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聚焦 | 博物馆规范“社会讲解”,边界何在?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 发表时间:2023-07-15 15:4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  2023-07-15
夏日炎炎,博物馆发布新规引热议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
图/受访者提供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7月14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通知中提到:“针对第三方在博物馆开展的社会讲解、研学服务等,加强规范和监督,确保馆内正常参观秩序”。

就在几天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的一则“禁令”引发热议,发布通知称:自7月16日起,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

对此,评论区很多观众表示支持:“‘野导游’们不仅音量大,而且内容上也哗众取宠,把野史当正史来讲,容易误人子弟。”“支持国博,还博物馆应有的安静。”

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难以理解:“如果是和朋友一起去,也不能给朋友讲解吗?”“应该杜绝过度商业的讲解,而不是全部禁止掉。”

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公众最偏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博物馆热”的大背景下,很多热门博物馆常年人满为患,一票难求。然而,巨大的人流也给博物馆带来了管理的压力。

“研学团”“旅行团”等形式“社会讲解”的出现,一方面补充了博物馆的讲解力量,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对博物馆正常秩序造成压力。作为公共文化传播机构,博物馆在规范馆内秩序的同时,如何保护人们对博物馆的热情、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共利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广东:

两家博物馆发文规范“社会讲解”

中国国家博物馆对社会讲解并非一禁了之,其7月9日发布的“规范馆内讲解秩序”通知中提到: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单位,须提前5日提出申请,报备讲解内容、讲解人员、活动流程、安全责任等材料。

7月14日,记者来到一家OTA平台,对几家售卖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服务的商家进行了咨询,商家们均表示已经向博物馆递交了申请,但暂时还没有收到馆方的回复,消费者如要购买相关产品建议7月16日再看情况。

记者发现,根据成团规模的大小,这些讲解服务售价从168元至1280元不等,讲解时长通常为3小时,“研学团”“深度游”“大咖讲解”等是常见的营销标签。虽然中国国家博物馆向观众提供有免费的讲解服务,但从这些跟团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不难看出,花钱听讲解的形式在市场上仍然十分受欢迎。

记者还注意到,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规范馆内讲解秩序”通知之前,广东、陕西、河南、辽宁等多个省级博物馆均对导游、社会教育机构进馆讲解有明确规定,原则上不允许社会人士在馆内组织开展讲解活动。

在广东,广东省博物馆于2021年发布了《关于实施〈广东省博物馆关于社会机构和个人开展公益讲解及活动的管理办法(暂行)〉的公告》。公告指出:“谢绝任何社会人士(含导游、社会教育机构及其他个人)在未申请并经广东省博物馆批准的情况下,在馆内组织开展面向公众的讲解和活动。”同时也提到,“确因公益目的”可向馆方提交相关申请。

南越王博物院今年5月发布了《南越王博物馆关于社会人士及机构在展区开展讲解等活动的管理办法》,文中提到“确因相关需要,拟在本院开展讲解、研学等活动的社会人士及机构”应向博物馆方提交申请。

可以明确的是,每家博物馆在限制社会讲解的细则上存在差异,但都保留了商量的余地。而绝大多数博物馆目前暂未对社会讲解进行明文约束。

博物馆方:

“公益目的”是评判的重要标准

炎炎夏日,既凉快又能长知识的博物馆成为公众出游的首选,尤其是对于已经进入暑假的学生群体而言。进入7月暑游高峰期后,广东省博物馆观众人数快速增长,基本7天之内的门票都是“秒空”,想要预约进馆往往还得“拼手速”。

在2021年以前,旅行社带团到广东省博物馆进行讲解是被允许的。其后之所以要对社会讲解进行限制,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凌丽莉表达了她的看法。

“主要是为了避免社会培训机构过多占用免费的公共资源向观众收取高额费用,这对观众来说是一种损害。”凌丽莉说,而且部分导游的讲解水平有待提升,有的甚至为了哗众取宠乱讲一通,这不仅歪曲了历史,误导了观众,还会间接损害博物馆的形象。

她认为社会机构对博物馆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占用,还会对其他观众正常观展造成不良影响。比如长时间霸占观展的最佳位置,或者大声喧哗等行为。

