,为满足海内外市场需求,万力轮胎从化工厂去年投资7.4亿元升级改造关键设备,建设智能立体库,提升产品生产及发货效率。今年,万力轮胎将进一步开展技术改造,对从化工厂进行产能再升级,同时将积极筹建海外轮胎生产基地,预计上半年完成海外工厂选址工作。
数说
据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广东2023年省级年初预算安排1100亿元,全力保障“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广东省财政厅将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每年统筹各类资金超300亿元,八成以上由市县统筹使用。
截至2022年,广东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8.7%,森林面积为1.58亿亩,森林蓄积量已增长到6.24亿立方米。2012年至2022年,广东共计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总面积4659.15万亩,绿化率等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广东省共投入106.76亿元,推动重点城市加快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增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22万套(间),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不少于3万户,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不少于1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