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广州首个生产性非遗集聚区,荔湾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开园

来源:金羊网 作者:马思泳 陈秋明 荔宣 发表时间:2023-06-28 23:50
金羊网  作者:马思泳 陈秋明 荔宣  2023-06-28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荔宣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三雕一彩一绣”集聚非遗之光;中药文化、南派花毽、自然门武术焕发新机。6月28日,荔湾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以下简称“荔湾非遗集聚区”)在珠江钢琴创梦园正式开园,是广州首个生产性非遗集聚区。荔湾非遗集聚区首期引入了20家非遗大师工作室进驻,致力于打造生产、展示、销售、研学等于一体的非遗综合性集聚发展平台。

打造综合性平台,拓宽非遗发展空间

2020年,位于永庆坊的广州首个非遗街区正式开街。2023年,荔湾区迎来了非遗集聚区,这是荔湾区在广州首个非遗街区经验上,对非遗文化产业的新探索。

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指导下,荔湾区委、区政府联合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新型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空间,并于2022年2月,正式启动荔湾非遗集聚区建设。

荔湾非遗集聚区首期建设面积达12000平方米,以保护传承、活态展示、生态延续为目标,引入了国家、省、市、区各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20家,打造集生产、展示、体验、培训、研发、交流等于一体的非遗综合性集聚发展平台。

此外,荔湾非遗集聚区也涵盖了网络直播宣传运营,不少大师工作室加入了网络直播阵地,届时非遗大师可以通过直播举办专题展览、讲座、体验班等。

武平绿茶制作技艺、武平手捏陶……除了荔湾区自有的非遗项目,荔湾非遗集聚区迎来了 “新朋友”。 荔湾区携手福建省武平县正式落成非遗工坊项目——“荔武非遗工坊”, 该项目将打通两地合作渠道,引入两地优秀传承人,为荔湾非遗集聚区的青少年研学、文创精品创作等核心业态,培养师资和人才,推动两地人才双向流动。

遵循扶持办法,助力非遗走向市场

2022年,荔湾区制定出台《荔湾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荔湾非遗集聚区的建设遵循了该办法,采取“国企让利一点、政府扶持一点、传承人承担一点”的三方签约方式,给予入驻非遗集聚区传承人扶持。

广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谭广辉的广辉彩瓷工作室有着500多平方米,划分制瓷区、展示厅、讲座室、体验室等多个功能区。

“随着旧城改造项目的推进,我生产广彩的工作室也面临着搬迁,荔湾非遗集聚区的落成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让深藏在巷子里的非遗文化走进充满现代化的产业园区。此外,在扶持办法下,我以每平方米10元的租金租下工作室,节约了工作室的租金成本。”谭广辉表示,开设在永庆坊广州非遗街区的工作室是展示非遗文化的窗口,而开设在荔湾非遗集聚区的工作室是综合性更强的非遗工作室,届时,将在荔湾非遗集聚区完成广彩作品全链条创作。

在荔湾区非遗集聚区,不仅有国家级、省级传承人,也引进了一批新生代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约四十岁,为荔湾非遗集聚区输送新力量。

象牙雕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麦珠妹是新生代非遗传承人,师从象牙雕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以往,麦珠妹在师傅的工作室创作作品,入驻荔湾非遗集聚区后,麦珠妹有了独立的工作室。

充满现代设计元素的沙发、可爱的卡通工作垫、开阔的工作区……麦珠妹的工作室仿佛是一个温馨的小家。麦珠妹说:“在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内,我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风格布置创作空间,有助于激发我的创作灵感。另外,相关扶持办法给予了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租金优惠,有利于青年非遗传承人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非遗创作。”

师从大师,传承技艺,开拓创新,走向市场。近年来,麦珠妹除了传承张民辉的传统雕刻技艺,还逐渐开拓自己的创作风格,以象牙果雕刻耳环、吊坠、微缩摆件等,让非遗走进市民生活。

编辑:邓豪杰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