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独特优势 “小而美”的珠海瞄准“大而强”加速跑

来源:金羊网 作者:孙晶 发表时间:2023-07-07 06:41
金羊网  作者:孙晶  2023-07-07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珠海紧抓大机遇,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形成良好“起势” 构筑独特优势 奔向辉煌“胜势”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晶

珠江入海口,百舸争流。为百余海岛所环绕的珠海,秉承着兼容并包的开放基因昂首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以独特方式奏响了向“海”而兴、因改革开放而盛的时代强音。这座人均GDP全省第二的“小而美”宜居城市,近年来确立了“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目标,上下同频共振,追梦前行,为广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闯出珠海新模式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珠海,对高质量建设珠海经济特区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并对推进横琴开发建设、发展实体经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等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珠海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近日,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的生动实践——全省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动”。连日来,首席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廷惠带队来到珠海,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珠海发展现状。“广东省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珠海调研组(以下简称“调研组”)针对珠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作出了精彩总结。

坚持办好经济特区 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盘

南海之滨,又见春潮涌荡。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期间,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定位: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珠海紧抓大机遇,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9年前,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横琴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四个月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2021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公布;同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运作。

至此,珠海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广东自由贸易区横琴片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四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时代。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率先转向质量效率型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780.87亿元跃升到2022年的4045.5亿元,年均增长7.7%,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年均增速1.5个和1.3个百分点,在珠三角排名第一。

伶仃洋上,长虹卧波。

日前,当调研组踏上港珠澳大桥时,位于港珠澳大桥珠海延长线第一出口处的粤港澳物流园建设如火如荼。

据珠海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珠海正全力推动粤港澳物流园、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投入运营。同时,积极打造“港澳机场-大桥-珠海机场-国内腹地”双向流通通道。

“港珠澳大桥的物流运输功能比以往更加凸显。”香港物流商会主席钟鸿兴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运输格局,正在向“东进东出、西进西出”转变及进一步推进。香港物流业可运用大桥优势,发展粤西空港货运航空对接,用好香港机场的国际航班对接珠海的内地航空运输,突显“经珠港飞”的两地航空功能差异化合作。

元素流通带来经济新活力。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甫一挂牌即按下建设提速键。截至2023年5月底,合作区已有澳资企业5601户,今年1月-5月澳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1%。

“四区”叠加令珠海肩负新使命,也让珠海在推动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中开好局起好步,并努力向壮大城市能级量级奔跑。瞄准下一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常住人口超过300万人,珠海加速前进。

调研组认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经历了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动力、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的系统性变革,成为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结合城市发展阶段与发展格局的自身特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一带一路”建设支点、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城乡共美的幸福之城,奋力推动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实现了经济特区新时代新飞跃。

坚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高质量发展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坚持以制造业立省的广东正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珠海新的政策连番落地,新的项目接续开花,新的载体提速建设,新的要素加快聚集……

2022年,珠海市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0.8亿元、增长6.9%(全省排名第一);工业投资593.8亿元、增长56.4%(全省排名第一);制造业投资522亿元、增长81.6%(全省排名第一);高技术制造业投资305.7亿元、增长89%……

日前,调研组来到珠海市高新区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一栋栋写字楼式的厂房并肩而立,园区被绿化带环绕宛如小型公园。珠海市高新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珠海市首个开园投产的5.0产业新空间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一期二期已于1月7日实现‘开工即签约、封顶即满园、开园即投产’。”

围绕“抓产业、谋产业、强产业”,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侯彪告诉调研组,珠海高新区投入近100亿元系统布局10个5.0产业新空间,引进落地130个强链项目,拟投资总额148.5亿元,实现“建成即招满”。

加速产业载体提容增效,在珠海,5.0产业新空间已成雨后春笋之势,展现出勃勃生机。

在金湾区的高栏港综保区,格力集团打造的5.0产业空间格创宝城产业园近期完成竣工验收。

“金湾区谋划推进14个5.0产业新空间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约137亿元。”金湾区副区长黄能强介绍,接下来,金湾区将坚持“工业立区、智造强区”不动摇,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打印设备五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海洋经济两大特色产业和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工业园区规划,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统筹保障工作,全力服务重大优质产业项目落地。

在富山工业城,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工地热潮涌动,塔吊林立,机器轰鸣。

富山工业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调研组:“富山工业城引入大横琴发展公司招商和运营团队,狠抓产业载体提升,打造了‘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好和运营优的五大优势’。目前,大横琴集团和斗门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已初步形成三大产业方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材料产业和依托富山PCB(印制电路板)优势,延伸至智能终端产业,培育从基础产业向终端高附加值产业升级的新赛道。”

近日,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在富山工业城招商中心主持召开现场工作会议时表示,要加快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工作,迅速招引一批具有创新性成长性企业入驻,助力广大中小企业放大亮点、成就梦想。

充满希望的2023年,“产业第一”是珠海最坚定的前进方向,打造珠海“制造业当家”创新品牌,力争2-3年内实现珠海“规上工业企业倍增、百亿工业企业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外贸倍增”,进入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在珠海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对此,调研组表示,珠海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牢牢锚定“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对照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着力构建“4+3”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招商引资举措,加快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全面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在更高起点上培育产业升级新赛道,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珠海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坚持科技创新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直以来,创新已成为根植于珠海这座城市的DNA。

