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我国正在构建大科普格局,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建设科技强国打下扎实的基础。国外有哪些好的科普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我国未来的科普事业又该如何发展?近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联合承办的珠江科学大讲堂第112讲,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邱成利为大讲堂的粉丝作“探索科普发展新趋势,推动高质量科普发展”的科普讲座。
科普基地将拓展到更多领域
“单靠一部分科学家,是建设不了科技强国的。”邱成利说道。只有通过科学普及,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才能为科技强国打下扎实的基础。
邱成利说,在未来,科普基地将从科技领域拓展到产业领域,机场、车站、码头等地方都会变成科普基地。目前还在推进让医院成为科普基地,人们去医院不仅仅能看病,还能掌握很多的人体健康知识。
“科普活动将从科技、科协部门拓展到全社会,科普讲解将从科普场馆内走向社会,人工智能则将改变科普的内容与形式。”他说道。
目前我国科普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有公民科学素质偏低、科普能力较弱、科普工作机制亟待完善、鼓励创新文化氛围还没有形成等。
他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普创新文化建设之间是一种双重交互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既能催生需求,又能促进科普创新文化的发展。所以,下一步不仅要鼓励和支持科普产业发展,还要开展科普产业试点示范工作。科普人才要走向专业化,不能再主要依靠兼职人员,还要发挥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邱成利透露,今年中国科学院进行了一些改革,其中的“千名院士千场报告”活动,发动院士带头做科普,让每位院士一年至少要做一场报告,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
此外,我国在科普事业发展方面也将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措施推出。其中,人社部门正在准备开展科普职称评定工作,留住优秀的科普人才,另外还将设立国家科普奖项。
国外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邱成利说,发达国家在推动科学普及工作方面开展得很早,而且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其中,美国将科普融合在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美国的《空间法》规定,开展科普活动是NASA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领先的,并且专门制定了一个将其融入科学教育的法案。此外,美国还健全了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增加获得STEM相关专业高等学位的人数,打通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协调的渠道,努力培养公民的科学精神。
英国则将科普作为科技的主要内容,孕育了悠久的科学传播历史和优秀的科学传播文化。英国在1965年颁布了《科学技术法》,把支持科学研究成果传播列为官员的职责之一。1985年,英国发表了《公众理解科学》报告,促使政府成立了公众科学理解委员会,而且要求科技人员主动承担科普工作。从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到公众参与,英国强调科技人员和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从19世纪中叶起,德国的科学教育就已经开始系统化、职业化、批量化,具有重视科技教育的优良传统。随着科学传播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将科学融入社会生活,建立了国家科普平台,用经费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大学等机构开展科普活动,并且建立了德国科普网站和社区大学等平台。
法国在1982年制定了《科技方针与规划法》,规定研究人员必须参加科学传播活动。在2004年启动了国家科技文化传播计划,建立了科学工业城,不断加大对科普领域的投入。
丹麦通过制定法律来推进科普工作。它的《大学法》中规定,大学的成果必须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章程中规定,博士研究生必须累计不少于300小时的知识传播经历。
意大利则把本国的科技史和科学名人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把科技、文化根植于民族的记忆,传播到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欧盟从第七个研发计划开始,每年出资四五千万欧元,设立专门的科学与社会行动计划,促进科学家与公众的交流,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日本强调科学的发展必须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设有促进公正理解科学的部门,科普的经费占支出的6.7%。
邱成利指出,在国外,社团机构是从事科普的核心力量。英国以皇家学会为代表,包括科学促进会等专业协会,形成了一个科普网络。其中,英国科学促进会成立于1831年,主要通过举办会议、学术讨论来开展科学传播。德国科学基金会联盟倡议成立了“与科学对话”平台,致力于讨论和分享科学研究,组织对话、展览和竞赛活动,开展新的科学传播方式。
要围绕社会热点来开展科普
邱成利认为,从国外的先进做法来看,第一个启示是要围绕社会热点、大众关注点开展科普,而且还要开展社会调查;第二个启示是要推动科技资源服务公众的科普需求。科普应该与学校科技教育紧密结合,要强调科技馆的重要性。要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普投入体系,而不能仅仅依赖政府的拨款。
他说,观众不是到科技馆来参观的,而是来体验的,我们需要转变过去的观念。所以,展品都应该智能化。讲解员与参观者之间应该是对话和探讨。科学其实是简单的,千万不要把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复杂化。
他提倡,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注重提升科普能力,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