“公益目的”是广东省博物馆判断是否允许社会人士进馆讲解的重要标准。“我们会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判断,如果的确是公益性质的讲解馆方自然不会阻拦,比如老师带学生过来我们就特别欢迎。”凌丽莉介绍,在申请通过后,申请人还需要到博物馆领取《社会人士临时讲解证》,并在讲解期间全程佩戴。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博物馆本身提供的讲解有免费讲解和付费讲解两种形式。为了迎接暑假高峰出游期的到来,博物馆大大增加了免费讲解的场次密度。付费讲解又有普通话、粤语、英语三类,以中文讲解为例,面向1-30人的团体讲解一小时收费标准为200元。在凌丽莉看来,“社会讲解”现象的出现跟观众激增,而博物馆接待能力有限导致的供需不平衡密切相关。

向记者介绍,广东省博物馆开馆时预定的最高观众承载量为7500人次,然而现在每天的观众人数已超过了一万,博物馆正在超负荷运转。“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暑假期间我们每位在岗同事都在加班加点,对于观众的讲解需求,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满足。”

研学机构:

支持规范但不希望“一刀切”

何女士是广州本地原色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有十多年美术馆工作经验的她,投身教育培训后选择将博物馆和美术馆作为孩子研学的主要场所。几年下来,她所在的研学机构已经带领学生跑遍了广东省内外大大小小的场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规范馆内讲解秩序”通知发布不久,何女士立马关注到了这条消息,并在个人社交平台转发评价“支持有序进行”。

“国博的出发点是好的,过多导游进入博物馆,确实对展厅秩序造成了影响,我个人也有同感。”何女士说,中国国家博物馆提到社会机构进馆讲解需要提前5天申请,并提交讲解内容,这些流程都是合理且能接受的。

“但是在规范‘野导游’现象的同时,不能把其他认真在做文化传播的人一棒子打死。博物馆本身属于公共文化资源,需要让更多的公众通过展览了解中国的文化以及全世界的文明。”何女士说。

博物馆课程是何女士所在研学机构的特色。每组织一场博物馆的游学,机构就会根据展览类型邀请高校教师给孩子做讲解。“高校教师的身份相对自由独立,而且他们往往比较专业,比如在博物馆看文物展,我们就会邀请历史系的教师。”她说。

她表示:“如果要我们做到纯公益,这肯定是不现实的。首先我们需要给授课老师支付课酬,其次机构的日常运营也需要成本,这是相互矛盾的。”

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如今的博物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走进去。据何女士观察,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代表的省内多家博物馆讲解员素质都较高,“但是毕竟场次有限,目前的讲解力量远远没有办法满足观众的需要,在听众群体上也没有进一步细分成年人和儿童”。

不少家长也向记者反映,他们愿意为孩子的文化教育支付个性化的专业导览费用,但不可能都要求博物馆来提供,所以希望馆方能够成全或培养真正有质量的“社会讲解”,从讲解的时长、音量、人员资质等一些技术层面上来引导或淘洗,而不是“一禁了之”。

专业人士:

供需不平衡将持续一段时间

“大量的社会人士涌入博物馆做讲解,一方面反映了现在的观众对博物馆是真的热爱,这个现象本身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我们博物馆讲解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长年耕耘一线的文博工作者程存洁认为,如果博物馆提供的讲解服务非常充裕,观众肯定更乐意听馆方的讲解,而不是花高价在外面请临时导游。这背后反映的是公众求知欲的旺盛与相对滞后的博物馆服务之间的矛盾。

“社会人士的讲解也有优劣之分,如果他们的讲解内容质量很好,这对博物馆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作为博物馆的管理方,如果期望通过一纸‘禁令’就能规范好社会讲解的问题,这是不太可能的。

在程存洁看来,馆方首先应该进行科学引导社会讲解,让讲解人员遵守博物馆基本规定,比如不使用扩音器,合理控制讲解时间和人数等;其次,博物馆还可以面向社会人士开办讲解培训活动,这样可以把博物馆知识传播出去,然后二次传播给观众。相比于发“禁令”,这样做可能会更有亲和力。

对于商业性质的“研学团”“旅行团”等,程存洁表示既不支持,也没办法做到完全反对。“它属于市场行为,从我们博物馆方面来讲是没有权利进行干预的。但是进入博物馆就应该遵守博物馆的规章制度和公共道德,这是最基本的。”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7月14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通知中提到“针对第三方在博物馆开展的社会讲解、研学服务等,加强规范和监督,确保馆内正常参观秩序”。

“博物馆热”除了带来社会讲解乱象,还有黄牛高价倒卖博物馆免费门票、网红在博物馆开直播“戏说”历史等问题。在程存洁看来,这些问题的根由还是在于供需不平衡,“想要一下子完全解决矛盾恐怕不太容易,这样的不平衡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都将存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 力
编辑 | 文 艺
校对 | 苏 敏

编辑:文艺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