当前,珠海正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加快培育五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这片创新的热土上已然涌现出格力电器、中航通飞、丽珠制药、健帆生物、欧比特、派诺科技、英诺赛科、云洲智能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产业也展现出勃勃生机。

在珠海市博物馆“奋进新时代 扬帆再起航——庆祝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上,一辆白色的奥迪轿车尤为引人注目。1992年,珠海市在全国开科技重奖先河。1993年6月25日,珠海市举行第二届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励大会,亚洲仿真控制系统工程(珠海)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被评为特等奖。此车为亚洲仿真控制系统工程(珠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游景玉获得的奖品。

正如珠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原主任卓家伦所说,珠海人一直没有停止创新探索的脚步。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显示,在地级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珠海连续三年位列第二。

据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2022年,珠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41家上升至2304家,增幅达12.89%。2018-2022年,独角兽企业数量从44家上升至107家,增幅达143.18%。2022年1月-12月,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0.85亿元,增速5.1%,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5.6%,有效壮大了参与珠海高质量发展的企业规模和数量。

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负责人介绍,作为中国血液净化行业的龙头企业和标准起草单位,该公司的吸附类和设备类产品主要用于血液净化领域,产品均为集团自主开发生产。

在浩瀚的伶仃洋海面,云洲智能的无人船如离弦之箭,驶向自主船舶创新的“无人区”。云洲智能总经理成亮表示,该公司已经先后完成了全球最大规模无人艇集群试验、全国首次水面无人化卫星定标试验、全国首次空天地海岛礁一体化测量试验等任务,构筑了庞大的无人船艇自主创新技术体系,多项核心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在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调研组,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公司是国内最早专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领军企业之一,目前拥有珠海本部6.5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工厂,具备年产50万台套总成的全工艺生产能力……

一份份数据、一个个案例印证的是创新在珠海已成燎原之势。

调研组特别强调,珠海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是充分发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充分创造适宜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充分打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创新体系,涌现了一代代深怀爱国情结的企业家,勇于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培育出成百上千独具珠海气质的创新型企业,勇于突破卡脖子技术,坚定科技自立自强,攻坚行业技术瓶颈,不断实现产业自主创新。

坚持以民生福祉为抓手 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在广东视察期间,总书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等进行调研,要求广东“尽早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让老百姓有幸福感、获得感,珠海有自己的独门秘籍。

调研组一走进珠海白蕉镇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一望无际的连绵的鱼塘,满眼欢喜的渔民们,他们已开始使用远程监控操作设备,在家就能控制鱼塘的投喂、供氧等工作,高科技大大减少了渔民的工作量,提升了效率。

这里是全国特色农业强镇,是“中国海鲈之乡”。白蕉镇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餐桌上每10条海鲈鱼,过半来自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

近年来,白蕉海鲈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一二三产综合产值已过百亿元,带动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海鲈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珠海不断提升软硬联通水平,逐步形成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新格局。

强化东西部交通联通,十年间珠海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在西部地区建成一批优质教育、医疗、文体等设施,促进西部地区新增常住人口32.60万人,增长44.0%。

调研中,每一位珠海人都会自豪地说:“我们市自2007年起,就对珠海市户籍学生实行十二年免费教育。”为进一步提升珠海人的教育幸福感,珠海将用3年时间(2022年—2024年)集中力量开展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扭转公办学位资源紧缺的被动局面。

医疗方面,珠海在全国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率先为全体参保人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补贴标准在全省领先。2022年,珠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追加至每年720元/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院全覆盖。

对此,调研组特别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生福祉为要,扎实推进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等问题,多措并举稳住就业基本盘,全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有效路径,把高质量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高品质人民生活,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坚持改革开放 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创造珠海奇迹的关键一招。

40多年来,珠海融入了世界经济,又服务于世界经济,屡屡创造出开放发展的“第一次”:出台《关于进一步放宽引进利用外资和搞活经济的若干规定》;首创“政企互利分成”的融资方式建设基础设施吸引外资;率先以企业作为融资担保向外资银行贷款;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率先实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五个统一”;率先探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出台地方“两法衔接”条例,率先出台政府部门权力清单;今年1月1日“澳车北上”政策启动实施后,截至6月6日9时,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已累计监管验放进出境澳门单牌车达31.09万辆次……类似这样的新措施没有停步。

2月8日,黄志豪在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表示,2022年珠海全面实施政府流程再造,进行“一照通行”试点改革,40个涉企审批事项实现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近日,珠海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强调,要深化改革开放,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勇担使命、走在前列,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做大做强大湾区澳珠极点,持续擦亮珠海改革品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为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作出新贡献。

登高远望,未来可期。

珠海将继续发挥“四区”叠加等多种优势,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向“大而强”加速奔跑,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奋楫争先。

调研组认为,珠海经济特区应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珠海屡开全国风气之先,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已成为珠海的文化基因,融入每个市民的血脉。近年来更是依托“四区”叠加的平台优势与政策优势,尤其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战略牵引,以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历史使命,在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率先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推动经济特区在新时代新征程勃发强劲动力和充沛活力。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