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彦 陈泽云
制图/李金宝
每到毕业季,与大学生相关的话题都堪称热门,哪个城市拥有最多的在校大学生,就是近期热点之一。
你知道吗?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正是广州。走在路上,可能平均每11人中就会遇到1位在校大学生。作为连续34年GDP包揽全国第一的广东省会城市,广州不仅经济强,在校大学生数量也连年领先,普通高校总数亦实现了“全国第二多”。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广州至少近5年都是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早在2012年在校大学生人数就已破百万,在校本专科生人数则于2014年突破百万,体现出“一线的”人才储备与供给能力。不过,专家分析,广州的高等教育水平与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仍存在差距。放眼全省,“广东的塔基很宽,接下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做高塔尖,做强、做优、做特。”
广州在校大学生人数夺下榜首
7座城市达“百万级”
近期,各地出炉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了在校大学生的相关数据(在校大学生包括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有统计数据的部分省会城市、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中,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百万级别的城市有7个。其中,广州以165.09万名在校大学生独占鳌头,位列全国第一,同比增长9.3万人。郑州(139.57万)、武汉(133.3万)、重庆(117.16万)、成都(116.4万)、北京(103.8万)和西安(101.32万)这6座“百万级”城市则排在广州之后。排行前十名还有南京(97.27万)、哈尔滨(86.62万)、长沙(84.9万)。
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除了在校大学生总量领先,在校本专科生方面,广州也以148.93万人的人数夺得魁首,在校本专科生人数前五名与在校大学生总数前五名的城市次序完全一致。在校研究生方面,北京作为高等教育的“领头羊”,此次以43.5万人的成绩一骑绝尘,把上海(24.49万)、武汉(19.76万)、南京(19.5万)和西安(17.76万)甩在身后。广州则以16.16万名在校研究生位列全国第六。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梳理35座重点城市数据发现,这35座城市共有2138.47名在校大学生,此前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约为3800万人。而这35个城市的在校大学生合计总量已占全国总数近六成,显示出省会城市、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作为科教大市,具有强大的人才号召力。
而从大学生密度(常住人口/在校大学生)来看,南昌、郑州、南京和武汉的大学生含量最高,分别平均约每8人、9人、10人、10人中有1位在校大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线城市中,仅广州“入围”大学生密集程度的全国前20名,位列第五,约每11人中就有1位在校大学生。而北京、上海则分别以21:1、31:1的比例排到了23名和28名。在深圳,平均约每95人中才有1位大学生。
高校总量北京最多
广州紧随其后
显而易见,高校的数量与质量,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密切相关。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3年6月15日,在本次记者统计的城市中,北京(92所)、广州(84所)、武汉(83所)、郑州(72所)、重庆(71所)霸踞本专科学校总数前五名,体现出丰富的高校资源储备。
其中,本科学校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打造优质资源的力度。北京、武汉、西安、上海、广州分别以67所、46所、44所、40所、38所本科学校位列全国前五。在这些城市中,北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广州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均为具有鲜明地域代表性的双一流大学。
在这些城市之后,拥有本科学校数量较多的城市为南京(34所)、天津(31所)、济南(31所)、成都(28所)和杭州(28所)。数量达到“20+”级别的还有郑州、重庆、哈尔滨、南昌、沈阳、长沙和大连。
总体上,普通高校越多的地区,在校大学生越多。本次统计的35座城市共有1409所普通高校,约占全国2820所普通高校的一半;其中有728所为本科学校,约占全国1275所的总数的六成,反映出这些城市领先的教育资源水平。
广州猛夺“五连冠”
凭的是这些
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广州至少近5年都是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早在2012年就实现了在校大学生人数破百万的纪录,在校本专科生人数则于2014年突破百万,充分体现了“一线的”人才储备与供给能力。
为何广州能聚集如此多的大学生?广东韶关学院校长廖益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有赖于广州大学城的建设与发展;从化一带布局的近10所高校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高校扩招,中专学校升格变成高职院校,也带来了数量的上涨。
相较之下,广州的在校研究生不算多。据廖益介绍,广州既有的硕士、博士点的数量不算突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比较少。由于基数相对不大,所以即便有一个比例提高,数量依然比较少。
广州的专科院校也很多。在过去,一般本科院校的占比会达到55%左右,高职院校占45%,但近几年广州的结构大大改善了。目前,广州的专科院校约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5%,占比远超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城市。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分析,广州专科院校多与珠三角地区的工厂多有关,比较多专科生选择做蓝领,而大量工厂、制造业企业对蓝领技术工人也有较大需求。
广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及院校数量领先,得益于广州的长期重视和用心打造。一方面,广州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还推动成立了国内首个职业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联盟。另一方面,广州持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去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顺利开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成为首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的市属高校学科。
不仅广州,近年来,全省都在下大功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在最新的ESI学科排名中,全省24所高校共173个全球前1%学科,其中21个学科入选前1‰。 特别关注
高等教育做强做优
广东还要“补”什么?
大学生总量领先、高校数量领先,基于这些成效,一些媒体美称广州为“中国高校第一城”。不过,有关专家也表示,尽管在校大学生总量等数据稳居C位,但广州乃至广东的高等教育水平仍有短板待补。廖益提醒羊城晚报记者,相较于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南京等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广州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并不算靠前,从质量和结构来看,都与这些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广州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学生,而相对而言,广东全省的高水平的高校并不多,区域发展也不均衡。
廖益提到,相比于在校大学生人数,更要看到,在过去10年里,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较长时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总数与18岁至22岁的适龄青年人口数量之比,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2019年启动高职扩招以后,经过两年努力,到2021年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即57.8%,这主要靠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粤东粤西粤北的高校等。
“广东的塔基很宽,接下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做高塔尖,进一步做强、做优、做特。”廖益表示,在世界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增速最快,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整个利用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廖益建议,高校要加强自身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对广东和广州授权点学科的力度和招生数量的突破。广东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经济大省,规模上来了,结构就要更合理,要通过增加硕士、博士点的数量来带动各个层次的教育结构的合理化和发展。同时,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倾斜力度,扶持建设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增加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的数量。
针对广州优化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方面,张毅则分析,广州可以提供更多的奖励和培养资源,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攻读研究生。同时,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研究生在研究课题和就业的过程中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提供机会。
着眼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大格局,廖益认为,打造高等教育的湾区特色,需要在香港、深圳和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面向世界吸引和招揽高端人才。例如,利用人才税费优惠政策吸引科学家来工作,像广州南沙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珠海横琴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等。
此外,要打造好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创新平台,共同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在大湾区内加强交流、加强联系。另外,香港中文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在深圳、珠海布局了校区,可以利用好这些高校资源来带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利用好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来构建好学科建设体系。(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丹阳
校对 | 刘博宇