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共青团广东省委发挥组织优势,动员全省161所高校,从岭南特色农业、海洋经济产业、特色制造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方面挖掘大学生可为能为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形成首批100个大学生团队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示范种子项目。
日前,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签约仪式举行,中山大学和清远市连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和梅州市平远县、暨南大学和梅州市梅江区等10对高校与区县代表签约。此前,他们已奔赴广东的百县千镇万村,将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带进田间地头,将智慧结晶和丰收硕果留在村屯农家。
以智慧服务发展
想象中的“无人农场”,如今正在变成现实。华南农业大学“无人农场”团队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融合定位算法,保证拖拉机定位精度小于2cm;采用田间作业轨迹跟踪复合控制技术,保证作业路径跟踪控制精度小于2.5cm。
着眼乡村发展痛点,广东青年大学生引进无人农场、农业数字平台等先进技术,利用智能技术治理乡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他们把科技创新植入乡间沃土,孕育出振兴的产业。
搭建基站、勘察地形、打点测绘、规划航线、喷洒工作,在潮州市饶平县上社村,来自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的飞手正在完成无人机植保。他们远程操作无人机高速飞行,使农药喷洒、施肥作业效率提高了近40倍。
湛江有着广东最大面积的红树林。为修复红树林资源、保护“海洋绿肺”,广东海洋大学“湿地卫士”团队研发红树林建设智能服务机器人,该设备由太阳能供电,可在红树林全自动自主耕种,减少90%人工成本。
据悉,共青团广东省委建成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对接平台,面向全省县镇和高校推介展示种子项目,为“县镇提需求”和“高校提供给”打样。
把实验室搬到乡村
把论文写在大地、把汗水挥洒在田野、把科技成果应用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广东青年大学生将实验室搬到了乡村,“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在这里,实验更接地气,成果直接落地。
中山大学“智渔时代”团队深入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开展调研35次,实地走访300多户渔民,破解黄立鱼养殖问题。4年沉淀,团队研发出以基因编辑为核心技术的优质鱼苗,成果惠及渔民50户,带动大林社区相关就业120多人,人均年收入提升超2万元。
梅州市是全球最大的沙田柚生产基地,被誉为“金柚之乡”,这里每年疏下高达20多万吨的废弃小果如何更好地利用?广东工业大学“柚创小康”团队以“生物合成+基因编辑”催化酶核心技术研发黄酮加氢异构酶产品,实现梅州市14个推广示范点23万吨废弃小果的回收利用。
华南农业大学荔枝育种团队耗时多年攻克荔枝育种难题,“火‘荔’全开”团队深入茂名市电白区霞洞镇,引进21个荔枝新品种,落地推广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荔枝嫁接技术和丰产稳产技术。
共青团广东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动员全省122个县(市、区)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定位,挖掘提出希望高校团队提供支持的高质量发展需求1388个。其中,聚焦岭南特色农业的县镇需求471个,文化创意需求323个,休闲旅游需求266个。
截至目前,已有19万余人次高校大学生在项目对接平台参与县镇“需求竞标”。接下来,共青团广东省委每年将组建1000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选聘不少于1000名专家学者作为突击队导师,推动突击队项目与结对的县镇需求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支撑,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