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霁,广州港蓝天云涌,海风猎猎。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边,林立的塔吊下,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正在自如穿行。
6月9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广州港。这里有不少“之最”——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全国最大粮食中转港、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也是我国重要的汽车枢纽港、非洲和东南亚航线枢纽港。
港口是链接国内外市场、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作为我国能源、原材料物资运输和南北商品交流的交通枢纽,广州港2022年货物吞吐量6.56亿吨,居全球第五;集装箱吞吐量2486万标箱,居全球第六。”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小明说。
港口也是观察经济脉动的“晴雨表”。宋小明介绍,今年1—5月,南沙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4.0%、6.7%,其中外贸集装箱同比增长10%。今年前四月,广州港集装箱船舶在港停泊时间综合效率在全球主要港口中位居首位。
“不仅如此,南沙港区已成为智利车厘子进口第一大海运口岸,也是泰国榴莲海运进口第一大口岸。”广州南沙国际冷链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磊说,目前,通过提前预约等方式,配合海关查验方式的优化,新鲜水果可以实现2小时从卸船到达江南果批市场,让国内消费者享受到质量更好、价格更优的鲜果。
作为新一代智慧港口,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是全球首个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和5G通信的自动化码头,并在全球率先采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据介绍,未来广东将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把广州港打造成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在南沙这片改革开放热土,“首个”还有很多。走进南沙在全球首创的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全球溯源中心,拿出手机扫描一个物品二维码,就能轻松获得其商品信息、企业信息、物流信息等一系列数据信息。
全球溯源中心由政府主导建设、监管部门共建共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运用数字合约,对商品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分段采集、分级使用,致力于将商品信息转化为数据生产资料,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效有序流通。通过促进数据资产权益确定、数据要素流转应用、数字生态发展等数字治理创新,服务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据价值化。
这有什么重要意义?粤港澳国际供应链(广州)有限公司总裁于崇刚举例:“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需求变得更高,但这些数据在一个个外贸环节的电脑系统中,互联难度很大。全球溯源中心解决了这个问题,用公共规则解放数字资产,让企业安全地把数据发布出来,从而建立起数据‘大仓库’,让外贸企业应用数据更加便捷。”
【采写/脚本】南方+记者肖文舸 尚黎阳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许舒智
【剪辑】南方+记者龙达洋
【海报设计】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